医药行业点评:看好后疫情时代生命科学上游
请务必仔细阅读本报告最后部分的重要法律声明 [Table_Rank] 评级: 看好 [Table_Authors] 王斌 首席分析师 SAC 执证编号:S0110522030002 wangbin3@sczq.com.cn 电话: [Table_Authors] 陈智博 研究助理 chenzhibo@sczq.com.cn 电话:86-10-81152642 [Table_Chart] 市场指数走势(最近 1 年) 资料来源:聚源数据 相关研究 [Table_OtherReport] 医药行业点评报告:感冒药需求进入快速提升阶段,关注受益标的 医药行业 2023 年投资策略报告:积极布局新周期中的投资主线 医药行业深度报告:2022 年医保谈判专题报告:政策细则持续优化,关注潜在受益标的 核心观点 [Table_Summary] ⚫ 新冠业务带来丰富现金流和进入大企业供应链机会。疫情以来部分生命科学上游企业通过新冠业务获得了丰厚的现金流,为后续企业研发和扩张奠定了坚实的基础。同时,上游企业通过新冠产品相关企业获得了进入海内外知名生物医药企业供应链的机会,借此获得的品牌知名度极大有利于公司常规业务的拓展。 ⚫ 疫情期间多重因素导致供应链格局的变化,国产替代进入加速阶段。我国生物医药行业上游细分行业整体仍处于进口产品为主的竞争格局,新冠疫情后因生物医药研发生产需求激增以及海外供应链不畅,本土企业获得了进入国内客户研发和生产端的机会。同时,国产产品在供应稳定和供应速度上均具备明显优势,生物医药供应链自主可控以及安全问题也得到从国家到科研和企业端的充分重视。此外,医保控费的压力下,本土药企有降成本的诉求,国产产品可凭借更高的性价比进一步加速国产替代进程。 ⚫ 出入境政策调整利好海外业务拓展和收并购,出海进一步打开市场天花板。近日,随着出入境政策的调整,未来国内企业国际学术和商务交流将会更加便捷,有利于公司进行产品服务的海外推广以及后续海外的收并购。国内企业收入体量与海外龙头公司还有较大差距。目前,多家企业已开始搭建海外团队,此前已搭建海外团队的公司开始进一步拓展海外业务范围,部分科研试剂类产品均已实现海外销售进入快速发展阶段,涉及到工业生产类的产品由于国内起步较晚,且验证周期较长,整体仍处于出海的早期阶段。 ⚫ 2022 年以来,生命科学产业上游相关公司业绩增速和股价因宏观和疫情因素的原因出现一定波动。中长期角度看,我们认为在全球生命科学行业蓬勃发展带动下上游行业高景气度有望延续,同时国内企业有望凭借国产替代叠加国际化双重逻辑实现快速增长。随着新冠相关业务带来的高基数业绩逐步下滑,相关公司的表观业绩在 23 年有望恢复正增长或增速提升。目前相关公司估值已经处于近年来低位,具备较好的投资性价比。研发端建议关注生命科学上游工具企业,相关标的:百普赛斯、优宁维、诺唯赞、南模生物、药康生物、阿拉丁、泰坦科技,生产端建议关注细分领域龙头企业,相关标的:PEG 辅料公司键凯科技、填料公司纳微科技、培养基公司奥浦迈、制药装备龙头东富龙和楚天科技。 ⚫ 风险提示:全球和国内生物医药行业投融资恢复力度不及预期;研发与试验发展经费增速放缓;行业竞争加剧;销售研发不及预期等。 -0.4-0.200.227-Dec9-Mar20-May31-Jul11-Oct22-Dec医药生物沪深300 [Table_Title] 【首创证券医药行业点评】看好后疫情时代生命科学上游 [Table_ReportDate] 医药生物 | 行业简评报告 | 2022.12.28 仅供内部参考,请勿外传 行业简评报告 证券研究报告 请务必仔细阅读本报告最后部分的重要法律声明 1 1 看好后疫情时代生命科学上游 新冠业务带来丰富现金流和进入大企业供应链机会。上游企业涉及到的新冠业务主要包括跟新冠疫苗、抗体研发和生产以及新冠检测有关的试剂和原料,以诺唯赞、义翘神州为代表的企业通过新冠业务获得了丰厚的现金流,为后续企业研发和扩张奠定了坚实的基础,目前随着国内防疫政策的调整,新冠相关收入预计会出现结构和量上的变化,此后达到一个新的平衡态。同时,新冠业务为上游企业带来了更长远的正面影响,通过新冠产品相关企业获得了进入海内外知名生物医药企业供应链的机会,借此获得的品牌知名度极大有利于公司常规业务的拓展。 疫情期间多重因素导致供应链格局的变化,国产替代进入加速阶段。我国生物医药行业起步较晚,上游细分行业此前市场规模有限,行业整体仍处于进口产品为主的竞争格局。新冠疫情后因生物医药研发生产需求激增以及海外供应链不畅,本土企业获得了进入国内客户研发和生产端的机会,凭借及时的响应速度和良好的服务,借此机会进一步优化产品,并加深和客户的关系。同时,国产产品在供应稳定和供应速度上均具备明显优势,生物医药供应链自主可控以及安全问题也得到从国家到科研和企业端的充分重视。此外,医保控费的压力下,本土药企有降成本的诉求,国产产品可凭借更高的性价比进一步加速国产替代进程。 出入境政策调整利好海外业务拓展和收并购,出海进一步打开市场天花板。近日,随着国家卫健委宣布新冠调整为“乙类乙管”和出入境政策的调整,未来国内企业国际学术和商务交流将会更加便捷,一方面有利于公司进行产品服务的海外推广,另一方面也有利于后续海外的收并购。国内企业收入体量与海外龙头公司还有较大差距。目前,多家企业已开始搭建海外团队,此前已搭建海外团队的公司开始进一步拓展海外业务范围,重组蛋白、分子试剂、模式小鼠等科研试剂类产品均已实现海外销售进入快速发展阶段,涉及到工业生产类的产品由于国内起步较晚,且验证周期较长,除键凯科技的 PEG 外,例如色谱填料和培养基仍处于出海的早期阶段。从区域来看,各企业更青睐按照市场大小,以美国、欧洲、亚洲的顺序重点进行布局。 2022 年以来,生命科学产业上游相关公司业绩增速和股价出现一定波动,主要是由于:1.2021 年部分公司确认与疫情相关的产品收入,业绩基数较高导致增速下滑;2. 国内疫情反复导致订单延迟交付等负面因素影响;3.受投融资环境影响,医药企业研发投入收紧,初创型 biotech 企业对于一次性技术(SUT)耗材、科研试剂和制药装备等需求有所下滑。 中长期角度看,我们认为在全球生命科学行业蓬勃发展带动下上游行业高景气度有望延续,同时国内企业有望凭借国产替代叠加国际化双重逻辑实现快速增长。随着新冠相关业务带来的高基数业绩逐步下滑,相关公司的表观业绩在 23 年有望恢复正增长或增速提升。目前相关公司估值已经处于近年来低位,具备较好的投资性价比。研发端建议关注生命科学上游工具企业,相关标的:百普赛斯、优宁维、诺唯赞、南模生物、药康生物、阿拉丁、泰坦科技,生产端建议关注细分领域龙头企业,相关标的:PEG 辅料公司键凯科技、填料公司纳微科技、培养基公司奥浦迈、制药装备龙头东富龙和楚天科技。 风险提示:全球和国内生物医药行业投融资恢复力度不及预期;研发与试验发展经费增速放缓;行业竞争加剧;销售研发不及预期等。 仅供内部参考,请勿外传 行
[首创证券]:医药行业点评:看好后疫情时代生命科学上游,点击即可下载。报告格式为PDF,大小0.51M,页数4页,欢迎下载。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