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西省及下辖各市经济财政实力与债务研究(2021)
区域研究报告 1 山西省及下辖各市经济财政实力与债务研究(2021) 公共融资部 罗媛媛 经济实力:山西省处于我国中、西部交界地带,是典型的资源型经济地区,经济体量在全国处于中等偏后,2020 年山西省实现地区生产总值 1.77 万亿元,排名全国第 21 位,与上年持平;人均 GDP 和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分别为5.06 万元和 3.48 万元,分别为全国水平的 69.78%和 79.37%。山西省依托丰富的煤炭及其他矿产资源优势和地处中部的地理位置,形成了煤炭工业的比较经济优势和能源工业基础,但工业增长主要依赖于矿产资源和环境资源消耗,经济效益不高,在经历了煤炭“黄金十年”的上涨之后,产业结构性供需矛盾突显。十三五期间,山西省积极优化升级以煤炭、焦炭等为代表的传统支柱产业,大力发展大数据、高端装备制造、新能源汽车等非煤产业,工业经济运行由“疲”转“兴”。近五年山西省退出煤炭过剩产能 1.57 亿吨,煤炭先进产能占比达到 68%,同时通过建立山西转型综合改革示范区,积极探索产业结构转型,五年间全省开发区数量由 26 个增至 88 个,战略性新兴产业增加值年均增长 7.8%。目前山西省经济对煤炭相关产业依赖度仍较高,2020 年主要受新冠肺炎疫情影响,煤炭行业阶段性供需错配导致煤价波动幅度加大,当年煤价中枢较上年有所回落,行业景气度小幅下降,同年全省固定资产投资有所加快,但社会消费受疫情冲击明显,区域经济增长承压。2020 年山西省经济增速为 3.6%,较上年下降 2.6 个百分点,固定资产投资(不含跨省、农户)增长 10.6%,较上年提升 1.3 个百分点,全年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 6746.3 亿元,下降 4%,较上年回落 11.8 个百分点。2021年以来,随着疫情防控常态化,山西省经济恢复良好,前三季度全省实现地区生产总值 1.56 万亿元,较上年同期增长 10.5%,高于全国 0.7 个百分点,两年平均增长 5.8%。 山西省下辖市中除太原市综合经济实力较强外,其他各市发展水平均不高。2020 年省会太原经济体量仍处于绝对领先,为 4153.25 亿元,占全省经济总量的 23.53%;其他地市经济总量存在一定分化,但差异不大,2020 年仅阳泉市地区生产总值不足 1000 亿元,其他地市经济体量均处于 1000-2000 亿元区间。同年主要受疫情冲击,各地经济增速较 2019 年均有不同程度下降。2021 年上半年度,随着经济生产加速恢复,叠加低基数影响,各地经济均实现快速增长,其中晋城市和忻州市增速分别为 15.2%和 15.0%,分列前两位,阳泉市和临汾市增速分别为 9.5%和 9.1%,为末两位,其他地市增速均处于 10%-14%区间。 财政实力:2020 年,主要受疫情冲击、经济下行以及减税降费政策的持续执行影响,山西省税收收入减收明显,虽然非税收入有所提升,但一般公共预算收新世纪评级版权所有区域研究报告 2 入仍呈负增长,当年全省实现一般公共预算收入 2296.57 亿元,居全国各省市降序第 17 位,同比下降 2.2%,较上年降低 4.6 个百分点,其中税收占比为 70.80%,较上年下降 5.2 个百分点;山西省一般公共预算自给率偏低,2020 年为 44.94%,较上年下降 4.87 个百分点,主要依赖上级补助收入维持收支平衡。由于楼市频繁调控,房企融资环境收紧,山西省土地成交有所降温,2020 年山西省政府性基金收入为 1151.98 亿元,增速为-2.9%。2021 年前三季度,随着经济快速恢复,山西省一般公共预算收入完成 2144.40 亿元,增长 26.4%,增收 447.8 亿元,其中,税收收入完成 1557 亿元,增长 26.7%,增收 328.40 亿元。 由于经济发展不均衡,山西省各地级市一般公共预算收入规模分化明显,2020 年各市一般公共预算收入增速均有不同程度下滑,其中近半地市收入规模出现下降,且收入质量及预算平衡能力均有所弱化。其中太原市依然具有显著的规模优势,2020 年一般公共预算收入为 378.44 亿元;吕梁市、晋中市和长治市一般公共预算收入规模处于 150-200 亿元区间,位列第二至第四位;晋城市以145.25 亿元的收入规模位列第五位,临汾市和大同市一般公共预算收入较为接近,2020 年均为 135 亿元左右;忻州市、运城市、朔州市和阳泉市 2020 年一般公共预算收入仍不足 100 亿元,位于全省后四位。增速方面,晋城市以 5.10%的水平位居全省第一,运城、忻州、大同和晋中四市增速处于 3.50%-4%区间,长治市增速为 2.72%,位列全省第五;剩余城市均为负增长,其中吕梁市(增速-2.81%)和临汾市(增速-2.01%)降幅最大,2020 年增速下降分别为 13.03 个百分点和 11.56 个百分点,朔州市增速为-2.99%,排名垫底。2020 年随着减税降费的持续推进,叠加疫情对地方税源企业的冲击,各地市税收占比均有所降低,其中太原市税收比率为 75.38%,居全省首位,其他地市该比率均低于 75%。同年由于各地一般公共预算收入普遍缩减,而支出刚性较强,收支平衡压力有所加剧,太原市和晋城市一般公共预算自给率分别为 58.46%和 54.14%,分别较上年下降4.81 个及 4.13 个百分点,其他地市该比例均不足 50%。政府性基金方面,太原市绝对规模仍最大,2020 年为 455.63 亿元,晋中市以 133.08 亿元的收入规模超越大同市(96.54 亿元),位居第二,其他地市规模均不超过 80 亿元;增速方面,2020 年山西省各地市政府性基金收入增减差异明显,且多数地市增速显著下降,其中吕梁市、晋中市和临汾市三市政府性基金收入加速增长,增速均超过 30%,另有运城市和晋城市仍保持增长,但增速回落明显,其他地市均为负增长。 债务状况:随着市政设施、交通运输、保障性住房和教育医疗的不断投入,山西省债务余额逐年增长,但债务规模和债务率在全国仍处于较低水平。2020 年山西省政府债务余额为 4612.65 亿元,位于全国各省市降序第 26 位,同比增长31.34%,低于限额 220.40 亿元;同年末全省政府债务率 70.38%,较上年末提升13.48 个百分点。从政府层级看,山西省政府债务主要集中于下辖地市,2020 年新世纪评级版权所有区域研究报告 3 末各市债务余额 3668.52 亿元,占比 79.53%;从地市级分布看,太原市政府债务规模最大,2020 年末为 687.75 亿元,但得益于财政实力较强,债务风险相对可控;大同市和临汾市债务规模次之,均在 415 亿元左右,地方财力对债务覆盖一般;忻州市和阳泉市虽然债务规模尚可,但地方财力有限,债务负担最重。 山西省城投债发行规模位于全国下游,2021 年 9 月末存续城投债余额1171.53 亿元,位列全国各省市降序第 23 位。山西省存续城投债集中于省本级平台,下辖各市中除太原市外,其他地级市平台发债并不活跃。从已发债城投企业带息债务看,2020 年末省本级、太原市、临汾市和运城市集中了全省 90%以上的带息债务,与 2020
[上海新世纪资信评估]:山西省及下辖各市经济财政实力与债务研究(2021),点击即可下载。报告格式为PDF,大小2.72M,页数29页,欢迎下载。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