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海省及下辖各州市经济财政实力与债务研究(2021)
区域研究报告 1 青海省及下辖各州市经济财政实力与债务研究(2021) 公共融资部 龚春云 经济实力:青海省位于我国西部欠发达地区、青藏高原东北部,是联结西藏、新疆与内地的纽带,也是长江、黄河、澜沧江三江的发源地,生态安全地位突出。区域内矿产、水力及新能源等资源蕴藏丰富,且独特的自然人文景观为旅游业发展提供了良好条件,但受制于高原山地、气候寒冷为主的自然条件及脆弱的生态环境,经济发展水平较低。2020 年以来,在新冠肺炎疫情冲击下,青海省经济增速显著下滑。2020年全省实现地区生产总值3005.92亿元,占全国GDP的0.30%,仍居全国各省市第 30 位,仅超西藏自治区;按可比价格计算,同比增长 1.5%,低于上年增速 4.5 个百分点,低于全国增速 0.8 个百分点,经济增速排名由上年的全国各省市第 14 位降至第 24 位;根据青海省第七次全国人口普查公报,全省常住人口为 592.40 万人,占全国总人口的比重仍为 0.4%,居全国各省市第 30位;按普查常住人口计算,2020 年全省人均地区生产总值 5.07 万元,是全国人均 GDP 的 0.7 倍。2020 年,青海省产业结构持续优化,第三产业占比进一步提升,但在疫情影响下,第三产业增长明显放缓。此外,固定资产投资及消费增速均明显下滑,转为负增长,货物和服务净出口持续对经济增长形成负拉动。2020年全省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和进出口总额同比分别下降12.2%、7.5%和 39.2%。2021 年前三季度,随着统筹推进疫情防控和经济社会发展,青海省经济总体保持恢复态势,消费品市场回暖,但投资降幅仍较大。当期全省实现地区生产总值 2401.8 亿元,同比增长 6.7%,低于全国同期增速 3.1 个百分点,两年平均增长 3.9%。其中第一、第二和第三产业增加值同比分别增长4.6%、7.1%和 6.7%。同期,固定资产投资和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同比分别下降7.8%和增长 10.5%。 从下辖各州市情况看,除海西州外,2020 年青海省各州市经济总量均保持增长,但受疫情影响,多数州市经济增速明显下滑。因区域自然条件、资源禀赋及环境承载能力差异,全省各地区经济发展水平极不均衡,省会城市西宁市综合实力仍遥遥领先,当年实现地区生产总值 1372.98 亿元,同比增长 1.8%,占各州市合计数的比重为 45.7%;海西州和海东市经济总量亦稳居全省第二、三位,2020年地区生产总值分别为 619.81 亿元和 514.60 亿元,同比增速分别为-2.1%和 4.7%,上述三个州市经济总量合计占各州市合计数的比重为 83.4%,但全省仅海西州经济呈现负增长。其他州市经济发展水平相对滞后,地区生产总值均未超过 182 亿元,其中玉树州、果洛州、海南州、黄南州四个藏族自治州因地处三江源保护区,经济开发让位于生态保护;2020 年,除海北州和玉树州经济增速低外,海南州、新世纪评级版权所有区域研究报告 2 黄南州和果洛州经济增速均高于全省平均水平,其中黄南州以 5.3%的经济增速居全省首位,但主要依靠投资及受疫情影响相对较小的第一产业拉动,经济增长基础薄弱。2021 年上半年度,西宁市、海西州和海东市经济整体呈稳定恢复态势,三大需求稳步回升,当期地区生产总值分别为 777.27 亿元、390.57 亿元和217.93 亿元,同比分别增长 10.9%、2.4%和 9.9%。同期,西宁市和海东市固定资产投资同比分别增长 10.9%和 6.9%;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分别为 279.45 亿元和63.67 亿元,同比分别增长 15.5%和 14.8%。 财政实力:主要得益于中央财政资金持续增加及新增债务收入的支撑,2020年青海省总财力得以保持增长。当年全省总财力为 2359.01 亿元,同比增长 6.3%,其中一般公共预算补助收入为 1446.83 亿元,同比增长 8.5%,占总财力的比重为61.33%,仍是地区财力最主要的来源,当期上级拨付的一般性转移支付收入进一步上升,占比超 85%,可支配性亦增强。受制于地区经济发展水平相对落后,2020年青海省一般公共预算收入仍较小,收入规模继续居全国各省市第 30 位,仅超西藏自治区;当年全省实现一般公共预算收入 297.99 亿元,同比增长 5.6%,增速较上年上升 2.2 个百分点,高于同期经济增速。其中税收收入 213.27 亿元,同比增收 14.57 亿元,占当年一般公共预算收入的 71.57%,较上年上升 1.2 个百分点。同期一般公共预算自给率为 15.42%,较上年上升 0.3 个百分点,地区财政收支平衡压力较大,收支平衡对上级补助收入的依赖度高。受疫情影响,2020 年青海省土地出让收入减少,加之车辆通行费实行减免政策,全省政府性基金预算收入同比下降 23.7%至 186.94 亿元,对预算内支出的保障程度有所减弱;其中国有土地使用权出让收入完成 144.84 亿元,同比下降 26.9%,占比 77.5%。2021 年前三季度,随着经济持续复苏,青海省一般公共预算收入恢复增长。当期,全省实现一般公共预算收入 250.7 亿元,同比增长 14.5%;其中税收收入 177.4 亿元,同比增长 9.7%。2021 年上半年度,受益于土地交易量大幅增加等因素影响,青海省政府性基金预算收入明显回升,预算内收支缺口显著收缩。当期,全省实现政府性基金预算收入 91.3 亿元,同比增长 36.1%;同期,政府性基金预算自给率为 99.1%。 从下辖各州市情况看,受加大重点企业欠税清缴力度、税务查补以及拖欠税款的到位等因素影响,2020 年青海省下辖各州市税收收入大幅增加,一般公共预算收入亦均超过两位数增长,收入规模排位较上年无变化,西宁市和海西州一般公共预算收入规模仍稳居全省前两位,同时两市一般公共预算自给率均较上年有所上升,财政收支平衡能力亦居全省前两位,但各州市一般公共预算收入对其支出覆盖程度仍处于低水平,区域财政收支平衡压力较大。2020 年,西宁市和海西州分别实现一般公共预算收入 133.51 亿元和 75.85 亿元,同比分别增长 31.2%和 53.2%,其中税收收入同比分别增长 39.5%和 83.9%;一般公共预算自给率分新世纪评级版权所有区域研究报告 3 别为 40.6%和 45.8%,增幅分别为 9.5 个和 15.5 个百分点。其余州市一般公共预算收入规模仍相对有限,其中位于河湟谷地、自然条件较优的海东市和依托水电资源优势发展制造业及新能源行业的海南州在一般公共预算收入规模上具备一定优势,2020 年一般公共预算收入分别为 26.92 亿元和 13.70 亿元,但收入质量一般,一般公共预算自给率很低。2021 年上半年度,除海西州外,西宁市和海东市一般公共预算收入均大幅增长,当期西宁市、海西州和海东市一般公共预算收入分别为 78.92 亿元、36.33 亿元和 23.63 亿元,同比增速分别为 19.5%、-15.8%和 62.0%,合计占全省一般公共预算收入的比重为 82.7%。政府性基金预算收入方面,受地区开发条件及强度不同影响,青海省各州市政府性基金预
[上海新世纪资信评估]:青海省及下辖各州市经济财政实力与债务研究(2021),点击即可下载。报告格式为PDF,大小2.72M,页数28页,欢迎下载。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