黑龙江省及下辖各市(地区)经济财政实力与债务研究(2021)
区域研究报告 1 黑龙江省及下辖各市(地区)经济财政实力与债务研究(2021) 公共融资部 李星星 经济实力:黑龙江省是我国重要的石油和粮食产地,以能源、装备、石化和食品为主导的传统工业体系受资源枯竭、产业结构问题突出等因素影响,使得工业经济增长乏力,以致近年来其经济发展与东中部省份之间的差距进一步拉大,经济总量持续处于全国中下游水平。现阶段,黑龙江省仍处于经济转型期和体制机制改革的深化期,新旧动能转化滞后以及消费投资拉动作用减弱,加之省内人口流失和老龄化加剧等原因,黑龙江省经济下行压力较大。2020 年叠加新冠疫情冲击后,黑龙江省经济增速仅为 1.0%,较上年下降 3.0 个百分点,低于全国平均水平 1.3 个百分点,同时经济规模在全国 31 个省市排名中较 2019 年继续下滑1 位至第 25 位,当年全省地区生产总值为 1.37 万亿元。同年,黑龙江省人均生产总值1为 4.30 万元,亦低于全国平均水平(7.24 万元)。2020 年,全省第一产业增加值为 3438.3 亿元,同比增长 2.9%,绝对规模即将赶上第二产业增加值;同年第二产业增加值为 3483.5 亿元,占全省GDP比重较上年下降 1.5 个百分点至25.4%,同比增速为 2.6%,较上年下滑 0.1 个百分点;第三产业增加值为 6776.7亿元,同比下降 1.0%,增速较上年下降 6.9 个百分点,低于全国平均水平 3.1 个百分点,但仍是区域经济的最主要构成。2021 年前三季度,黑龙江省实现地区生产总值 9747.6 亿元,同比增长 8.0%,增速处于较高水平,但剔除疫情等相关因素影响后,两年平均增长 2.9%,全省经济活动仍是低位运行状态。 从下辖地级市(地区)(简称“地市”)情况看,黑龙江省各地市经济结构中农业占比显著高于全国平均水平(2020 年全国第一产业增加值占比为 7.7%),由于工业经济近年来面临持续的下行压力,服务业和农业已成为大部分地市经济的主要构成。2020 年,黑龙江省各地市经济格局较 2019 年变动不大,哈尔滨市作为黑龙江省省会,其经济规模占全省比重达 37.8%,经济首位度依然显著;而作为原省内第一大工业城市的大庆市仍是全省第二大城市,但当年其第二产业增加值规模首次居于哈尔滨市之后。除哈、大二市外,齐齐哈尔和绥化 2 市是黑龙江省唯二GDP规模过千亿的城市,牡丹江和佳木斯 2 市经济总量在820 亿元上下,与前部地区的差距小幅缩小。其余地市经济体量仍较小,且鸡西、双鸭山、七台河、伊春等资源型地市,产业结构单一,受资源枯竭、环保等因素影响,经济基础较为薄弱。从GDP增速看,2020 年全省 13 个地市均呈下滑态势,其中七台河和伊春 2 市降幅分别达到 6.3 个和 5.3 个百分点,其余地市下降 0.8-3.8 个百分点不等,全省各地市经济下行压力依然较大。 1 2020 年黑龙江省人均地区生产总值=2020 年地区生产总值/黑龙江省第七次人口普查的常住人口数 新世纪评级版权所有区域研究报告 2 从目前可获取的 9 个地市经济数据来看2,2021 年上半年度,黑龙江省各地市经济总量均呈增长态势。从经济规模上看,哈尔滨市仍领先于其他地市,当期GDP为 2271.2 亿元。同期,未剔除疫情等相关因素影响的情况下,大部分地市经济体量以两位数的增速水平增长,其中增速最高的为鸡西、大兴安岭和伊春 3地市,分别为 12.5%、12.1%和 12.0%。 财政实力:黑龙江省财政实力在全国各省市中相对偏弱,2020 年主要受疫情冲击、减税降费政策持续推进及原油量价齐跌等因素综合影响,全省一般公共预算收入继续下滑,当年实现收入 1152.5 亿元,同比下降 8.7%;同年,全省一般公共预算支出为 5449.4 亿元,同比增长 8.7%,主要支出集中在社会保障和就业、农林水、教育和城乡社区等领域,其中当年社会保障和就业支出同比增长21.3%,单项支出占比持续 3 年在 21%以上。2020 年,黑龙江省一般公共预算自给率较上年下降 4.05 个百分点至 21.15%,全省财政收支缺口对上级补助和政府债务收入的依赖进一步加重。政府性基金预算收入对黑龙江省财力贡献较小,2020 年全省实现政府性基金预算收入 449.4 亿元,同比增长 18.9%;同年,主要因政府专项债券、抗疫特别国债转移支付等大幅增加相应安排的支出增多,全省政府性基金预算支出同比增长 82.3%至 1048.0 亿元。随着政府性基金预算支出持续扩张,政府性基金预算自给率由 2017 年的 101.21%降至 2020 年的 42.88%,为近年来最低水平。得益于中央振兴东北战略的深入实施,2017 年以来黑龙江省获得的中央税收返还和转移性支付规模稳定在 3000 亿元以上,在全国各省市中处于前列,持续稳定且规模逐年增长的中央补助收入大幅增强了黑龙江省的财政保障能力,较大规模的上级补助收入是地方财力的稳定有力支撑。 主要受上年同期指标表现较差影响,2021 年上半年度,黑龙江省财政主要指标整体表现较好,当期完成一般公共预算收入 664.2 亿元,较上年同期增长25.6%,其中税收收入为 441.0 亿元,较上年同期增长 15.8%。同期,全省一般公共预算支出为 2477.2 亿元,较上年同期增长 0.4%,财政收支矛盾仍较突出。此外,主要因国有土地使用权出让收入较上年同期下降 12.3%至 125.5 亿元,2021年上半年度,全省政府性基金预算收入较上年同期下降 6.8%至 149.3 亿元;同时受国家下达专项债券较同期滞后影响,当期政府性基金预算支出完成 191.1 亿元,较上年同期下降 48.8%。 从下辖地市情况看,2020 年黑龙江省各地市一般公共预算收入规模与地区经济发展水平次序大致相当,哈尔滨市一般公共预算收入规模仍领先于省内其他地市,除此之外仅有大庆市收入过百亿,牡绥齐 3 市超过 50 亿,其余各地市收入规模偏小,大兴安岭不足 10 亿元仍居于全省末位。一般公共预算收入增速方 2 未能收集到大庆、绥化、双鸭山、鹤岗 4 市 2021 年上半年度 GDP 及增速等数据。 新世纪评级版权所有区域研究报告 3 面,2020 年哈尔滨、大庆、牡丹江、七台河、双鸭山、伊春、大兴安岭 7 个地市出现不同程度负增长,其中七台河和伊春 2 市同比分别下降 36.7%和 21.2%。而随着减税降费政策持续推行、疫情冲击等,2020 年全省 9 个地市一般公共预算收入增速出现了不同程度的下行,其中七台河、伊春、大庆 3 市下行幅度最大,分别为 47.4 个、29.4 个和 15.7 个百分点。 从收入质量上看,2020 年哈尔滨和大庆 2 市税收比率位居前列,除黑河市税收比率低于 50%外,其余地市均处于 55%-65%区间内,一般公共预算收入质量尚可。省内各地市一般公共预算自给能力
[上海新世纪资信评估]:黑龙江省及下辖各市(地区)经济财政实力与债务研究(2021),点击即可下载。报告格式为PDF,大小2.56M,页数28页,欢迎下载。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