碳达峰碳中和专题报告:碳排放交易市场展望

碳达峰碳中和专题报告 2020 年 4 月 21 日 日 碳排放交易市场展望 目录 一、 碳排放交易和碳排放交易体系 ..................... 1 (一)碳排放交易定义 ................................. 1 (二)碳排放交易由来 ................................. 1 (三)碳排放交易体系 ................................. 2 二、 国内外碳排放交易发展历程 ....................... 3 (一)国外碳排放交易发展历程 ......................... 3 (二)国内碳排放交易发展历程 ......................... 6 三、 我国碳排放交易现状和特点 ....................... 8 (一)试点碳市场均为远期交易,产品无限接近期货 ....... 8 (二)我国碳交易价格低、社会成本高、区域价差大 ....... 9 (三)近年试点碳交易规模扩大,但地域分布不均 ........ 10 (四)我国碳市场金融化水平偏低,发展相对滞后 ........ 11 四、 碳排放交易市场发展趋势 ........................ 13 (一)我国碳交易规模均有望突破百亿吨,位居全球第一 .. 13 (二)碳交易从试点到全国统一,不再新增地方试点 ...... 13 (三)碳排放配额由免费发放逐步向有偿分配过渡 ........ 14 (四)碳金融衍生品市场结构更完善,其中碳期货渐行渐近 15 (五)碳交易和碳金融发展,为金融机构提供机遇 ........ 17 研究员:纪晓云 电话:010-56711796 投资咨询:Z0011402 1 碳达峰碳中和专题报告 2020 年 4 月 21 日 日 今年两会,“30/60”目标被首次写入了政府工作报告与五年规划,我国碳交易市场建设进入加速阶段。2011 年我国开始探索建立碳交易所,至今已经形成 8 个地方性碳交易试点市场。近期,在经过了多年的筹备之后,全国碳交易系统将于 6 月底前启动线上交易。那么我国碳市场建设发展路径与国外是否相同、试点碳交易发展怎样、未来发展趋势如何,将是本文重点讨论的话题。 一、 碳排放交易和碳排放交易体系 (一)碳排放交易定义 碳排放交易(简称碳交易)是为促进全球温室气体减排,减少全球二氧化碳排放所采用的市场机制。碳交易即把二氧化碳排放权作为一种商品,买方通过向卖方支付一定金额并获得一定数量的二氧化碳排放权,从而形成了二氧化碳排放权的交易。 碳交易市场是由政府通过对能耗企业的控制排放而人为制造的市场。通常情况下,政府确定一个碳排放总额,并根据一定规则将碳排放配额分配至企业。如果未来企业排放高于配额,需要到市场上购买配额。与此同时,部分企业通过采用节能减排技术,最终碳排放低于其获得的配额,则可以通过碳交易市场出售多余配额。双方一般通过碳排放交易所进行交易。 例如,某政府限定 100 单位的碳排放量,A 企业获得 20 单位的指标,B 企业获得 15 单位的指标,其他企业则获得其余 65 单位的指标。如果 A 企业只排放了 15 个单位,而 B 企业排放了 18 个单位,那么 B 企业就可以从 A 企业购买3 个单位的碳排放量。 (二)碳排放交易由来 1992 年 5 月,联合国政府间气候变化专门委员会通过《联合国气候变化框架公约》(简称《公约》)。1997 年 12 月,联合国气候变化框架公约参加国在日本京都通过了《公约》的第一个附加协议,即《京都议定书》(简称《议定书》),并于 2005 年 2 月 16 日开始生效,这是人类历史上首次以法规的形式限tOsOsQvNvNbR8QbRmOoOmOnMkPpPnRlOnPrQbRnMtMvPnNuNvPsOrM 2 碳达峰碳中和专题报告 2020 年 4 月 19 日 日 制温室气体排放。《议定书》把市场机制作为解决二氧化碳为代表的温室气体减排问题的新路径,从而形成了二氧化碳排放权的交易。 《议定书》明确了全球温室气体排放的总控制额,规定要有效控制 CO2、CH4、NO、HF 碳化物、CF4、SF6 等六种典型温室气体排放总量,根据六种气体的温室效应能力大小,折算成 CO2 进行实际核算和交易。该协议进一步明确了协议签署国的减排目标,并分配不同数量的碳排放配额。各国获得的碳排放权若未用完的部分是可以出售的。 从《议定书》生效以来,至 2016 年全球共有 183 个国家签署《议定书》,其中中国于 1998 年 5 月签署、2002 年 8 月核准。而美国、加拿大先签后退。目前全球已形成 29 个碳交易所,全球碳交易量和碳交易市场所覆盖的排放量都在不断提升。 (三)碳排放交易体系 《议定书》构建了三种全球碳排放交易机制,分别为国际排放贸易机制(InternationalEmissionTrade,简称 IET)、联合履行机制(JointImplement,简称 JI)和清洁发展机制(CleanDevelopmentMechanism,简称 CDM),这三种碳交易机制就形成了碳排放权交易体系的雏形。 国际排放贸易机制(IET)是指国家之间互相转让碳配额,其交易的对象是配量单位(AAUs)或清除单位(RMUs)。联合履约机制(JI)是缔约国之间通过项目产生的排减单位(ERUs)的交易和转让。清洁发展机制(CDM)是指发达国家通过资金支持或者技术援助等形式,与发展中国家开展减少温室气体排放的项目开发与合作,取得相应的减排量,这些减排量被核实认证后,成为核证减排量(CERs),可用于发达国家履约。 为了形成促进减排的市场机制、降低减排成本,在《议定书》的三种碳排放交易机制的基础上,各国相应地形成了以强制减排企业为参与主体的碳排放权交易流转体系,即各国根据减排承诺,综合考虑国内能源结构、企业排放情况和能源利率效率,选择适合的分配方式,将该国的总体减排目标分解给碳排放企业。而受强制减排任务制约的企业亦会由此承担为了减少二氧化碳排放而 3 碳达峰碳中和专题报告 2020 年 4 月 19 日 日 减少开工或者投资减排设备等成本,从而形成以企业为主体的碳排放权交易体系。 碳排放权交易体系下形成了三类碳产品,除了上述三种减排机制下的AAUs、RMUs、ERUs 及 CERs 外,还有欧盟碳排放权交易系统的 EUAs 和自愿减排市场交易的碳排放额 VERs。EUAs,即欧盟排放配额,在欧盟碳排放权交易系统交易(全球规模最大的碳交易市场)。VERs 为自愿减排量,是指经联合国指定的第三方机构核证的温室气体减排量,是自愿减排市场交易的碳信用额。 二、 国内外碳排放交易发展历程 全球碳排放交易体系始于 1997 年,由美国芝加哥率先建立,至今已有 21个体系正在实施碳排放交易体系,覆盖 29 个司法管辖区,包括欧盟碳排放交易体系(EU-ETS)、美国的区域温室气体倡议(RGGI),和日本东京等,涵盖了全球碳排放的 14%左右。另有 9 个司法管辖区正计划未来几年

立即下载
金融
2021-05-21
格林大华期货
20页
0.72M
收藏
分享

[格林大华期货]:碳达峰碳中和专题报告:碳排放交易市场展望,点击即可下载。报告格式为PDF,大小0.72M,页数20页,欢迎下载。

本报告共20页,只提供前10页预览,清晰完整版报告请下载后查看,喜欢就下载吧!
立即下载
本报告共20页,只提供前10页预览,清晰完整版报告请下载后查看,喜欢就下载吧!
立即下载
水滴研报所有报告均是客户上传分享,仅供网友学习交流,未经上传用户书面授权,请勿作商用。
相关图表
图 4-17: TS*4-T 季节图 图 4-18:TF*2-T 季节图
金融
2021-05-21
来源:商品合约价差跟踪
查看原文
图 4-15: 焦炭焦煤比季节图 图 4-16:TS*2-TF 季节图
金融
2021-05-21
来源:商品合约价差跟踪
查看原文
图 4-13:卷螺差季节图 图 4-14:螺矿比季节图
金融
2021-05-21
来源:商品合约价差跟踪
查看原文
图 4-11:PP 塑料价差季节图 图 3-12:PP 甲醇价差季节图
金融
2021-05-21
来源:商品合约价差跟踪
查看原文
图 4-9:菜油菜粕比季节图 图 4-10:大豆盘面压榨利润季节图
金融
2021-05-21
来源:商品合约价差跟踪
查看原文
图 4-7:菜油豆油价差季节图 图 4-8:菜油棕榈油价差季节图
金融
2021-05-21
来源:商品合约价差跟踪
查看原文
回顶部
报告群
公众号
小程序
在线客服
收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