推进工业机械供应链数字化:工业4.0要求采用数字化供应
IBM 商业价值研究院研究洞察 推进工业机械供应链数字化 工业4.0要求采用数字化供应链,以提高透明度、运行效率以及盈利能力 IBM 如何提供帮助 IBM 不仅提供认知业务和技术平台与服务,还提供特定于行业的服务、产品和专家咨询,支持工业机械和零部件企业推进数字化重塑和上云之旅。我们致力于帮助客户转变业务模式,实施智能工作流程,推动改善客户服务,促进企业实现可持续发展。要了解更多信息,请访问:ibm.com/industries/manufacturing/supply-chain-solutions。 扫码关注 IBM 商业价值研究院 官网 微博 微信 微信小程序谈话要点 供应链数字化是一项显著竞争优势 数字化供应链提供综合规划、供应链可视性和智能资产等能力,旨在解决工业机械供应链网络中巨大的效率缺陷问题。 最深入实施该战略的企业表现更加出众 由于供应链在运营成本中平均占比达到 5%,因此哪怕任何一点节省都可能产生深远影响。最深入执行数字化供应链战略的企业不仅财务业绩更胜一筹,而且往往比同行企业更善于应对供应链挑战。 六大杠杆支撑数字化供应链 一些企业在数字化供应链之路上一马当先,开展治理和数据管理监督,适度投资发展数字技术,搭建供应链平台。他们还积极满足数字化供应链的技能和安全需求。 作者:Gaurav Garg、José R. Favilla 和 Spencer Lin 新一代工业机械供应链浮出水面 工业机械是推动全球经济发展的关键产业。工业机械企业旨在打造各种工具和设备,推动数不胜数的人类创新,帮助多个行业顺利转型。这些企业制造各种各样的机械,比如建筑和采矿企业必不可少的装备,以及开发天然气和风能的关键生产和输送基础设施所需的机械装置。工业机械可帮助制造飞机、轮船以及其他重要运输工具,将全球连为一体。毫不夸张地说,许多行业的未来成功很大程度上取决于工业机械的持续创新。 自 18 世纪后期第一次工业革命以来,工业机械制造业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工业领域从以机械生产设施为特色的“工业 1.0”一路走来,不断经历快速而深刻的变革,直至目前的现代工业时代,即“工业 4.0”。然而,现在太多企业难以跟上持续加快的变革步伐。需求不断变化、订单量日益减少、生产周期逐渐延长、配置越来越专业化,这些不利因素导致经营环境更为复杂,使得他们难以管理零部件、设备、产品和服务的流动 ― 也就是俗称的“供应链”。 目前,许多工业机械供应链很大程度上仍采用“模拟”方式,以人工流程为主,自动化程度十分有限。由于无法实时协调和执行供应链,导致这些企业的预测能力严重受限,不但无法预测生产时间,而且很难制定零部件计划。 数字化供应链由数据驱动,采用数字化方式执行,旨在提高透明度、支持高级规划能力、预测需求模式以及利用现有资产。预测基于对企业与合作伙伴数据的实时访问,以及多种先进技术的广泛使用。它广泛整合供应商、制造商和客户,打造端到端视图。 我们对全球 250 位工业机械行业高管进行了访谈,探索领先企业如何通过适当的管理、技术投资、合作与人才培养,发展数字化供应链。 1 2 仅 37% 的工业机械企业表示,他们可以有效满足供应链需求 76% 最深入推行供应链数字化战略的企业高管表示,他们可以有效提高速度、增强制造可靠性以及改善分销状况 69% 的领先企业高管表示,通过在供应链领域投资预测性分析技术,实现了丰厚的回报 (ROI) 重塑供应链 工业机械供应链网络非常复杂,存在大量的关系、零部件、产品、服务、物流和资金流需要管理。预计到 2022 年,机械生产市场市值将超过 1.840 万亿美元。1 而供应链成本占到收入的 5.2%,支出总额超过 950 亿美元。2 因此,如果改善供应链状况,有助于迅速提高生产力和增加成本节省,当然,还能改善客户合作。 供应链是工业机械企业的核心组成部分,旨在快速对市场做出反应,执行“设计到订单”、“配置到订单”、“构建到订单”、“制造到订单”以及“制造到库存”流程。装配整合以及客户规格的频繁调整,很容易导致库存管理、生产控制和产品成本出现问题。 销售代表必须根据客户规格,为每一份工业机械订单定义配置需求。通常,机器需要根据客户的特定需求进行专门设计。机器制造过程可能要历经数月甚至更长时间,涉及大量贸易合作伙伴和供应商,因为每笔订单所需的材料各不相同,势必影响到供应商的生产周期。此外,一旦完成订单,还要前往客户场所安装和调试机器,有时这个过程就可能要花费一个多月。最后,安装后仍需对机器进行长期(超过 10 年)的维护保养。 在这种商业环境中,工业机械企业始终专注于削减开支和提高效率。供应链的潜在中断风险日益增大,很可能导致零部件缺失、资源浪费、停机时间延长以及其他一些影响效率的问题。他们还面临其他压力:需要打造更出色的客户体验,提高供应链定制化水平,从而加强与营销和销售职能的协调能力。 内外部因素使工业机械企业面临巨大压力,亟需打造数字化供应链。 工业 4.0 需要数字化供应链 为应对这些挑战,工业机械企业需要重新定位供应链,树立竞争优势,支持向售后服务的转变。此外,随着现金流从一次性大规模支出转变为持续的运营支出,人们的思维模式也必须与时俱进。工业机械企业还需要建立备件和售后服务供应链,在整个产品生命周期中持续产生收入流。 但是,由于“数字化”之前的流程仍大行其道,存在大量孤立的人工系统和相互脱节的团队,因此供应链持续面临挑战。由于对交货后的运行情况缺乏了解,导致收入预测常常与实际情况不符。此外,客户场所的机器数据管理缺乏准确性还可能导致可追溯性问题。 企业被海量内部和外部数据淹没,包括各种新型数据源,比如天气预报、社交媒体帖子和物联网 (IoT) 数据,使得问题变得更加复杂。由于无法实时协调和执行供应链,导致工业机械企业的计划能力严重受限,无法确定工作何时完成,以及何时需要零部件。 由于受到来自内外部因素的巨大压力,工业机械企业必须采取行动,打造数字化供应链。从外部角度而言,供应链必须能够应对各种供应商的供需中断、资源可用性波动以及天气因素的影响。为了在日益激烈的竞争中占得先机,提高产品面市速度,能够从供应商转型为解决方案提供商,他们必须实现数字化供应链。从内部角度而言,需求的变化要求企业运用不同的合作模式,减轻供应链冲击。此外,他们还需要解决流程效率低下的问题。为提高生产正常运行率,某重型机械制造商仓库可能囤积数周运转所需的库存,价值或许高达 1 亿美元。倘若将库存周期从四周缩减至三周,年持有成本可节省 6,500 万美元。3 另外,供应链还必须应对因原材料质量和可用性、调度和工厂维护限制、研发进度以及网络整合度不足等问题带来的种种运营挑战。此外,现场服务管理也十分困难,服务工程师的分配和规划工作既繁琐又费时。这些问题进一步拉大了供应链需求重要性与执行有效性之间的差距(见图 1)。在接受调研的 250 位工业机械行业受访者中,超过半数表示加强实时运营监控至关重要。然而,仅有 37% 表示自己的供应链能够有效实现这一目标。工业机械企业尽管认识到加速响应不断变化的需求、确定计划外事件及改善需求预测都是当务之急,但他们的行动有效性无法跟上需求重要性加剧的步伐。在图 1 中所示的 14 项需
[IBM]:推进工业机械供应链数字化:工业4.0要求采用数字化供应,点击即可下载。报告格式为PDF,大小1.63M,页数24页,欢迎下载。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