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0中国地方政府数据开放报告
123引言 ■ 数林概貌 ■ 数林指标 ■ 数林指数 ■ 数林标杆 ■ 数林建言■ 评估方法 附录 00400601001601905806106745“中国开放数林指数”和《中国地方政府数据开放报告》是我国首个专注于评估政府数据开放水平的专业指数和报告,由复旦大学数字与移动治理实验室制作出品,复旦大学和国家信息中心数字中国研究院联合发布。“开放数林”意喻我国政府数据开放利用的生态体系,自 2017 年 5 月首次发布以来,定期对我国地方政府数据开放水平进行综合评价,精心测量各地“开放数木”的繁茂程度和果实价值,助推我国政府数据开放生态体系的培育与发展。2018 年以来,中国开放数林指数为国家互联网信息办公室信息化发展局跟踪监测我国公共信息资源开放情况提供数据支撑。2019 年以来,《报告》被收录进复旦智库报告系列,成为复旦大学每年重点推出的 15-20 份有社会影响力的报告之一。开放数据,蔚然成林,一棵棵地方开放“数木”由最初的丛然并生、成荫如盖,直至枝繁叶密、花开结果,终将成长为一片茂盛多样、枝杈相连、循环持续的中国“开放数林”。引 言67截至 2020 年 4 月底,我国已有 130 个省级、副省级和地级政府上线了数据开放平台,其中省级平台 17 个,副省级和地级平台 113 个(如图 1)。与 2019 年下半年相比,新增 28 个地方平台,包括 1 个省级平台和 27 个地级(含副省级)平台。一、数林概貌■ 图 1 我国地方政府数据开放平台上线情况334101520561021302012年2013年2014年2015年2016年2017年2018年2019年2020上半年8■ 表 1 各地平台上线时间一览表目 前, 我 国 54.83% 的 省 级 行 政 区( 不 包 含 港 澳 台)、73.33% 的 副 省 级 和32.08% 的地级行政区已推出了政府数据开放平台。地级以上平台数量迅速增长,从2017 年的 20 个,到 2018 年的 56 个,到 2019 年的 102 个,再到 2020 上半年的130 个。“开放数据,蔚然成林”的愿景已初步实现,政府数据开放平台日渐成为地方数字政府建设和公共数据治理的标配。9截至 2020 年 4 月,全国各地上线的省级政府数据开放平台的地区分布如图 2 右所示,颜色越深代表平台上线时间越早。从整体上看,我国地方政府数据开放平台呈现出从东部地区向中西部地区不断扩散发展的趋势,东南沿海地区的省级平台已经基本相连成片。截至 2020 年 4 月,副省级和地级政府数据开放平台的地区分布如图 3 右所示,颜色越深代表平台上线时间越早。目前,广东省、山东省和浙江省内的绝大多数地市都已上线了政府数据开放平台,形成我国最为密集的省级“开放数林”。同时,在东中部地区的江苏、安徽、湖北和江西以及西南地区的贵州和四川等地,地级平台也不断上线并逐渐相连成片。■ 图 2 各地平台上线时间的地理空间分布(省级)■ 图 3 各地平台上线时间的地理空间分布(副省级和地级)10112.1 评估指标体系的构建方法开放数林指数邀请国内外政界、学术界、产业界共七十余位专家共同参与,组成“中国开放数林指数”评估专家委员会,体现了跨界、多学科、第三方的专业视角。专家委员会基于数据开放的基本理念和原则,借鉴国际数据开放评估指标体系的经验,立足我国政府数据开放的政策要求与地方实践,结合专家研讨与赋值,构建起一个系统、科学、可操作的地方政府数据开放评估指标体系,并为每项指标分配了权重(见图 4)。二、数林指标■ 图 4 开放数林指数评估指标体系的构建方法12■ 图 5-1 2020 中国开放数林指数评估指标体系评估指标体系共包括准备度、平台层、数据层、利用层四个维度及下属多级指标(见图 5):13准备度是“数根”,是数据开放的基础,包括法规政策效力与内容、组织与实施、标准规范制定等三个一级指标。平台层是“数干”,是数据开放的枢纽,包括数据发现、数据获取、成果提交展示、互动反馈、用户体验等五个一级指标。数据层是“数叶”,是数据开放的核心,包括数据数量、数据质量、数据规范、开放范围等四个一级指标。利用层是“数果”,是数据开放的成效,包括利用促进、有效成果数量、成果质量、利用多样性等四个一级指标。■ 图 5-2 2020 中国开放数林指数评估指标体系142.2 评估指标体系的主要变化■整体上,利用层的权重从 15% 进一步提升到 20%,准备度权重则相应从 25%下调到 20%,我国地方政府数据开放已发展到了一个更为成熟的阶段,因此评估的重点也将从准备基础向实际成效倾斜。数据层和平台层的权重保持不变,数据层作为数据开放的核心维度,权重仍保持在 40%,平台层的权重也仍旧为 20%。■准备度:将地方公布的政府数据开放相关法规政策的效力和内容进行综合评估。在法规政策内容上,更加侧重对数据开放的范围、目录、质量等方面的要求,更加强调对数据开放全生命周期安全管理的要求。进一步提高了“发布实施细则和公布工作计划”与“标准规范制定”的权重,为数据开放工作的落地提供更有效、更具操作性的支撑。■平台层:更加重视平台与用户之间的“互动反馈”,强调平台应注重日常运营而不仅仅是功能设置。因而,将平台对用户提出的对有条件开放数据的申请、对未开放数据的请求、意见建议和数据纠错等要求进行回复与公开的权重进一步提升。在联系方式的提供上提高了要求,强调不仅应提供平台的联系方式,还应公布各个“数据集”的提供者的联系方式,使平台真正成为一个能让数据的供需双方直接实现对接的枢纽。此外,还提升了个性化服务的权重,新增了“平台互联互通”和“包容性功能”等指标。■数据层:在数据数量和容量的计算上,首先对数据集的有效性进行检验。增加了对“省域”数据数量的评估,将省级下辖地市所开放的有效数据集的数量和容量按一定比例折算入省级得分,以体现省级地方对下属地市数据开放工作的推进和赋能作用。数据质量的比重进一步提升,重点对存在高缺失、碎片化、低容量、生硬格式转化等质量问题的数据集进行检测。在数据规范上,强调需对不同类型的数据集提供差异化的开放授权协议。在开放范围上,依据 2020 年 4 月《中共中央 国务院关于构建更加完善的要素市场化配置体制机制的意见》中的相关要求,增加了对企业登记、交通运输、气象等关键数据集的评测;还根据今年新冠疫情暴发以来社会对疫情数据开放的需求,也将疫情防控类数据列入了关键数据集。15■利用层:在利用促进上,新增了“引导赋能活动”指标,鼓励各地在组织综合性的开放数据大赛之外,也开展多种形式的常态化、条线性、专业性的引导赋能工作。在有效成果数量上,增加了对“省域”成果数量的评估,将省级下辖地市所产生的有效利用成果的数量按一定比例折算入省级得分。成果质量的权重也进一步得到提升,并鼓励各地平台清除与数据开放无关的成果、由政府自身开发的成果和不可用的成果。进一步提高了“无数据来源不明”这项指标的权重,鼓励各地为展示的利用成果标明其所利用的开放数据的名称。此外,还增加了“利用多样性”这项指标,包括数据利用者、成果形式和主题领域的多样性。
[复旦DMG]:2020中国地方政府数据开放报告,点击即可下载。报告格式为PDF,大小4.62M,页数71页,欢迎下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