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0腾讯人工智能白皮书
ARTIFICIAL INTELLIGENCE腾讯人工智能白皮书2020W H I T E P A P E R 序言人工智能的发展并不平静。自Alpha Go人机大战重新掀起人工智能热潮以来,经历了炒作与狂热、泡沫褪去后落地的艰难以及隐私伦理的挑战。而在过去的半年,人工智能与产业的结合前所未有的紧密。2020年是足够记入史册的一年,在全球抗疫的背景下,人工智能在医疗、城市治理、工业、非接触服务等领域快速响应,从“云端”落地,在疫情之中出演关键角色,提高了抗疫战争的整体效率。本次新冠肺炎疫情成为数字技术的试金石,人工智能作为新一轮科技革命和产业变革的重要驱动力量,验证了对社会的真正价值。疫情后时代,长周期的经济恢复与发展成为重点,新基建赋予了人工智能全新使命,要求人工智能技术发挥未来产业头雁效应,通过与传统产业的深度融合,助力实体经济向数字化智能化转型,催生新的业态,实现新的蜕变、新的发展。从需求侧看,长期的经济转型压力和近期的抗疫恢复形成双重牵引,各行各业充分认识到加速数字化、网络化、智能化转型已是必然趋势;从供给侧来看,人工智能技术作为国家重要战略发展至今,产业各生态层不断丰富成熟,产业参与者聚焦价值领域,去伪存真成为主旋律。由此,我们认为人工智能正在进入技术与产业的融合发展阶段,其特征是“泛在智能”:一是“泛”于基础设施建设。在新基建的春风下,人工智能技术将逐渐转变为像网络、电力一样的基础服务设施,向全行业全领域提供通用的AI能力,为产业转型打下智慧基座。在产业互联网时代,促进产业数字化升级和变革。二是“泛”于更加多元的应用场景和更大规模的受众。随着技术、算法、场景和人才的不断充实,人工智能正在渗透到各个领域,在工业、医疗、城市等领域验证了AI的价值,未来会有更多产业将与智能技术进行创新融合,催生出更多新业态、新模式。同时,更多应用场景将秉承“科技向善”的信念,以更普惠、更负责任的发展为目标,泛于大众、惠于大众。对于泛化过程中可能遇到的问题,合理的制度建设将会提供坚实的保障,多层次的治理体系、敏捷灵活的治理方式更能适应人工智能所具有的快速发展迭代、日益复杂化等特征。经过这次疫情,中国已经不再有纯粹的传统产业,每个产业或多或少都开启了数字化、网络化、智能化进程。人工智能已“泛”起巨浪,而人人都将席卷在这巨浪之中。腾讯研究院院长 司晓人工智能正在进入供需融合的创新发展期,从需求侧看,在长期的经济转型压力和近期的抗疫恢复形成双重牵引;从供给侧来看,人工智能产业各生态层不断丰富成熟,已经在工业、医疗、城市等多领域落地。疫情是AI的试金石,是一次国家级别的数字化全面检验,从基础设施的完备性、数据的流通性到快速反应能力的一次全面测试。在疫情之下,AI公司不再是以往的旁观者,而是出演关键角色,提高抗疫战争的整体效率。经过疫情,中国已经不再有纯粹的“传统产业”,每个产业或多或少都开启了数字化进程。受疫情用工难、成本加剧、劳动力感染等风险因素的影响,制造业和服务业正在加快人机结合的进程,向制造、服务智能化进一步转型。此次疫情防控中,人工智能技术在城市治理方面广泛落地应用,表明我国智能社会形态正在逐渐显现。从“互联网+”到“智能+”,中国人工智能政策越来越重视技术与实体经济的结合,新基建更是进一步让人工智能肩负重任,要求人工智能技术发挥未来产业头雁效应,通过与传统产业的深度融合,助力实体经济向数字化智能化转型。我们认为,下一个阶段的人工智能将呈现“泛在智能”,即人工智能技术将广泛渗入新型基础设施建设,且获得越来越多元的应用场景和更大规模的受众。随着技术、算法、场景和人才的不断充实,人工智能正在渗透到各个领域,其商业应用也在不断催生出新业态、新场景、新融合、新交互和新目标的出现。 疫情期间自动驾驶应用崭露头角的背后,是自动驾驶商业化场景开始在国内外加速落地的结果,无人经济的概念获得了新的诠释。深度合成技术不断演进,朝着综合性的方向发展,泛娱乐和数字内容已然成为了深度合成应用的主场,数字虚拟人受到市场青睐。日益严重的食物、能源和水问题是当前人类所面临最重要的全球性难题,腾讯相信人工智能会在这些地球级的挑战上发挥重要作用。多层次的治理体系、敏捷灵活的治理方式更能适应人工智能所具有的快速发展迭代、日益复杂化等特征。主要发现一、宏观环境篇 11.1 政策:支持人工智能走向“泛在” 21.2 需求:智能应用场景持续涌现 31.3 供给:智能产业生态不断丰富 41.4 AI 走向泛在智能 6二、 技术研究篇 72.1 机器学习 8一、动力:学术研究与社会需求的高关联度 8二、进展:不断拓展深度和广度,打造虚拟世界试验场 8三、方向:从虚拟走向现实,助力传统行业实现智能化 102.2 计算机视觉
[腾讯研究院]:2020腾讯人工智能白皮书,点击即可下载。报告格式为PDF,大小13.47M,页数46页,欢迎下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