酶类成分化妆品行业应用趋势白皮书:生物科技与美容的结合
Beauty In Sight本报告由aoeo和青眼情报联合撰写和出品;本报告所有权、知识产权和著作权归aoeo所拥有。出品方没有通过任何第三方进行代理销售,使用报告请直接与出品方联系。如未获得出品方书面允许,不得用任何方式抄袭或翻印本报告任何部分的文字及图片,在任何媒体上(包括互联网)公开引用本报告的数据和观点,否则引起的一切法律后果由违反上述要求的个人或企业自行承担,同时出品方亦认为其行为侵犯了著作权,出品方有权依法追究其法律责任。凡有侵权行为的个人、法人或其它组织,必须立即停止侵权并对其因侵权造成的一切后果承担全部责任和相应赔偿。否则出品方将依据中华人民共和国《著作权法》、《计算机软件保护条例》等相关法律、法规追究其经济和法律责任。保密条约1酶类成分概述酶的分类及特点酶的生物活性酶在化妆品中的作用机理P02P03P042酶类成分在化妆品中的应用酶在化妆品领域的重要性酶在化妆品领域的主要应用方向酶替代酸类焕肤的可行性分析化妆品中应用主要酶aoeo在酶领域的专业化布局P06P07P07P09P123酶相关护肤品市场现状分析相关酶对应的功效以及对应功效的市场情况相关酶及相关功效的社交媒体热度情况含有相关酶的热门化妆品P16P23P24CONTENTS目 录4消费者趋势与行为消费者对酶类及酸类的了解程度消费者群体对酶类化妆品的需求消费者群体酶类化妆品购买/使用习惯不同消费人群的需求分析消费需求总结P30P33P35P39P405酶类成分技术创新与其在化妆品应用中的未来趋势酶类成分技术创新 酶类成分在化妆品应用中的未来趋势P42P436aoeo品牌介绍品牌理念与使命品牌故事品牌荣誉与社会责任目标消费群体主要产品与创新特色未来展望P45P45P45P46P46P5201酶类成分概述酶的化学本质是蛋白质(protein)或RNA(Ribonucleic Acid)。按其分子组成的不同,可分为单纯酶和结合酶。迄今为止已发现约4000多种酶,在生物体中的酶远远大于这个数量。根据国际酶学委员会(International Enzyme Commission,IEC)的规定,按照酶促反应的性质,可将酶分为六大类。PART 01酶的分类及特点酶的类别酶的分类及特点特点 氧化还原酶(oxidoreductases)转移酶(transferases)水解酶(hydrolases)裂解酶(lyases)异构酶(isomerases)合成酶(ligases)催化底物进行氧化还原反应。如乳酸脱氢酶、琥珀酸脱氢酶、细胞色素氧化酶、过氧化氢酶、过氧化物酶等。催化底物之间某些基团的转移或交换。如甲基转移酶、氨基转移酶、磷酸化酶等。催化底物裂解或移去基团(形成双键的反应或其逆反应)。如碳酸酐酶、醛缩酶、柠檬酸合成酶等。催化两分子底物合成一分子化合物,同时偶联有ATP的分解释能。如谷氨酰胺合成酶、氨基酸-RNA连接酶等。催化各种同分异构体之间相互转化。如磷酸丙糖异构酶、消旋酶等。催化底物发生水解反应。如淀粉酶、蛋白酶、核酸酶、脂肪酶等。生物科技与美容的结合——酶类成分化妆品行业应用趋势白皮书02酶催化化学反应的能力叫酶活力(或称酶活性,active unit)。1961年国际酶学会议规定:1个酶活力单位是指在特定条件(25℃,其它为最适条件)下,在1min内能转化1μmol底物的酶量,或是转化底物中1μmol的有关基团的酶量。酶促反应速度受酶浓度和底物浓度的影响,也受温度、pH、激活剂和抑制剂的影响。PART 02酶的生物活性影响因素酶的生物活性原理 酶浓度底物浓度温度PH激活剂抑制剂酶促反应速度与酶分子的浓度成正比。当底物分子浓度足够时,酶分子越多,底物转化的速度越快。但事实上,当酶浓度很高时,并不保持这种关系,曲线逐渐趋向平缓。根据分析,这可能是高浓度的底物夹带有许多的抑制剂所致。在生化反应中,若酶的浓度为定值,底物的起始浓度较低时,酶促反应速度与底物浓度成正比,即随底物浓度的增加而增加。当所有的酶与底物结合生成中间产物后,即使再增加底物浓度,中间产物浓度也不会增加,酶促反应速度也不增加。各种酶在最适温度范围内,酶活性最强,酶促反应速度最大。在适宜的温度范围内,温度每升高10℃,酶促反应速度可以相应提高1~2倍。不同生物体内酶的最适温度不同。能激活酶的物质称为酶的激活剂。能减弱、抑制甚至破坏酶活性的物质称为酶的抑制剂。它可降低酶促反应速度。酶在最适PH范围内表现出活性,大于或小于最适PH,都会降低酶活性。生物科技与美容的结合——酶类成分化妆品行业应用趋势白皮书03酶在化妆品中的作用机理主要基于其生物催化特性,能够高效而温和地促进各种生化反应,从而改善皮肤状况。PART 03酶在化妆品中的作用机理这些酶通过水解皮肤表面的角蛋白,分解结合在一起的死皮细胞,使其更容易脱落,从而改善皮肤的光滑度和亮泽度。与物理去角质相比,酶去角质更加温和,适合敏感肌肤。SOD催化将活性氧自由基(如超氧阴离子)转化为过氧化氢和氧气,从而减少氧化应激,帮助修复因环境因素导致的皮肤损伤,延缓衰老过程。这些酶可以分解细菌细胞壁或减少炎症介质的产生,有助于减少炎症反应,安抚皮肤并促进愈合。通过抑制黑色素合成过程中酪氨酸酶的活性,帮助减轻皮肤色素沉着,使肤色更加均匀。通过形成小分子的过氧化氢和酵母提取物相互作用,增加皮肤的屏障功能和保湿能力。某些酶能够通过改善角质层状态,帮助其他活性成分更好地渗透到皮肤深层,从而提高产品整体的有效性。常用的去角质酶包括木瓜蛋白酶和菠萝蛋白酶超氧化物歧化酶 (SOD) 是一个典型的抗氧化酶葡糖氧化酶与乳过氧化物酶组合蛋白酶、木瓜蛋白酶、脂肪酶等溶菌酶及其他某些蛋白酶酪氨酸酶抑制相关酶作用酶类型酶在化妆品中的作用机理作用机理 去角质抗氧化抗炎和安抚美白增强保湿和屏障功能促进渗透生物科技与美容的结合——酶类成分化妆品行业应用趋势白皮书0402酶类成分在化妆品中的应用酶类成分在化妆品领域中的应用具有一些独特的优势,使得其在化妆品领域的重要性不言而喻。如其具有温和性、高效能与专一性、天然性、多功能性、环保性和促进渗透的特性。PART 01酶在化妆品领域的重要性酶类成分,如木瓜蛋白酶或菠萝蛋白酶,通过分解蛋白质来去除死皮细胞,而不损伤生长中的健康皮肤细胞。这种作用机制使其比某些化学去角质剂(如酸或粗糙颗粒磨砂剂)更加温和,适合敏感肌肤。酶具有高度的底物专一性,可以有效针对特定类型的皮肤问题。例如,溶菌酶可以特别有效地对抗细菌,从而帮助缓解痤疮,而超氧化物歧化酶 (SOD) 则可特异性地中和自由基,具有强大的抗氧化功效。许多酶来源于天然材料(如水果和植物),这对寻求天然和有机成分的消费者特别有吸引力。而且,酶本身是生物体内天然存在的,因此与皮肤的生物兼容性良好。通过不同的酶组合,化妆品可以实现多重护肤效果。例如,葡糖氧化酶和乳过氧化物酶可以协同作用于产品中提高抗菌效果,同时兼具抗氧化和抗菌性能。与某些合成化学成分相比,酶的生产和使用一般对环境更为友好,可生物降解,不会造成生态污染。某些酶可以在护肤产品中促进其他活性成分的吸收,提高整体产品功效。这一特性使其成为增强复配配方效果的理想成分。优势酶类成分在化妆品领域中的应用优势解释 温和性高
[青眼网络科技(武汉)]:酶类成分化妆品行业应用趋势白皮书:生物科技与美容的结合,点击即可下载。报告格式为PDF,大小12.1M,页数60页,欢迎下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