着眼共同安全:政治解决乌克兰危机的新范式

总第45期2025年7月着眼共同安全:政治解决乌克兰危机的新范式负责人:赵 隆作 者:赵 隆 封 帅 薛 晨 苏刘强 李红梅 谈晨逸上海国际问题研究院·国际战略与安全研究所2025年7月 着眼共同安全:政治解决乌克兰危机的新范式负责人:赵 隆作 者:赵 隆 封 帅 薛 晨 苏刘强 李红梅 谈晨逸创新工程项目成果作者简介赵 隆上海国际问题研究院国际战略与安全研究所副所长、研究员封 帅上海国际问题研究院国际战略与安全研究所副研究员薛 晨上海国际问题研究院国际战略与安全研究所助理研究员苏刘强上海国际问题研究院国际战略与安全研究所助理研究员李红梅上海国际问题研究院国际战略与安全研究所助理研究员谈晨逸上海国际问题研究院国际战略与安全研究所助理研究员作者简介着眼共同安全:政治解决乌克兰危机的新范式目 录摘要····················· · · · · ····01致谢····················· · · · · ····04一、乌克兰危机走势和外溢效应评估····· · · · · ······05 (一)从“军事决胜”转向“以打压谈”·· · · · · ······06 (二)复杂博弈与跨域联动········ · · · · · · ····07二、利益攸关方的认知鸿沟与诉求差异··· · · · · · ······11 (一)美国:快速“冻结冲突”的雄心··· · · · ·······12 (二)欧洲:实现停火止战的代价··· · · · · · ·······15 (三)俄罗斯:重构欧亚安全秩序的诉求· · · · · ··· · ···18 (四)乌克兰:获取安全保障的困境·· · · · · · ·······19 (五)全球南方:尽快重建和平的期待· · · · · · ·······21三、重建和平的关键分歧和制度困境··· · · · · · · ······23 (一)“冻结冲突”与“持久和平”的目标差异· · · · · · · · ·24 (二)战场现实与停火机制的脆弱性·· · · · · · · ······25 (三)国际司法救济的制度局限··· · · · · · · ·······26 (四)“欧洲安全”与“欧亚安全”新架构的愿景差异· · · · · · 30四、探索共同安全新范式:中国的视角··· · · · · · · ·····32 (一)探索多层递进式的政治进程·· · · · · · · · ······35 (二)兼顾原则性和创新性化解立场分歧· · · · · · ·· ····37 (三)构建“软安全”与“硬安全”相结合的保障机制·· · · · ·38 (四)基于“共同体意识”的地区安全架构重建· · · · · ·· ··39摘 要  “战争是政治的延续”。作为冷战结束后欧洲大陆爆发的最大规模地缘政治和军事冲突,乌克兰危机不仅揭示了国家间战略矛盾的对抗升级,也暴露出现行地区安全秩序、安全治理体系的结构性问题,深刻影响着大国间的博弈态势,导致全球和地区政治安全秩序进入深度重构期。  随着美国特朗普政府改变策略“强推停火”,俄乌双方的战场博弈从“总体战”转为“有限战”,从军事决胜转向“以打压谈”的谈判筹码争夺。同时,危机延宕的多重外溢效应持续显现。俄罗斯希望借助美国的介入谋求破局,分化跨大西洋关系并减弱安全压力,但因俄美互信缺失面临风险;欧洲加速防务自主转型,强化对乌支持并推进“重新武装欧洲”计划,但短期内难以摆脱对美安全依赖;特朗普政府的“交易式调停”缺乏强制力,难以解决地区安全的深层矛盾。危机的演进还与东北亚、中东等地区格局形成间接联动。  目前,各方对于危机的核心关切差异难以调和。美国急于实现停火兑现特朗普总统的竞选承诺,既想推动美俄关系逐步缓和,又想从乌克兰抽身,实现战略资源向亚太地区的重新配置。欧洲坚定维护乌克兰主权与领土完整,但需要解决“留住美国”和加强防务自主的两难。俄罗斯无意就已控乌领土进行商讨,不放弃有关乌克兰中立化、去军事化的诉求,意在重构欧亚安全秩序。乌克兰希望获得安全保证、维护主权和领土完整,虽然谈判议价能力因美国政策调整而削弱,但不会轻易接受不计代价的停火和“不公正”的和平。全球南方国家希望推动尽快停火,减少危机外溢效应对全球贸易、能源、粮食等产供应链的冲击。  然而,对于推动“冻结冲突”与确保“持久和平”之间的目标排序差异显著,差异化摘要01着眼共同安全:政治解决乌克兰危机的新范式安全逻辑碰撞形成结构性矛盾,战场现实导致的停火机制脆弱,国际司法救济存在的制度局限,以及“欧洲安全”与“欧亚安全”架构愿景的理念冲突,导致乌克兰的重建和平依然面临诸多困境。  2025 年是二战胜利 80 周年的历史节点。八十年前的硝烟,曾将整个欧洲拖入深渊。今天,欧洲再次站在如何构建持久和平秩序的十字路口。从 1975 年《赫尔辛基最后文件》、1990 年《新欧洲巴黎宪章》到欧洲安全与合作组织,欧洲曾多次试图超越军事逻辑寻找共存之道,但那些曾被寄予厚望的多边机制和安排,却在安全恐慌和军备竞赛中逐渐边缘化。面对不断变化的地缘局势,欧洲寻求增强自我防卫能力无可厚非,但如果这一进程以追求“绝对安全”和“排他安全”为前提,以刺激对抗为常态,其结果注定是安全赤字愈演愈烈。  中国不是乌克兰危机的制造者或当事方,但作为联合国安理会常任理事国和负责任大国,从危机爆发的第二天起,就持续呼吁对话协商政治解决,积极开展外交斡旋,深入参与联合国和安理会框架下关于乌克兰问题的审议,同巴西等国发起“和平之友”小组,汇聚全球南方国家集体智慧,为推动停火止战、政治解决发挥建设性作用。  从长远看,政治解决乌克兰危机离不开对“共同安全新范式”的探索:一是丰富政治进程层级与路径,同步推动临时停火与“一揽子”谈判方案。需要在停火谈判与监督维和、安全保障、战后安排等各类谈判进程的“同步走”或“分步走”问题上找到最大公约数,明确各自作为谈判参与方、执行保障方等角色差异。  二是既要在主权和领土完整问题上坚守原则,也要探索非军事手段的阶段性解决方案,创新停火监督与维和行动的方式。需要在操作层面区分领土问题的“法律承认”和“事实承认”,明确涉及主权和领土归属条款的临时性和永久性差异,明确通过政治谈判而非军事手段解决分歧的原则,确保当事方针对领土完整纳入“保留条款”的权利。需要探索直接派驻维和部队之外的创新做法,包括引入卫星监控、固定和非固定无人设备等技术监控手段,避免因维和纠纷再次引发冲突。在当事方认可的前提下,明确破坏停火协议的紧急磋商和处理机制,鼓励有能力、意愿参与的国家参与其中。着眼共同安全:政治解决乌克兰危机的新范式摘要02摘要03着眼共同安全:政治解决乌克兰危机的新范式  三是适时开启战后安排和重建探讨。乌克兰的战后安排和重建构成政治解决进程的重要组成部分,可尝试将战后重建议程纳入停火后的后续谈判。在不违反主权和领土完整原则的前提下,探讨包括中国在内的第三方国家,参与不附带政治前提的基建恢复与民生改善,恢复跨境能源通道、农产品出口走廊等合作,为危机后和平秩序奠定实际基础。  四是构建软硬结合的双向安全保障。需要推动俄、乌、美、欧等各

立即下载
综合
2025-08-26
52页
10.46M
收藏
分享

着眼共同安全:政治解决乌克兰危机的新范式,点击即可下载。报告格式为PDF,大小10.46M,页数52页,欢迎下载。

本报告共52页,只提供前10页预览,清晰完整版报告请下载后查看,喜欢就下载吧!
立即下载
本报告共52页,只提供前10页预览,清晰完整版报告请下载后查看,喜欢就下载吧!
立即下载
水滴研报所有报告均是客户上传分享,仅供网友学习交流,未经上传用户书面授权,请勿作商用。
相关图表
量子技术领域指数得分
综合
2025-08-26
来源:2025年关键与新兴技术指数报告
查看原文
太空技术领域指数得分
综合
2025-08-26
来源:2025年关键与新兴技术指数报告
查看原文
半导体领域指数得分
综合
2025-08-26
来源:2025年关键与新兴技术指数报告
查看原文
生物技术领域指数得分
综合
2025-08-26
来源:2025年关键与新兴技术指数报告
查看原文
人工智能领域指数得分
综合
2025-08-26
来源:2025年关键与新兴技术指数报告
查看原文
指数得分
综合
2025-08-26
来源:2025年关键与新兴技术指数报告
查看原文
回顶部
报告群
公众号
小程序
在线客服
收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