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高校毕业生就业现状与薪酬趋势分析报告
12025 高校毕业生就业现状与薪酬趋势分析报告01前言自 2022 年高校应届毕业生人数首次突破千万以来,大学生就业问题备受高校、政府及企业等多方关注: 校方视角:是教育与责任的闭环。一方面,培养符合社会需求的人才是高校办学的重要核心指标之一,而就业率与就业质量是检验该指标的重要一环;另一方面,关注毕业生去向与就业质量也是学科调整的反馈机制。毕业生就业率不仅直接影响高校声誉与招生竞争力,而且还是评估专业设置是否与时俱进、课程与实践是否脱节等问题的影响因子。例如部分传统学科因市场需求萎缩而面临裁撤,而人工智能、新能源等新兴领域则持续新增专业并加速扩招。除此之外,校友的职业成就也是高校“品牌资产”的重要组成部分,就业质量高的毕业生能反哺母校,通过校企合作、捐赠等方式形成良性循环。 企业视角:高校专业人才是企业构建人才竞争力的核心构成事实上,高校毕业生面临”就业难“困境的另一面,企业也身陷”招人难“困扰。特别是高端制造业、数字经济、人工智能等产业,具备专业教育背景的高校毕业生成为企业快速弥补技能型人才缺口的关键选择。除此之外,校企合作的利益驱动、社会责任与企业形象等因素驱使,也是企业关注毕业生就业、设置校招实习生岗位的重要原因。 政府视角:宏观治理与系统性风险管理据国家统计局数据显示,据国家统计局数据,2023 年 16-24 岁城镇青年失业率一度突破 21%,可能加剧“慢就业”“躺平”等社会心态,政府需通过政策性岗位(基层项目、国企扩招)托底。作为各级政府的关键职责之一,解决青年就业问题是维护社会稳定、发展民生工程的重点工作之一。除此之外,高质量就业时创新驱动发展的基础,高校毕业生作为高质量就业的主力群体,政府有责任加速人才供需两侧链接,促进就业的同时,为地方新兴产业升级转型进程输入新鲜血液。本质上,高校毕业生就业问题是一项“人力资本与产业结构间动态匹配”的挑战,促进高校毕业生就业是一项需要政、企、校三方协同的系统化工程。政府需引导高校改革培养模式,企业需提供技能再培训,从而推进“教育 - 就业 - 产业”的协同进化。这在以 AI 技术为催化剂的当下,价值尤为凸显。本报告正是在此背景下,由薪智市场人才大数据平台汇编而成。作为长期深耕以人才数据赋能的平台,薪智持续关注高校毕业生人群的就业现状与薪酬趋势。本次报告整合高校毕业生就业现状、政策以及以薪酬为核心的多维人才数据,试图还原高校就业难背景之下的人才供需现状,期待为政府、企业、高校以及毕业生等各方提供借鉴与帮助!自 2021 以来,我国高校历届毕业生规模持续扩大,就业市场面临结构性挑战与多元化趋势。受到社会经济发展、毕业生规模以及外部环境等因素的综合影响与冲击(疫情也是众多影响因素之一),毕业生人才现状及特征各有差异(详见 1.1 高校毕业生整体规模及特征)。截至 2024 年 6月20 日数据,全国高等学校共计 3,117 所,其中普通高等学校 2,868 所,含本科学校 1,308所、高职(专科)学校 1,560 所;成人高等学校 249 所。从生源分布上看,河南、江苏、广东三地为高校数量排名前三省份,高校数量分别为 174 所、172 所、165 所。结合各高校历届本科生就业质量报告及本科生教学质量报告,企业是最主要的毕业去向,此外,升学、考公考编、灵活就业以及自主创业均成为就业去向典型代表,就业去向多元化、多样性特征更加明显。为更具体了解,本次《报告》从前述 Top3 省份中筛选软科排名前 10 院校,基于各校本科毕业生就业质量报告及教学质量报告,节选毕业情况及毕业去向以供各方参考(详见 1.2 高校毕业生分布及就业流向)。面对当前“就业难”、“毕业即失业”现状,高校毕业生就业市场呈现阶段性变化,自疫情后“慢就业”初现,到“内卷与趋同化”,再到逐渐回归理性;就业环境也令毕业生个体求职承压更甚从前。据此,《报告》整合就业现状与毕业生就业规划建议(详见 1.3 高校毕业生就业心理洞察、1.4 就业现状及规划建议)。研究发现01020304为解决高校毕业生就业问题,国家分别从鼓励企业(单位)吸纳就业和鼓励高校毕业生就业创业两方面入手,提供一系列政策扶持:鼓励企业(单位)吸纳就业方面,分别覆盖社会保险补贴政策、就业见习补贴政策、创业担保贷款及贴息政策、税收优惠政策、职业培训补贴政策、一次性扩岗位补助政策。鼓励高校毕业生就业创业方面,政策方向分别为:职业培训补贴政策、职业技能评价补贴政策、社会保险补贴政策、一次性求职补贴政策、创业担保贷款及贴息政策、一次性创业补贴政策、税收优惠政策、学费补偿和助学贷款代偿、学费减免政策、国家助学贷款免息及本金延期偿还政策。各地方政府分别据此制定人才吸引相关政策(详见 2.1 国家政策、2.2 地方政策)。长三角和珠三角作为两个极具活力和发展潜力的经济区域,也是历年高校毕业生的主要去向。除地理位置、产业结构、经济环境等差异,两大区域在招才引智举措上也各有差异,典型差异表现如产业导向、落户门槛、国际化策略、政策时效性等(详见 2.3 长三角、珠三角人才引进政策对比)。《报告》对比了 2024 年以及 2025 年第一季度应届生招聘量,发现:一线城市仍是高校毕业生主要人才流向,但吸引力有所减弱;以苏州、武汉、杭州、佛山等为典型代表的新一线城市正在成为高校毕业生就业、择业新选择。二线城市中,南通、厦门、绍兴等地也在今年第一季度中有所展现出城市吸引力。为了更精准提供参考与借鉴,报告分别从各线城市、各区域、各行业 3 大维度,对比 2024 年及 2025 年第一季度高校应届生起薪水平(详见 3.1 各城市应届生起薪、3.2 各区域应届生起薪、3.3 各行业应届生起薪)。人工智能、新能源以及汽车 3 大领域,作为近两年备受关注的热门新兴行业,同时也是技术密集型领域,企业用人专业要求高、技能要求高、综合素质高,接受过专业院校培养的高质量毕业生尤为抢手。例如:字节跳动,校招表现出技术深度决定薪资上限,业务需求驱动岗位价值,学历非核心筛选条件等特征;再如合众汽车,整体呈现技术导向、层级分明,等等。(详见 3.4.1 典型企业校招岗位及薪酬分析)。当前,企业岗位供需矛盾突出、就业压力持续加剧,高校毕业生在择业就业、求职需紧跟政策和市场需求,不断提升技能与复合化发展以形成差异化竞争优势。《报告》分别总结分析并提炼信息技术、半导体、汽车、医药等 8 大主流行业应届生就业核心技能画像,以供高校毕业生动态调整就业方向、做科学合理规划(详见 3.4.2 应届生就业核心技能画像)。0506080907目录CONTENTS人才现状就业政策薪酬趋势050527274040Talent StatusEmployment policyPay trend高校毕业生整体规模及特征高校毕业生分布及就业流向高校毕业生就业心理洞察高校毕业生就业现状及规划建议06082325国家政策 地方政策人才引进政策企业吸纳毕业生扶持政策长三角、珠三角人才引进政策对比2832323538各城市应届生起薪各区域应届生起薪各行业应届生起薪应届生就业供需分析43464863人才现状Talent Status06人才现状高校毕业生整体规模及特征近年来,我国高校毕业生规模持续扩大,
[薪智]:2025高校毕业生就业现状与薪酬趋势分析报告,点击即可下载。报告格式为PDF,大小7.99M,页数86页,欢迎下载。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