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储能研究报告2025
请务必阅读正文之后免责条款部分 [Table_Summary] 中国储能研究报告 2025 泽平宏观研究报告 行业 专题报告 2025/3/6 首席经济学家: 任泽平 研究员:喻楷文 导读: 本文为新基建、新能源研究系列。 我们在 2021 年提出“当下不投新能源,就像 20 年前没买房”。 新能源革命的上半场是电动化,新能源汽车和锂电,下半场是智能化,储能、氢能和智能驾驶。 为什么储能如此重要?各国都更加重视构建新型能源体系,光伏、风力发电快速装机,但发电仍不稳定,且存在上网困难。怎么解决?需要大量的储能。 目前,储能行业呈现两大发展趋势: 趋势一:长时储能是下一个风口。随着风光发电占比的进一步增加至50%-80%,储能时长的需求将扩展至 10 小时以上,且长时储能将会成为“成本最低的灵活性解决方案”。 趋势二:新型储能进入高速增长。截至 2024 年底,我国新型储能装机规模首次超过抽水蓄能,达到 78.3GW/184.2GWh,功率/能量规模同比增长 126.5%/147.5%。预计 2025 年,中国新型储能新增装机有望超过50GW。 当前各新型储能技术:钠离子电池、固态电池、液流电池储能、氢储能、混合储能、压缩空气储能等技术路线各有什么优缺点?未来哪种储能的技术路线会成为主流? 泽平宏观研究报告 2 目录 1 储能未来有望发展,是新型能源体系的关键一环 .............................................................................................. 3 2 储能新趋势之一:长时储能是下一个风口 .......................................................................................................... 4 3 储能新趋势之二:锂电储能超预期建设 .............................................................................................................. 6 4 新型储能现阶段各个技术路线发展如何? .......................................................................................................... 7 4.1 钠离子电池储能:成本优势暂未凸显,未来会在特定场景发挥作用 ................................................... 8 4.2 固态电池储能:能量密度天花板更高,需解决界面问题 ....................................................................... 9 4.3 液流电池储能:未来在长时储能背景下优势独特 ................................................................................. 10 4.4 氢储能:储存起来的氢能可以转化为电,也能再用到冶金、交通等诸多领域 ................................. 13 4.5 混合储能:融合多种储能,实现“1+1>2”的效果 ................................................................................... 15 4.6 其他新型储能:百舸争流,都有机会 ..................................................................................................... 16 泽平宏观研究报告 3 1 储能未来有望发展,是新型能源体系的关键一环 根据 IEA 预测, 2024 年至 2030 年间,全世界将新增超过 5500GW的可再生能源发电量,是 2017 年至 2023 年期间增幅的三倍,累计装机容量到达 11000GW。在这六年的时间内,太阳能将占新增可再生能源装机容量的 80%。 图表:2019 至 2030 年全球可再生能源发电新增装机情况 资料来源:IEA,泽平宏观 国内方面,能源转型不断取得新突破。2024 年底,全国可再生能源新增装机 300GW 以上,占新增装机的 85%以上,风电光伏总装机1350GW,提前 6 年完成习近平总书记在气候雄心峰会上的庄严承诺——“到 2030 年中国风电、太阳能发电总装机容量达到 1200GW”。 从新增装机来看,2024 年,风电新增 79.82GW,太阳能发电新增278GW。全国可再生能源装机达到 1889GW,同比增长 25%,已经约占我国总装机的 56%。 图表:中国可再生能源新增装机继续再创新高 资料来源:国家能源局,彭博新能源财经,泽平宏观 与此同时,新能源消纳问题开始成为新能源发展绊脚石。我国的风光发电量预计在 2035-2040 年超过煤电。但风电、光伏发电在用电高峰期依然缺乏支撑高峰负荷的能力,煤电尚不能被完全替代。因 泽平宏观研究报告 4 此,储能是构建新型电力系统的最后一块拼图,也是我们看好的万亿级赛道。有五大原因: 1) 从电力供需平衡来看,储能的 “削峰填谷” 及季节性调节效能显著,优化资源配置,提升利用效率,缓解生产与消费的时间矛盾,减少能源浪费。 2) 储能对电网稳定性和可靠性的提升作用关键。可快速响应电网波动与故障,维持稳定运行,为关键设施提供应急电源,增强电网韧性; 3) 在整合可再生能源方面,鉴于风能、太阳能的间歇性,储能可平滑出力波动,提升其并网能力,解决弃风弃光问题,稳固可再生能源的主体地位。预计 2025 年全年新增风电光伏装机 2 亿千瓦左右,可再生能源消费量超过 11 亿吨标准煤; 4) 从电力市场交易视角出发,储能依电价灵活充放,参与市场套利与辅助服务竞争,促进市场优化,助力智能化转型。2024 年,省间电力现货市场和四个省级电力现货市场转入正式运行,26个省(区、市)开展试运行。预计全年全国市场化交易电量约 6.1万亿千瓦时,同比增长 7.6%; 5) 储能为分布式能源和微电网发展筑牢根基,与分布式电源配合,强化局部能源自给,保障孤岛供电稳定与安全可靠。 但当前储能技术受高成本、寿命短等问题掣肘,成为可再生能源发展瓶颈,亟待突破,以实现两者协同发展,推动能源可持续转型,否则可再生能源发展将在储能环节陷入困境,难以迈向新的台阶。 2 储能新趋势之一:长时储能是下一个风口 如何定义长时储能? 从全球视角来看,美国能源部将其定义为额定功
[泽平宏观]:中国储能研究报告2025,点击即可下载。报告格式为PDF,大小4.59M,页数16页,欢迎下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