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_2024低空航行系统白皮书
低空航行系统拥抱低空经济 安全智慧飞行Embracing the Low-Altitude Economy Intelligent Flight with Safety AssuranceLow-Altitude Aviation System (LAAS)中国电子科技集团有限公司China Electronics Technology Group Corporation2024 年 9 月引 言 …………………………………………………………………………………………1一、低空经济时代背景 …………………………………………………………………… 2二、低空航行面临挑战 …………………………………………………………………… 4三、低空航行目标愿景 …………………………………………………………………… 5(一)运行概念………………………………………………………………… 5(二)能力构想………………………………………………………………… 7(三)阶段目标………………………………………………………………… 8四、低空航行系统 ………………………………………………………………………10(一)体系架构…………………………………………………………………10(二)系统组成………………………………………………………………… 11(三)系统演进…………………………………………………………………141.…低空航空器… ………………………………………………………………142.…起降场… ……………………………………………………………………163.…通导监系统… …………………………………………………………… 174.…飞行管理服务监管系统… ……………………………………………… 255.…数据与信息服务… ……………………………………………………… 32五、结束语 ………………………………………………………………………………… 35目 录引 言1低空经济是以有人驾驶和无人驾驶航空器的低空飞行活动为牵引,辐射带动相关领域融合发展的综合性经济形态,涵盖航空器研发制造、低空飞行基础设施建设运营、飞行服务保障等产业。作为新质生产力的典型代表,低空经济崭露头角,有望成为继新能源汽车之后,我国经济发展的又一强劲新动能。伴随应用市场的多元化拓展以及市场主体的持续丰富,在技术创新的有力推动下,趋向于产业融合发展的低空经济格局正逐步开启。中国电科基于自身在空域管理体系与运行、通导监气象系统和装备等方面的特有优势,首次提出低空航行系统(LAAS)的概念。低空航行系统,是低空空域大规模开放后,应对地空一体、军民地一体运行挑战的体系性解决思路。从空域管理、飞行服务、安全监管与秩序保障等体系运行的核心问题入手,保障低空安全智慧飞行。 本书聚焦建设低空航行系统实现安全智慧飞行所需的六大能力,即“灵活精细的低空空域管理、高效智能的飞行服务、开放融合的通导监保障、空地 / 空空协同的自主飞行、军民地协同的安全监管、泛在可信的数据与信息服务”,规划了系统构成中航空器、起降场、通信、导航、监视、空域管理、飞行服务、安全监管、信息服务(含气象)等的发展目标及演进路线。可为行业伙伴构建低空飞行保障体系提供有益借鉴,为地方府高效保障低空飞行活动提供关键支撑,为国家统筹全局推动低空经济高质量发展提供重要参考。引 言INTRODUCTION2政策支持与发展规划:2021年,低空经济首次写入《国家综合立体交通网规划纲要》;2023 年,《绿色航空制造业发展纲要(2023-2035 年)》出台,中央经济工作会议正式将低空经济列为国家战略性新兴产业,《中华人民共和国空域管理条例(征求意见稿)》、《无人驾驶航空器飞行管理暂行条例》发布;2024 年,低空经济首次被写入政府工作报告,《通用航空装备创新应用实施方案(2024-2030 年)》、《民用无人驾驶航空器运行安全管理规则》等发布,党的二十届三中全会提出,健全现代化基础设施建设体制机制,发展通用航空和低空经济。中共中央政治局第十六次集体学习上,习近平总书记再次强调做好国家空中交通管理工作,促进低空经济健康发展。沪、深、皖、琼、杭、渝等多地同步出台地方性低空经济政策规划,为低空经济繁荣提供了有力指引和保障。技术革新与产业基础:我国航空器动力装置、机载系统等加快升级换代,现代航空产业体系基本形成。通信感知一体化、北斗 +5G高精度导航定位、AI+ 大模型等新技术广泛应用,电动垂直起降航空器(eVTOL)等新产品研发进程加速,彻底改变传统通用航空业态。国内有一定规模的无人机与 eVTOL 制造企业超250家(截至2024年5月),工业无人机制造商达到1.4万家左右(截至2024年1月),中国无人驾驶航空器的销量已占据全球约70%的市场份额(截至2024年1月);实名登记无人机近190万架(截至2024年6月),无人机操控员持证人数超19.44万人(截至2023年12月),运营企业超1.4万家(截至2023年12月);在册通用机场数量 452 个(截至 2024 年 3 月),固定运营基地、飞行服务站、专业维低空经济时代背景一3一、低空经济时代背景修站、直升机起降点、无人机起降点等基础设施数量逐年增多。产业链完善与应用场景拓展:低空经济的产业链长、辐射范围广,上游主要为构建中游各类低空产品的原材料(包括金属原材料、复合材料、特种橡胶与高分子材料等)与核心零部件(包括电池、电机、飞控、机体等);中游主要为航空器制造(如无人机、eVTOL、飞行汽车、通航飞机等)、低空基础设施建设和飞行保障服务等;下游主要为应用运营端,涵盖物流配送、交通出行、旅游观光、农林植保、空中巡查、应急救援等多元化场景。完整的产业链是我国发展低空经济的优势。市场潜力与增长预测:2023 年我国低空经济规模 5059.5 亿元,同比增速33.8%;预计到2026年有望突破万亿元,到2030年有望突破2万亿元,低空经济市场潜力巨大,发展前景广阔。4空域管理模式挑战:低空航行对安全和效率的追求将引起空域管理方式、业务服务流程的体系性变化。管理模式,以管制为主向以服务为主转变;管理对象, 从管航空驾驶员向管无人机操作员再到管低空航行系统转变;管理主体,从行业部门专业化管理向多部门联合管理转变。低空安全保障挑战:安全是高效低空航行活动的前提,也是确保低空经济健康有序发展的关键。目前各地在先行先试原则下开展的低空活动存在监管体系不健全、监管手段不足等问题,飞行密度增加势必造成公共安全(飞行安全、空中交通安全(空管)、要地安全(空防)、地面设施及人员安全、隐私及信息安全、环境安全等)风险激增。标准体系建设挑战:现有民航的基础设施建设、运行管理、数据交换等标准体系针对低空航行的适配性不足,迫切需要低空领域顶层标准体系指引相关能力建设。低空航行面临挑战二5(一)运行概念自然资源是经济实现长远规划和健康发展的根本性基础,是经济活动得以顺利开展的前提条件。传统军民航运行在空域资源开发利用上主要聚焦于中高空领域,低空空域在很大程度上处于一种管而不用的闲置状态,未能充分发挥其应有的价值。低空空域的逐步开放,本质是对空域自然资源进行有序释放与深度发掘的过程。是
3_2024低空航行系统白皮书,点击即可下载。报告格式为PDF,大小6.55M,页数38页,欢迎下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