医药行业:行业底部明确,聚焦优质细分领域和个股
sczq.com.cn行业底部明确,聚焦优质细分领域和个股王斌医药行业首席分析师SAC执证编号:S0110522030002Email:wangbin3@sczq.com.cn电话:010-811526432024年7月9日请务必仔细阅读本报告最后部分的重要法律声明2024年上半年,医药行业指数跌幅为21.09%,在申万31个二级行业中排名第26位,我们认为主要有以下原因:(1)现阶段景气度明显向上的细分领域较少,导致2024年上半年医药行业整体业绩增长较为平淡,而历史上医药行业估值体系更贴近成长属性,在业绩增速下降的背景下,估值有内在回调压力;(2)部分行业依然受到政策、地缘政治等因素扰动;美国即将出台《生物安全法案》影响对CXO海外市场开拓造成潜在利空,比价系统上线后,市场预期同品种在院内外价差收敛对零售药店利润空间可能造成负面影响;(3)行业升级整顿政策依然对大型医疗设备招投标流程有所扰动。截至2024年7月5日,医药生物指数PE(ttm)为25.82倍,绝对估值水平和溢价率处于近年来低位,消化已经较为充分。从行业各项高频数据情况来看,医药制造业收入和利润整体呈现出显著边际改善趋势,疫情相关产品带来的业绩高基数效应已经消除;医药制造业出口交货值已经回归常态水平;海外生物医药产业投融资呈现稳健复苏态势。医保基金支出虽然长期存在总量约束限制,但支出端仍有韧性。综合来看,我们认为行业基本面呈现出筑底回升态势。2024年7月5日,国务院常务会议审议通过《全链条支持创新药发展实施方案》,明确提出“要全链条强化政策保障,统筹用好价格管理、医保支付、商业保险、药品配备使用、投融资等政策,优化审评审批和医疗机构考核机制,合力助推创新药突破发展”。我们认为,此前创新药行业主要痛点在于:(1)受进院速度慢、药占比、 DRG支付标准等因素限制,创新药商业化后放量速度不及预期;(2)在基本医疗保险总量有限情况下,缺乏商业保险等其他支付体系补充,创新药在支付端的政策支持力度有限;(3)由于PE/VC投资退出渠道缺乏,导致创新药行业潜在的投资回报率下降。我们认为相关政策落地后,将有效改善行业现状,打通从“创投—研发—产品商业化——PE/VE资本退出——再投资”的完整产业闭环,利好产业长期健康发展。23投资策略上,我们建议关注以下主线: (1)中报业绩预期较好,全年来看仍有持续改善预期的子行业/标的,相关公司/行业包括:九典制药、亿帆医药、一次性手套行业龙头(英科医疗、中红医疗);(2)现阶段底部明确,下半年有改善预期的标的,相关行业/公司包括:海外市场去库存周期进入尾声的家用呼吸机龙头怡和嘉业,受益于海外生物医药产业投融资稳健复苏的科研试剂龙头百普赛斯 、生物类似药海外市场有望迎来突破的科兴制药;(3)其他低估值,性价比较好的标的,相关公司:人福医药、京新药业、康辰药业、羚锐制药、山河药辅和国邦医药;(4)创新药板块在政策催化下有望迎来β行情,建议围绕国内外商业化兑现/潜在全球best-in-class品种两个方向进行标的选择,相关公司:恒瑞医药、科伦药业/科伦博泰生物、康方生物、和黄医药、凯因科技、艾迪药业、奥赛康等;(5) 血制品资源属性强,供给端格局稳定,同时需求端具有向上弹性,业绩兼具成长性和确定性;疫情后医生和患者对于静丙、白蛋白等血制品临床价值的认知度,需求增速中枢有所提升,血制品企业加大采浆力度,为2024年业绩增长奠定良好基础;相关公司:天坛生物、派林生物和华兰生物。风险提示:创新药研发失败,销售金额不及预期;生物医药行业投融资恢复不及预期;血制品行业景气度回落;一次性手套、家用呼吸机等需求恢复低于预期。40%50%100%150%200%250%300%350%400%010203040506070802012-1-62013-1-62014-1-62015-1-62016-1-62017-1-62018-1-62019-1-62020-1-62021-1-62022-1-62023-1-62024-1-6医药行业指数溢价率(单位:右轴)申万医药生物指数PE(ttm)(左轴)沪深300指数PE(ttm)(左轴)资料来源:Wind,首创证券-40-30-20-1001020图1:申万医药行业指数PE、沪深300指数PE和溢价率图2:2024年上半年申万一级行业涨跌幅情况(单位:%)资料来源:Wind,首创证券2024年上半年,医药行业指数跌幅为21.09%,在申万31个二级行业中排名第26位,我们认为主要有以下原因:(1)现阶段景气度明显向上的细分领域较少,导致2024年上半年医药行业整体业绩增长较为平淡,而历史上医药行业估值体系更贴近成长属性,在业绩增速下降的背景下,估值有内在回调压力;(2)部分行业依然受到政策、地缘政治因素扰动;美国即将出台《生物安全法案》影响对CXO海外市场开拓造成潜在利空,比价系统上线后,市场预期同品种在院内外价差收敛对零售药店利润空间可能造成负面影响;(3)行业升级整顿政策依然对大型医疗设备招投标流程有所扰动。 截至2024年7月5日,申万医药指数PE(ttm)为25.82倍,与沪深300指数PE(ttm)的溢价率为118.44%,均处于近年来低位,估值消化已经较为充分。5图3:医药制造业收入和增速情况:医药制造业收入和增速情况2024年1-5月,医药制造业收入累计同比增速为-1.00%,利润累计同比增速为0.30%。 行业整体业绩呈现出显著边际改善趋势。2021-2022年疫情相关产品带来的高基数效应已经消除。 资料来源:Wind,首创证券资料来源:Wind,首创证券-20-1001020304050050001000015000200002500030000350002017-022017-042017-062017-082017-102017-122018-022018-042018-062018-082018-102018-122019-022019-042019-062019-082019-102019-122020-022020-042020-062020-082020-102020-122021-022021-042021-062021-082021-102021-122022-022022-042022-062022-082022-102022-122023-022023-042023-062023-082023-102023-122024-022024-04医药制造业累计收入(单位:亿元,左轴)医药制造业累计收入yoy(单位:%,右轴)图4:医药制造业利润和增速情况-40-20020406080100120010002000300040005000600070002016-022016-042016-062016-082016-102016-122017-022017-042017-062017-082017-102017-122018-022018-042018-062018-082018-102018-122019-022019-042019-062019-082019-102019-122020-02202
[首创证券]:医药行业:行业底部明确,聚焦优质细分领域和个股,点击即可下载。报告格式为PDF,大小1.3M,页数14页,欢迎下载。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