宏观经济:中国地产的另一个大时代
本报告由中信建投证券股份有限公司在中华人民共和国(仅为本报告目的,不包括香港、澳门、台湾)提供。在遵守适用的法律法规情况下,本报告亦可能由中信建投(国际)证券有限公司在香港提供。同时请务必阅读正文之后的免责条款和声明。 证券研究报告·宏观动态 中国地产的另一个大时代 核心观点 中国房地产已经从一个大时代(投资品时代)迈向另一个时代(消费品时代)。 当前中国处于投资品时代向消费品时代切换过程,这一时期地产将迎来四大趋势:(一)房地产和土地重定价;(二)房地产销售投资量下台阶;(三)房地产快速分化;(四)房地产和土地牵引的资产负债再平衡。 理解中国地产现实之后,我们关注地产收储政策的三个问题: 第一,关注这次中央层面召开会议给出的信号意义。尤其关注未来地产收储规模是否增扩,落地方式是否更加多元。 第二,地产收储政策的初衷是为稳定地产,所以我们预期短期内不会有大量新增供给推进。 第三,真正需要关注的是此次地产收储过程中,政策将如何解决保交楼以及行业供给重塑。 5 月 17 日,房地产收储制度引发市场异动。当日股债汇总表现各异,显然市场对地产收储政策存在分歧。 未来政策如何演绎,地产收储能否成为中国地产转向的政策风向标? 回答这些问题之前,我们首先需要厘清中国地产的现实。理解中国地产的本质,我们不妨从一个朴素而有趣的问题开始,为何总有 1-2 代亚洲人民,需要承担偏高的房价压力? 一、中国地产的过去:供不应求框架下的投资品时代 日本、韩国、中国等亚洲经济体,它们在经济快速增长同时,房价收入比极快攀升。这些亚洲国家总有 1-2 代人(十年为一代人),享受高增长同时,承担远高于常规经验的房价压力。例如 1950-1980 年代日本、1980-1990 年代的韩国、2001-2020 年的中国。 我们认为“亚洲现象”的底层逻辑是,战后亚洲经济体依次承接欧美国家工业体系,用 20-40 年时间快速实现工业化。工业化驱动城镇化,人口快速迁移城镇,带来 20-40 年时间维度的房地产供需缺口。 周君芝 zhoujunzhi@csc.com.cn SAC 编号:S1440524020001 发布日期: 2024 年 05 月 20 日 相关研究报告 2024-05-19 【中信建投宏观研究】:关注地产政策——全球大类资产跟踪周报(11) 2024-05-09 【中信建投宏观研究】:中日比较:出口到出海的决定因素 ——中国企业出海系列(二) 宏观经济 请务必阅读正文之后的免责条款和声明。 宏观经济研究 宏观动态报告 供需缺口会推涨房价上行预期,未来涨价预期迅速兑现到当下房地产定价,最终表现为城镇化快速推进,房价快速拉涨,并且涨幅显著偏离通胀。享受快速城镇化红利的居民,也必然需要承担偏高的房价压力。 未来涨价预期兑现到当下定价,便是投资品定价逻辑。中国 1998 年开启住宅商品化改革,2001 年加入世贸组织,此后中国工业化和城镇化进程惊艳世界。但繁荣的另一面是房地产供不应求,投资品定价逻辑下地产涨价难以避免。这就是过去 20 年中国地产的本质逻辑。 二、中国地产的未来:供需平衡框架下的消费品时代 市场讨论未来中国地产时,直觉性放大人口对地产的负面影响。事实上我们观察日本经验后,发现人口并非房地产的单一解释变量。 2009 年之后日本总人口持续负增长,房屋空置率高于 10%且持续攀升,说明房屋总量过剩。但有趣的是,2009年之后日本新房销售每年都稳定在一个均衡水平,日本地产更是结束 20 多年的价格连续下行,终于在 2012 年迎来价格指数反弹。 日本一面人口负增长,一面房价上行;一面房屋闲置,一面新房购置。这些矛盾告诉我们,2009 年之后日本地产已经处于消费品时代。 将房屋视为普通消费品,我们才能理解日本地产现象,人口负增长与房屋涨价并存,房屋闲置与新房购置并立。 一旦房屋供给制造能力能够顺利满足当下需求,即房地产已不再供不应求。此时老龄人口逝去之后,房屋随之空置;然而新成立家庭的年轻人能够轻松(也更偏好)从新房市场购置房产。这一阶段的房屋涨价不会偏离物价太多,因为房地产不再供不应求,那么房地产投资品属性消退,消费品属性成为主流定价逻辑。 我们用套户比(城镇居民拥有房屋总量除以城镇居民总家庭户数)衡量中国房地产供需格局。 我们发现 2021 年之前,中国城镇居民套户比小于 1,2021 年套户比大于 1。这也意味着 2021 年中国房地产供需格局转变元年,2021 年之前房地产供不应求,2021 年之后房地产供需基本平衡。 自此之后,我们不能再用投资品视角看待中国地产,中国地产的未来趋势是终将步入消费品大时代。 三、中国地产的当下:投资品向消费品时代转变 理解当下中国地产现实,理解中国地产政策方向,我们都需要充分关注到,中国房地产已经从一个大时代(投资品时代)迈向另一个时代(消费品时代) 投资品时代,房地产行业格局底色是供不应求。这一阶段中,我们观察到房地产四个显性趋势:地产供需量旺,房价显著高于物价,地产市场并未展现出明显的结构分化,房地产企业和居民部门快速加杠杆,利率上行。 消费品模式下,房地产供需格局更趋均衡。这一阶段中,房地产趋势是:地产供需下台阶,房价涨幅向物价涨幅靠拢,房地产链上的企业规模扩张有限,居民杠杆速度趋缓,利率中枢平稳,地产大分化(少数真正具备稀缺性的地产仍保留一定投资属性)。 从投资品时代进入到消费品时代,宏观层面会迎来四个必然趋势,而这也是我们理解当下中国地产及或有政策的出发点。 趋势一,房地产价格以及土地定价重塑。投资品时代下的“投机”定价成分将被挤水分,房价和土地价格中枢下台阶,价格波动率收敛。 tWjWmUiYdUpXoPoP7NbPaQsQmMoMtPkPpPrMeRpNrR7NoPpQwMpOnRNZmMoM 请务必阅读正文之后的免责条款和声明。 宏观经济研究 宏观动态报告 趋势二,房地产销售投资量下台阶。 趋势三,房地产经历快速分化。 趋势四,房地产和土地牵引的资产负债再平衡。 四、从中国地产大趋势理解地产收储政策 清晰中国当前地产的过去、现在和未来,再来理解 5 月 17 日发布的地产收储制度,我们可以从三个角度理解政策或有进展及效果。 第一,我们关注这次中央层面召开会议给出的信号意义,尤其关注未来地产收储涉及规模是否扩大,落地方式是否更加多元。 第二,地产收储政策的初衷稳定地产,所以我们推测短期内不会有大量新增供给推进。 第三,真正需要关注的是此次地产收储过程中,政策将如何解决保交楼以及行业供给重塑。 如果能够在收储政策上推进行业供给出清,推进行业资产负债表再平衡,这对资本市场而言,无疑是一次重要的风偏利好。 风险提示:消费复苏动力不足,地产周期改善有限,欧美紧缩货币政策的影响或超预期,地缘政治扰动。 请务必阅读正文之后的免责条款和声明。 宏观经济研究 宏观动态报告 目录 引言 .............................................................................................
[中信建投]:宏观经济:中国地产的另一个大时代,点击即可下载。报告格式为PDF,大小0.79M,页数21页,欢迎下载。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