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国医疗行业系列研究(二):DRG对美国医疗行业的影响如何?对国内有何启示?
美国医疗行业系列研究(二)——DRG对美国医疗行业的影响如何?对国内有何启示?证券分析师:盛丽华 执业证书编号:S0210523020001研究助理:何展聪医药生物医药生物行业评级 强于大市(维持评级)2024年4月13日请务必阅读报告末页的重要声明2➢为什么要在这个时间点研究DRG?根据国家医保局印发《关于印发DRG/DIP支付方式改革三年行动计划的通知》,2024年为行动计划的收官之年,按要求今年应该实现100%地区覆盖、100%医疗机构覆盖、90%病种覆盖,DRG/DIP付费医保基金支出占住院医保基金支出达70%。站在DRG即将全面推开的时间点,我们希望能通过研究海外行业在经历DRG控费之后的所发生的变化,更好地推演DRG落地后国内医疗行业可能会产生的变化,从而获得更为前瞻的投资建议。➢为什么要研究美国DRG?DRG支付方式起源于美国,国内DRG的设计在很多方面与美国DRG有相似之处。而美国是全球最大的医疗市场,同时也是医疗产业链最完善的市场,无论是数据完整性还是结论可比性都要优于大部分其他市场。因此通过研究美国DRG,或许能够得到视角最全、覆盖面最广的结论。➢本文要研究哪些方面?本文将主要从以下方面分析DRG对美国医疗行业的影响:(1)DRG对美国医疗行业整体增速的影响?控费目标是否实现?各支付方的增速是否有差异?(2)DRG对医院经营情况的影响(收入增速、业务结构和利润率的变化)?对医院行业的影响(竞争格局、集中度和业务模式的变化)?什么样的医院是DRG控费后的“赢家”?(3)DRG对其他医疗行业有何影响(如非医院医疗机构、医生、药品、实验室检查、新设备技术等)?➢背景补充:Medicare于1965年成立,从1965到1984年,Medicare总支出从18亿美元快速增至662亿美元,CAGR高达22.02%,根据CMS测算,若按当时的支出水平,美国Medicare的HI Trust Fund(医院资金池)将于1991年破产,基于这样的背景,1984年Medicare正式实施DRG支付方式改革,主要目的有三个:(1)降低Medicare支出的增速水平,以避免Medicare破产;(2)降低医院支出的增速水平;(3)提高医院资源的利用效率,从而提高经营效率。在1997年BBA法案出台之前,DRG主要针对的是Medicare患者的住院业务。DRG(Diagnosis Related Groups,疾病诊断相关分组)是用于衡量医疗服务质量效率以及进行医保支付的一个重要工具。2资料来源:国家医保局,CMS,NHE,华福证券研究所➢本篇报告作为我们对美国医疗行业系列研究的第二篇,将主要分析DRG对美国医疗行业产业链各环节的影响,进而更好地推演DRG落地后国内医疗行业可能会产生的变化,从而获得更为前瞻的投资建议。整体来看,我们认为美国DRG控费的历史经验对国内的启示有:➢(1)DRG对国内医疗行业的短期冲击会比对美国医疗行业的冲击更为明显,但从中长期看,行业增速有望回归正常水平。DRG对美国医疗行业的整体影响实际上较为有限,核心原因在于商业保险给美国医疗机构提供了良好的成本转移去向,这一点是国内医疗机构不具备的特点。但从中长期看,国内医疗行业的增速有望回归正常水平,背后的逻辑在于只要医生在产业链中的话语权优势地位不改变,医疗控费就大概率只会取得阶段性的成效,这一点在美国医疗支出增速在商保控费后快速回落而后有快速反弹的历史上得到充分体现。➢(2)对于医院行业而言,DRG控费下国内医院行业有望持续出清,竞争格局优化,领先者市场份额持续提升,实现强者恒强。我们看好具有以下特点的医院在DRG控费下的竞争优势:(1)本身运营效率更高的医院;(2)在当地市场地位更高的医院;(3)更注重成本控制和效率提升的营利性私立医院;(4)管理能力突出,组织力执行力优秀的医院。➢(3)DRG控费下,非DRG业务及行业将迎来高速发展契机。在美国DRG控费后,由于医院主动及被动的行为,非DRG业务/行业(门诊、康复、护理、家庭健康等)实现了高速增长。我们认为国内医疗机构在DRG控费的情况下大概率也会采取与美国医院相同的行动,患者资源将外溢至与住院相关的治疗环节,门诊业务(日间手术)、康复、护理、中医行业将有望迎来需求加速提升趋势。➢(4)ICL(Independent Clinical Laboratory,独立医学实验室)行业将迎来渗透率和集中度加速提升的双重拐点。美国DRG控费后ICL行业虽维持了快速增长,但渗透率和集中度并未有显著提升,核心原因在于美国医院通过成本转移可以维持自身经营模式不变,缺乏控费动力。而在商保加大控费力度后,美国ICL行业的渗透率和集中度均呈现加速提升的趋势,这一时期的驱动因素主要为支付方强烈的控费诉求。如前所述,我们认为DRG对于国内医疗机构的冲击会比对美国医疗机构的冲击更大,某种程度上,国内DRG控费和美国商保控费或更为相似,尤其是在支付方控费诉求这一点上,因此我们认为国内ICL行业有望复制美国ICL行业当时的情况,渗透率和集中程度迎来加速提升。➢(5)从美国的经验来看 ,或无需过于担忧DRG对于国内创新技术发展的抑制。从美国的情况来看,DRG控费并未影响到新技术的扩散。一方面系新技术应用给医院带来的边际成本提升幅度其实相对有限,对于医院而言,出于提升竞争力和维持市场地位的考虑,其愿意牺牲一定的利润率以换取新技术的推广,因此新技术的需求并不会受到DRG控费太大的影响。而另一方面,在支付端,美国Medicare支付给新技术的成本补贴足以弥补其带来的超额成本。➢投资建议:建议关注运营效率突出,有望受益于竞争格局优化的头部严肃医疗类标的(海吉亚医疗、国际医学、新里程等);行业需求增长有望受益于DRG落地的康复、中医类标的(三星医疗、固生堂等);以及行业有望迎来渗透率和集中度双重提升的ICL行业(金域医学、迪安诊断等)。➢风险提示:海外政策环境不可比风险、行业政策风险。3◼DRG对美国医疗行业整体影响几何?◼DRG整体控费效果并不明显◼Medicare实现控费目标,而其他支付方承担了更大的支出压力◼DRG对美国医院行业影响几何? ◼DRG控费后谁是赢家?◼DRG对美国非医院行业影响几何?◼美国经验对国内有何启示?◼投资建议及风险提示◼附录:美国医疗支出增长历史回顾目录45➢本文选取1984-1997年的时间区间作为研究对象,以1997年为终点是由于当年落地的BBA法案对Medicare业务产生了明显影响,1997年及以后的数据会影响我们对DRG落地后具体效果的分析。➢(1)DRG对行业整体的控费效果并不明显,落地后美国医疗行业整体支出增速基本维持平稳。1984-1997年美国医疗支出的平均实际增速为5.6%,与DRG落地前(1980-1983年平均实际增速为6.0%)的行业平均实际增速基本相当,更进一步,若仅看1984-1990区间(1990年起商业医保公司加大了控费力度,行业整体增速放缓),1984-1990美国医疗支出平均实际增速为6.8%,高于DGR落地前行业增速。5图表:DRG控费前后美国医疗支出名义和实际增速情况资料来源:NHE,World Bank,华福证券研究所
[华福证券]:美国医疗行业系列研究(二):DRG对美国医疗行业的影响如何?对国内有何启示?,点击即可下载。报告格式为PDF,大小4.54M,页数58页,欢迎下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