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力设备及新能源-公用事业行业:氢储能或为长时储能重要形式,静待需求释放

《氢储能或为长时储能重要形式,静待需求释放》 证券研究报告 (优于大市,维持) 电力设备及新能源&公用事业首席分析师:吴 杰 SAC号码:S0850515120001 电力设备及新能源 分析师:马天一 SAC号码:S0850523030004 电力设备及新能源&公用事业分析师:余玫翰 SAC号码:S0850523080002 2023年9月24日 概要 2 请务必阅读正文之后的信息披露和法律声明 中国储能产业继续保持高速增长态势。据CNESA统计,截至2022年底,中国已投运电力储能项目累计装机规模59.8GW,同比+38%,新型储能项目累计装机规模首次突破10GW,达到13.1GW/27.1GWh,功率规模年增长率达128%,能量规模年增长率达141%。 氢储能为新能源发电提供辅助服务。新能源发电波动性强,不可预测性强。当新能源大量并入电网时,会增加电网的波动,电网安全性或将受到冲击。我们认为解决方式为:火电灵活性改造、调峰气电和储能。其中,氢能源作为一种新型储能技术,可削峰填谷,有效解决新能源稳定并网问题。 氢储能或为长时储能重要形式。氢储能具有能量密度大、自放电率几乎为0、放电时长长、响应时间快的优势。根据上海鲲华的测算,当储能时长大于4小时的时候,氢储能的装机成本相较锂电储能有明显优势;当储能时长大于6.5小时的时候,氢储能的度电成本相较锂电储能有明显优势。 氢储能项目进展加快,静待需求释放。我国氢储能项目加速落地,据势银(TrendBank)统计,截至2022年10月,国内规划、在建、运营的狭义/广义氢储能项目已超过100个;各类燃料电池在发电领域的应用已超过7MW。根据IEA预测,2050年预计全球氢发电装机量1867GW。 nMqNrMqRqPsOtOtMrMqRrO7N8Q8OoMoOmOnOeRpPxOfQsQnQ9PnMtPMYoNnRvPpOqN概要 3 请务必阅读正文之后的信息披露和法律声明 投资建议:氢储能包括制氢、储氢、发电环节,我们建议关注电解槽、储氢罐和燃料电池及相关材料,分别是: 1)电解槽:华电重工、昇辉科技、华光环能、亿利洁能。 2)储氢罐:兰石重装、中集安瑞科。 3)燃料电池及相关材料:亿华通、贵研铂业、雄韬股份。 风险提示:政策不及预期,制、储、运、加以及燃料电池核心零部件环节技术突破低于预期,氢储能市场推广不及预期。 目录 4 请务必阅读正文之后的信息披露和法律声明 1.氢储能或为长时储能重要形式,跨区域储能形式之一 2.氢储能未来降本途径 3.氢储能项目进展加快,静待需求释放 4.氢储能产业链及公司梳理 5.风险提示 氢储能分为广义氢储能和狭义氢储能 5 请务必阅读正文之后的信息披露和法律声明 图1:电-氢-电转换及储能系统 资料来源:宋鹏飞等《可再生能源氢储能与氢转化利用技术及发展模式分析》,海通证券研究所  氢储能分为广义和狭义氢储能,后文中的氢储能主要指狭义氢储能。 狭义氢储能:“电-氢-电”。将太阳能、风能等清洁能源发出的电能或夜间电网的过剩电能,通过电解水制取氢气,储氢罐存储,之后由燃料电池发电技术等实现氢气的利用。目的是减少弃风弃光(电-氢),同时储能后调峰调频(氢-电)等。 广义氢储能:广义氢储能强调“电-氢”。转化链条为“电-氢-X”,X指的是交通、化工和工业等领域,不再重新上网发电。目前,相较于狭义氢储能,广义氢储能的经济性较好。主要是因为狭义氢储能“电-氢-电”有两次能量转换,整体效率低。 全球已投运电力储能项目累计装机规模237.2GW 据CNESA全球储能项目库,截至2022年底,全球已投运电力储能项目累计装机规模237.2GW,年增长率15%。 抽水蓄能累计装机规模占比首次低于80%,与2021年同期相比下降6.8个百分点。 新型储能累计装机规模达45.7GW,年增长率80%,锂离子电池仍占据绝对主导地位,年增长率超过85%,其在新型储能中的累计装机占比与2021年同期相比上升3.5个百分点。 6 请务必阅读正文之后的信息披露和法律声明 图2:全球储能市场装机容量比例(2000-2022年) 资料来源:CNESA《储能产业研究白皮书2023(摘要版)》,海通证券研究所 图3:2011-2022年全球新型储能规模(MW)&增速 注:装机规模(MW)左轴;年增长率(%),右轴 中国储能产业保持高速增长态势 2022 年,中国储能产业继续保持高速增长态势,截至 2022 年底,中国已投运电力储能项目累计装机规模59.8GW,占全球市场总规模的25%,累计装机规模同比+38%。抽水蓄能累计装机占比首次低于80%。新型储能项目累计装机规模达累计装机规模首次突破10GW,达到13.1GW/27.1GWh,功率规模年增长率达128%,能量规模年增长率达141%。 2022年,中国新增投运电力储能项目装机规模首次突破15GW,达到16.5GW,其中,抽水蓄能新增规模9.1GW,同比增长75%。 2022年,新型储能新增规模创历史新高,达到7.3GW/15.9GWh,功率规模同比增长200%,能量规模同比增长280%;新型储能中,锂离子电池占据绝对主导地位,比重达97%,此外,压缩空气储能、液流电池、钠离子电池、飞轮等其它技术路线的项目,在规模上有所突破,应用模式逐渐增多。 7 请务必阅读正文之后的信息披露和法律声明 图4:中国储能市场装机容量比例(2000-2022年) 资料来源:CNESA《储能产业研究白皮书2023(摘要版)》,海通证券研究所 图5:2011-2022年中国新型储能规模(MW)&增速 注:装机规模(MW)左轴;年增长率(%),右轴 储能:提供辅助服务 氢储能为新能源发电提供辅助服务。新能源发电波动性强,不可预测性强。当新能源大量并入电网时,会增加电网的波动,电网安全性或将受到冲击。我们认为解决方式为:火电灵活性改造、调峰气电和储能(包括抽水蓄能和新型储能)。其中,氢能源作为一种新型储能技术,可削峰填谷,有效解决新能源稳定并网问题。 8 请务必阅读正文之后的信息披露和法律声明 图6:风电波动性与需求不匹配&氢储能调节 资料来源:王艳艳等《氢气储能与发电开发》,中国电力网援引国家能源局,海通证券研究所 储能:减少弃风弃光 储能有利于新能源消纳,减少弃风弃光。2022年我国风电和光伏利用率分别为96.8%和98.3%,处于较高水平。但是未来随着风光发电发电量增大,消纳难度会增大。2022年西藏弃光率达到20%,青海的弃风率和弃光率为7.3%和8.9%。弃风弃光问题源于“三北”地区的系统调峰能力、跨省区外送能力无法支撑本地区新能源的大规模开发。 我们认为,解决弃风弃光的途径为:(1)储能、(2)电跨区域传输(特高压等)、(3)转变能量形态以达到跨区域传输(氢储能)、(4)在中东部地区等电需求量大的地方发展新能源(存在资源禀赋的桎梏,原因是国内光伏资源较好的地区为“三北”地区)、(5)产业转移,将高耗能行业转移到风光资源好的地方。 9 请务必阅读正文之后的信息披露和法律声明 表1:2022年风电和光伏利用率(部分城市) 地区 风电利用率 光伏

立即下载
化石能源
2023-10-11
海通证券
37页
2.24M
收藏
分享

[海通证券]:电力设备及新能源-公用事业行业:氢储能或为长时储能重要形式,静待需求释放,点击即可下载。报告格式为PDF,大小2.24M,页数37页,欢迎下载。

本报告共37页,只提供前10页预览,清晰完整版报告请下载后查看,喜欢就下载吧!
立即下载
本报告共37页,只提供前10页预览,清晰完整版报告请下载后查看,喜欢就下载吧!
立即下载
水滴研报所有报告均是客户上传分享,仅供网友学习交流,未经上传用户书面授权,请勿作商用。
相关图表
电力及公用事业板块市净率情况
化石能源
2023-10-11
来源:电力及公用事业行业月报:8月第二产业用电量及水电发电量回暖,我国国民经济恢复向好
查看原文
规模以上工业天然气产量月度走势 图 23:天然气进口月度走势
化石能源
2023-10-11
来源:电力及公用事业行业月报:8月第二产业用电量及水电发电量回暖,我国国民经济恢复向好
查看原文
规模以上工业原煤月度产量及增速 图 17:煤炭月度进口数量及增速
化石能源
2023-10-11
来源:电力及公用事业行业月报:8月第二产业用电量及水电发电量回暖,我国国民经济恢复向好
查看原文
各类型发电累计装机容量占比 图 15:1-8 月各类型发电平均利用小时数(小时)
化石能源
2023-10-11
来源:电力及公用事业行业月报:8月第二产业用电量及水电发电量回暖,我国国民经济恢复向好
查看原文
全国规模以上工业企业发电量当月值(亿千瓦时) 图 13:全国规模以上工业企业发电量当月同比增速(%)
化石能源
2023-10-11
来源:电力及公用事业行业月报:8月第二产业用电量及水电发电量回暖,我国国民经济恢复向好
查看原文
全国规模以上工业日均发电量月度走势
化石能源
2023-10-11
来源:电力及公用事业行业月报:8月第二产业用电量及水电发电量回暖,我国国民经济恢复向好
查看原文
回顶部
报告群
公众号
小程序
在线客服
收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