制氢行业专题报告:碱性槽和PEM并行,电解水制氢日渐成熟
请务必阅读正文之后的免责条款部分 [Table_MainInfo] [Table_Title] 2023.09.27 碱性槽和 PEM 并行,电解水制氢日渐成熟 ——制氢行业专题报告 石岩(分析师) 庞钧文(分析师) 马铭宏(分析师) 0755-23976068 021-38674703 0755-23976068 shiyan019020@gtjas.com pangjunwen@gtjas.com maminghong027534@gtjas.com 证书编号 S0880519080001 S0880517120001 S0880523050001 本报告导读: 随着制取技术的成熟,以及清洁低碳要求的提高,绿氢将加速发展。现阶段碱性电解槽制氢和 PEM 电解槽制氢技术并行,向着单体大制氢量、低能耗的方向快速发展。 摘要: [Table_Summary] 投资建议:我们认为随着绿氢制取技术成熟,以及风光等可再生能源装机占比提升,绿氢成长空间将进一步打开,制氢和燃料电池企业有望充分受益,建议关注:1)电解槽技术成熟,有望快速实现项目落地的公司,推荐标的:隆基绿能、阳光电源、明阳智能,受益标的:科威尔;2)拥有成熟燃料电池产品的公司,受益标的:亿华通等。 “灰氢”是目前最主要的氢气来源。根据中国氢能联盟数据统计,2022 年我国氢气的产量达到 4004 万吨,煤制氢是最主要的制氢途径,2021 年煤制氢占比 62%。全球来看,根据 IEA 数据统计,2021年全球氢气总产量为 9400 万吨,其中,天然气制氢占比 55%,煤制氢占比 17%,工业副产氢占比 16%。 工业副产氢产地覆盖范围广,资源负荷中心都具备一定产能,潜在产能超 1000 万吨。与可再生能源丰富的西北地区相比,工业副产氢可覆盖京津冀、长三角和广东地区,与氢能应用先发地区相匹配。目前我国的焦炉煤气、氯碱化工、合成氨及合成甲醇、丙烷脱氢等工业每年能够提供百万吨级的副产氢气供应,工业副产氢可在氢能产业发展初期提供低成本、分布式氢源,有利于氢能的快速发展。 绿氢制备降本空间大,远期绿氢成本与灰氢持平。远期来看,碱性电解槽制氢成本和 PEM 电解槽制氢成本的降幅分别达到 63.1%和73.8%。碱性电解槽制氢成本的降低主要受益于电耗及电价的降低带来的运营成本下降,以及寿命的延长带来的固定资产均摊成本下降,两者的降幅分别达到 78.0%和 79.5%。PEM 电解槽制氢成本的降低主要受益于电价的下降,以及国产化替代带来的设备成本下降叠加寿命延长带来的均摊成本下降,两者的降幅分别达到 94.2%和 57.8%。截至 2023 年上半年,中国电解槽名义总产能超过 14GW,其中碱性电解槽占比约 94%,PEM 电解槽约 6%。目前行业较为分散,大部分厂商碱性电解槽产能在 0.5-1.5GW 之间。为实现绿氢加速放量,降本增效是当前技术迭代的重心,电解槽向着高单体制氢量、低能耗的方向快速发展。 风险提示:制氢降本不及预期,氢气储运发展不及预期等。 [Table_Invest] 评级: 增持 上次评级: 增持 [Table_subIndustry] 细分行业评级 [Table_DocReport] 相关报告 新兴能源《复合集流体产业化加速,市场空间广阔》 2023.09.25 新兴能源《欧洲反补贴影响有限,氢领域多点开花》 2023.09.25 新兴能源《固态电池产业化提速,电池材料再迎拓展》 2023.09.16 新兴能源《【国君电新】新能源汽车数据库20230913》 2023.09.14 新兴能源《【国君电新】动力电池数据库20230913》 2023.09.14 行业专题研究 股票研究 证券研究报告 [Table_industryInfo] 新兴能源 行业专题研究 请务必阅读正文之后的免责条款部分 2 of 26 目 录 1. 政策先行,氢能起势 .................................................................... 3 2. 灰氢是目前最主要的氢气来源 ...................................................... 4 3. 工业副产制氢潜在产能超千万吨 .................................................. 6 4. 电解水制氢:碱性和 PEM 电解槽齐头并进 .................................. 8 4.1. 碱性电解槽 ...........................................................................11 4.2. PEM 电解槽 ......................................................................... 14 5. 绿氢成本逐渐接近灰氢制备成本 ................................................ 18 6. 主要标的 ................................................................................... 19 6.1. 隆基绿能:构建绿电绿氢一体化可再生能源解决方案 ........... 19 6.2. 阳光电源:布局双线制氢路线 .............................................. 21 6.3. 明阳智能:打造风电制氢一体化项目 ................................... 21 6.4. 亿华通:受益材料体系同源性,上游布局 PEM 制氢 ............ 22 6.5. 科威尔:从燃料电池到制氢端布局电源测试设备 .................. 23 7. 投资建议 ................................................................................... 24 8. 风险提示 ................................................................................... 24 行业专题研究 请务必阅读正文之后的免责条款部分 3 of 26 1. 政策先行,氢能起势 “十三五、十四五”期间,政策频频出台,推动氢能加速发展。2019 年两会期间,氢能被首次写入政府工作报告。2020 年 4 月,氢能被写入《中华人民共和国能源法(征求意见稿)
[国泰君安]:制氢行业专题报告:碱性槽和PEM并行,电解水制氢日渐成熟,点击即可下载。报告格式为PDF,大小3.16M,页数26页,欢迎下载。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