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8年第三季度中国宏观经济形势分析与预测报告_ 中国经济运行稳中趋缓 深化改革、扩大开放步伐需加快
12018 年第三季度中国宏观经济形势分析与预测报告中国经济运行稳中趋缓深化改革、扩大开放步伐需加快“中国宏观经济形势分析与预测”课题组上海财经大学高等研究院二〇一八年十月二十九日2报告导读:2018 年第三季度宏观经济数据日前公布,中国经济按可比价格计算同比增长 6.5%,略低于市场预期,与本课题组 2018 年 7 月发布的《中国宏观经济形势分析与预测 2018 年中报告——风险评估、政策模拟及其治理》中基于消费下滑的“保守悲观”情境 2,所预测的经济增速相吻合。导致消费下滑的主要原因是家庭债务持续累积、收入差距继续扩大、家庭流动性大幅收紧,这也是课题组一直以来关注和强调的。同时,叠加投资增速下滑的风险,国内经济环境面临持续放缓的压力。从外部环境看,国际政治经济与贸易环境不确定性上升,贸易顺差与去年同期相比继续收窄,净出口对经济增长继续呈拖累之势。中国经济要实现良性发展,仍有赖于基础基本制度环境的改善,而这一方面需要全面深化改革,以更大的决心坚持市场化改革方向,以改革扩大开放,另一方面需要全面扩大开放,以更大的力度推进经济全球化的开放,以开放倒逼改革。接下来,本报告将从当前中国经济运行的主要特征、风险因素及其对策建议三个方面展开论述。一、当前中国经济运行的主要特征(一)名义消费回温上涨,实际消费继续下滑,投资增速下滑,贸易顺差有所下降,劳动力市场需求改善(1)名义消费回温上涨,实际消费继续下滑。自 2018 年第三季度以来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的名义同比增速有所回暖,在 7、8、9 月分别达到 8.8%、9.0%和 9.2%;然而实际同比增速持续下滑,第三季度平均实际同比增速降至 6.5%,比第二季度低了 0.7 个百分点。在限额以上企业中,大部分行业都出现 7 月份相较 6 月份同比增速下降的趋势。而除汽车类,大部分行业在 9 月份又呈现出同比增速小幅回暖的势头。由于汽车类消费占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的近 30%,汽车类消费的大幅下降是拖累第三季度的消费的主要原因。食品、饮料、烟酒类的消费在经历了迅猛增长的 6 月(端午节错峰影响),在 7 月名义和实际同比增速分别回落至 8.6%和 7.4%,而在 8 月和 9 月又有所回3温。总体来说餐饮类消费比较稳健。在社会销售品零售总额中占比较大的另两大行业服装、纺织品类(10%)和石油及制品类(15%)在第三季度表现比较稳健。实际增速与上一季度同比增速基本持平,而石油制品的名义同比在价格的拉动下持续走高。汽车类同比增速在第三季度将为负增长,其 7、8、9 月的名义同比增速分别跌落至-2%、-3.2%和-7.1%。课题组分析这主要是有两大因素造成。一是 2017年全年调低了部分乘用车车辆购置税,从而促进 2017 年汽车消费,拉高了基数。二是售进口关税上调的影响,美国车销量自 7 月以来大幅减少。虽然美国进口车仅占汽车总销量的 10%,但其销量的急剧下滑对汽车类的整体销量的影响不容忽视。消费者信心指数在经历了上半年的高涨之后,在第三季度回落到 120 以下。(2)基建投资大幅下滑拉低投资增速。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名义增速持续下滑,实际增速也将为负值。2018 年前三季度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名义累计同比增长 5.4%,比 2017 年全年累计增速下降了 1.8 个百分点,也比上半年累计同比下降 0.6 个百分点。剔除价格因素后,前三季度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实际增长-0.2%,创二十年来新低。虽然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增速下降,但民间投资增速继续回暖。整体民间投资增速从 2017 年全年累计同比 6.0%上升至 2018 年前三季度的 8.7%。分大类看,主要是基建投资大幅下滑拉低了固定资产投资增速,制造业和房地产业投资均有所回升。2018 年前三季度,基建投资仅增长 0.3%,比去年全年增速下降 13.6 个百分点,不含电力、热力、燃气及水的生产和制造业的基建投资增速仅 3.3%,比去年全年下降 15.7 个百分点。基建投资大幅下滑,原因主要是地方财政资金紧张和 PPP 项目清库。目前 1.35 万亿金融专项债已经基本发行,基建资金面有所好转,重大工程备案也有所提速,未来基建投资有望企稳回升。在去产能基本结束,同时外需尚可的情况下,制造业投资有所回升,前三季度增长 8.7%,比去年全年上涨 3.9 个百分点。制造业投资最多的几个行业里,非金属矿物制品业、化学原料及化学制品制造业和电气机械及器材制造业、通用设备制造业、专用设备制造业增速均有所回升,汽车制造业和计算机、通信和其他4电子设备制造业增速有所下降。但需注意的是,在全球贸易摩擦依然持续,内需尤其是消费不振的情形下,制造业投资的可持续性需要高度关注。2018 年前三季度房地产业投资增长 8.1%,增速比去年全年上升 4.5 个百分点。其中的房地产开发投资前三季度累计增长 9.9%,比全年上升 2.9 个百分点。总体来看,目前房地产调控力度并未放松,但房地产库存销售比处于近二十年来低位,未来房地产投资和销售增速仍有可能维持较高水平。但仍需注意房地产企业的资金面风险。分区域投资增速分化,仅中部投资增速回升,东部、西部和东北地区均有所回落。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中,中部地区 2018 年前三季度同比增长 9.6%,比去年全年上升 2.7 个百分点;东部地区前三季度同比增长 5.8%,比去年增速下降2.5 个百分点;西部地区从 8.5%下降至 2.3%,下降了 6.2 个百分点;东北地区从2.8%下降至 1.7%,下降了 1.1 个百分点。未来投资增速能否企稳回升,风险点有以下几点:一是基建投资未来资金面能否继续宽松,政策和重大项目能否落实;二是未来全球贸易摩擦和内需疲弱对制造业投资的影响;三是房地产企业资金面紧张可能抑制房地产投资。(3)工业企业库存水平较高,或进入被动补库存阶段。2018 年前 8 月工业企业产成品库存累计同比增长 9.8%,与 2017 年全年累计增长 8.5%相比有所上升,相对于 2016 年的低位而言库存水平仍然处在高位。从供给来看,2018 年前三季度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累计同比增长 6.4%,比 2017 年全年累计同比增速下降了 0.2 个百分点,其中国有及国有控股企业工业增加值相比去年全年累计增速上升了 0.5 个百分点。从终端需求来看,2018 年房地产投资增长 8.1%,增速比去年全年上升 4.5 个百分点,其中建安投资增速第三季度累计同比持续为负,其他费用中的土地购置费累计同比增长 66.0%,其他费用共计累计同比增长 50.3%。消费方面,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前三季度累计同比增长 9.3%,比 2017 年全年累计增速下降 0.9 个百分点,其中汽车类零售额前三季度累计增速比去年全年下降5.4 个百分点。供给和需求的双重回落显示经济或处于被动补库存阶段。在基建投资增速下滑,社会消费品增速放缓的前提之下,企业对原材料的补库需求在前三季度短暂增长后回落。从利润传导来看,前三季度 PPI 指数增速较之去年全年5下降 2.3 个百分点,其中原材料工业 PPI 累计同比较去年全年下降 4.4 个百分点,但仍处于 2016 年以来的高位。原材料工业 PPI 在 2018 年前三季度累计同比增长
[上海财经]:2018年第三季度中国宏观经济形势分析与预测报告_ 中国经济运行稳中趋缓 深化改革、扩大开放步伐需加快,点击即可下载。报告格式为PDF,大小0.44M,页数24页,欢迎下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