医药行业2022年报-2023一季报总结专题:切实彰显高质量发展

姓名:丁丹(分析师)邮箱: dingdan@gtjas.com电话: 13632563621证书编号: S0880514030001姓名:赵峻峰(分析师)邮箱:zhaojunfeng@gtjas.com证书编号: S0880519080017姓名:张祝源(分析师)邮箱: zhangzhuyuan@gtjas.com证书编号:S0880519090001姓名:黄炎(分析师)邮箱: huangyan@gtjas.com证书编号: S0880521070001姓名:吴晗(研究助理)邮箱: wuhan024878 @gtjas.com证书编号:S0880121080019姓名:谈嘉程(研究助理)邮箱: tanjiacheng @gtjas.com证书编号:S0880121070111姓名:张拓(研究助理)邮箱: zhangtuo024925 @gtjas.com证书编号:S0880121080012仅供内部参考,请勿外传2请参阅附注免责声明02切实走向高质量发展多个板块受政策、疫情影响逐步弱化,企业调整经营策略显现高质量发展成果:主要制造业板块销售费用率下降、研发费用率上升;大部分子行业Q1毛利率环比改善,尤其是制药和器械高毛利率的创新产品、升级产品上市放量不断涌现;资本开支趋于理性,但需关注过去几年高投入板块的ROA变化方向。0401投资要点(行业评级:增持)疫后复苏趋势明确,Q2增速有望提升疫情影响下,医药上市公司整体收入增速2022A、2023Q1分别为9%、2%,扣非净利润变动为11%、-32%。Q1业绩下滑较大,一方面有疫情收益板块2022年拉动的高基数,同时又有当期国内疫情对诊疗的负面影响。考虑2022年Q2有疫情影响的低基数效应,而叠加院内市场环比恢复,我们预计2023Q2非新冠相关板块同比增速将有明显提升:处方药、手术耗材、常规IVD、医疗服务;全年有望维持较高景气度:医疗设备、零售药店、医美。投资建议:聚焦创新和业绩主线1、创新主线——Biotech商业化/研发进展稳步推进:康诺亚、百济神州、康方生物、荣昌生物;传统药企创新转型:恒瑞医药、华东医药 。2、业绩主线——①业绩确定性加持下的传统行业国企估值提升,中药:华润三九;流通:国药一致。②院内手术量环比恢复:南微医学。③业绩稳健兼估值适中:华兰生物、益丰药房、大参林、普门科技。 ③中长期景气度高:爱尔眼科、海吉亚、迈瑞医疗。05风险提示疫情反复可能至复苏不达预期;部分品类集采降价幅度或超出市场预期等。政策周期演进下,影响逐步趋弱2018年至今的集采政策已广泛扩面至药品和器械、医保产品和自费产品,从单季度财务指标趋势看,相当一部分化学仿制药、医用耗材等已经度过降价对业绩的冲击,并逐步培育出第二增长曲线,而待集采的品类市场对其影响也有相对充分的预期。03仅供内部参考,请勿外传3诚信 · 责任 · 亲和 · 专业 · 创新请参阅附注免责声明目录 / CONTENTS医药板块整体:政策周期中更高质量发展01细分领域:疫情和政策影响各异02重点个股盈利预测和估值03风险提示04仅供内部参考,请勿外传4诚信 · 责任 · 亲和 · 专业 · 创新请参阅附注免责声明目录 / CONTENTS医药板块整体:政策周期中更高质量发展01仅供内部参考,请勿外传5请参阅附注免责声明2022年A股医药上市公司共实现收入24771亿元,同比增长9.54%;归母净利润1939亿元,同比下滑-6.33%;扣非净利润1755.67亿元,同比增长10.65%。扣非业绩和收入基本步调一致,疫情扰动下稳步增长。归母和扣非两个口径增速差异十分显著——2022年共扣除非经常性损益184亿,而2021年共扣除非经常性损益487亿元。2023Q1A股医药上市公司共实现收入6351亿元,同比增长1.96%;归母净利润558亿元,同比下滑-27.76%%;扣非净利润557亿元,同比下滑-32.19%。疫情扰动十分明显,尤其是对院内处方药和可择期手术耗材类负面影响较大。随着疫情扰动结束,同时叠加刚需医疗消费释放,我们预计Q2增速将有明显回升。19.71%12.72%6.51%13.88%9.54%1.96%2018A2019A2020A2021A2022A2023Q12021是过去三年最好的一年2018年至2023Q1医药板块收入增速受疫情扰动较大14.27%6.61%1.96%-10%-5%0%5%10%15%20%25%30%35%2020年第一波疫情主要影响上半年2022年12月、2023年1-2月受疫情扰动较大2023年单季度趋势:2022Q1基数最高、Q2有低基数效应数据来源:wind,国泰君安证券研究整体:收入增速受疫情影响大,单季度基数效应明显仅供内部参考,请勿外传6请参阅附注免责声明细分领域收入趋势受疫情和政策影响周期不同数据来源:wind,国泰君安证券研究板块2021A2022A2023Q1趋势线要点线下药店14%30%26%疫情“正面”影响相关品类销售、同时“负面”影响客流和开店,但保持平稳较快增长。医院21%-3%26%疫情对可择期的消费医疗影响较大,但一旦影响消除则很快显示出刚需复苏。血液制品17%20%26%疫情对静丙的使用在当期和未来促进均正面。板块有个体并表影响和疫苗业务影响。疫情对采浆为负面影响。医疗设备16%13%21%监护、呼吸等疫情拉动类产品的影响主要在2020-2021年,医疗新基建的成效主要体现在2022-2023年。中药8%4%14%疫情对新冠相关处方药和OTC有显著正面拉动,叠加院内管控政策边际影响递减,2023年将呈现复苏态势。医药流通11%6%14%流通和院内复苏趋势一致,个体规模均较大,2023年呈复苏态势,长期增速平稳。CXO40%60%10%2020年起海外因疫情订单向中国转移,国内企业快速扩张产能,同期承接新冠药红利,2022年达到增速顶峰,2023年消化高基数影响同时受全球融资周期影响。化学制剂8%2%6%疫情负面影响院内诊疗、同时叠加集采的降价影响,2023年疫情+政策两个周期筑底回升。原料药15%7%5%行业无明显变化,平稳低速增长。疫苗54%9%4%新冠疫苗的业绩体现主要在2021年,2022年消化高基数影响。个体产品主要看国产化率+渗透率趋势。医疗耗材7%-15%-6%新冠相关医用耗材业绩主要体现在2020-2021年,2022年消化高基数。高值耗材受疫情影响手术量,同时叠加集采周期影响,2023Q2后有望逐步复苏。诊断服务31%38%-39%新冠的高基数主要在2021-2022年,2023年消化业绩高基数和应收账款,但同时院内常规业务开始复苏。体外诊断40%71%-79%国际国内轮番拉动的新冠诊断产品的高基数主要在2020-2022年,2023年消化业绩高基数,但同时院内常规业务开始复苏。2021年至2023Q1各主要细分赛道收入增速(按23Q1高→低排序)仅供内部参考,请勿外传7请参阅附注免责声明毛利率• 板块整体毛利率同比基本持平;• 化学制剂全年毛利率同比下降-1.4pp至 50.7%,但较22H1降-2.2pp收窄,集采影响趋弱;• 医疗耗材毛利率同比大幅降-11.3pp至44.3%,主要因防疫耗

立即下载
医药生物
2023-05-07
国泰君安
51页
3.95M
收藏
分享

[国泰君安]:医药行业2022年报-2023一季报总结专题:切实彰显高质量发展,点击即可下载。报告格式为PDF,大小3.95M,页数51页,欢迎下载。

本报告共51页,只提供前10页预览,清晰完整版报告请下载后查看,喜欢就下载吧!
立即下载
本报告共51页,只提供前10页预览,清晰完整版报告请下载后查看,喜欢就下载吧!
立即下载
水滴研报所有报告均是客户上传分享,仅供网友学习交流,未经上传用户书面授权,请勿作商用。
相关图表
表 9 子公司股权估值加总
医药生物
2023-05-07
来源:华润医药(3320.HK)“十四五”战略规划清晰,内生外延齐头并进
查看原文
表 8 可比公司估值
医药生物
2023-05-07
来源:华润医药(3320.HK)“十四五”战略规划清晰,内生外延齐头并进
查看原文
表 7 工业(医药制造)及商业(分销及零售)业务收入及预测(百万港币)
医药生物
2023-05-07
来源:华润医药(3320.HK)“十四五”战略规划清晰,内生外延齐头并进
查看原文
表 6 2023-2025 医药制造(工业)各品类的收入增速(百万港币)
医药生物
2023-05-07
来源:华润医药(3320.HK)“十四五”战略规划清晰,内生外延齐头并进
查看原文
表 5 博雅生物主要产品及应用领域和功能
医药生物
2023-05-07
来源:华润医药(3320.HK)“十四五”战略规划清晰,内生外延齐头并进
查看原文
图 34 2017-2022 博雅生物销售费用率、管理费用率、研发费用率和财务费用率
医药生物
2023-05-07
来源:华润医药(3320.HK)“十四五”战略规划清晰,内生外延齐头并进
查看原文
回顶部
报告群
公众号
小程序
在线客服
收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