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2 全球资管中心评价指数-在沪资管机构主观感受调研报告
2022 年 7 月 中欧陆家嘴国际金融研究院 2022 全球资管中心评价指数 在沪资管机构主观感受调研报告 致谢 2022 年全球经济遭遇高通胀和疫情等多重冲击,对资管行业产生了深刻影响。为了更全面地考察上海在建设全球资管中心过程中面临的机遇和挑战,我们于 6 月29日至 7 月 6 日面向在沪中外资管机构的中高层管理人员展开主观感受调研。在上海市银行业同业公会、上海市金融业联合会、浦东新区金融青年联合会、陆家嘴金融城全球资产管理机构联合会及中欧校友金融与投资俱乐部、中欧校友 FMBA 俱乐部等组织机构的大力支持下,共收到有效反馈 172份,涵盖了银行理财、证券、公募基金、私募基金、期货、保险资管和信托七个资管子行业。谨此致以诚挚谢意。 目录 摘要 ..................................................... 1 机遇和挑战 .......................................... 2 资管新规的约束 ................................... 5 疫情改变了什么 ................................... 6 吸引人才和机构 ................................. 12 其他关切 ............................................ 15 结语 ................................................... 18 2022 全球资管中心评价指数•在沪资管机构主观感受调研报告 1 摘要 本次主观感受调研问卷分为总体评价和细分领域评价两部分,合计 22 题,多数是单项选择题,意在了解在诸多可能的因素中,何种因素最为重要。 此外,问卷还征询了影响资管人才和机构集聚上海的关键因素。反馈普遍认为,从今年的情况看,上海作为全球资管中心,在亚洲区域内仍与新加坡和中国香港存在一定差距。 调研结果表明,随着市场准入门槛的降低,外资资管机构水土不服的挑战凸显,尤其体现在数据跨境和信息安全的合规要求方面。总体而言,虽然疫情带来的不确定性使我国居民的消费支出倾向、居民投资的风险偏好有所降低,但在沪资管机构通过加速资管科技布局、重塑投资策略等,上半年资管业务受影响较小,并对下半年的资管规模持乐观态度。尤其是公募基金受资管新规利好,规模迅速扩张;保险资管正在通过 ESG 产品获得差异化竞争优势。2022 全球资管中心评价指数•在沪资管机构主观感受调研报告 2 机遇和挑战 中国经济转型和金融改革开放持续稳步推进,至今仍被认为是在上海从事资产管理业务最大的机遇。虽然选择两者的占比均接近 50%,但不同子行业的分化较为明显:更看重金融改革开放的行业(信托75%,期货 68%)意味着更受益于制度开放给予的空间,尤其是人民币国际化;而更看重经济转型的行业(银行理财 66%,保险资管 56%)显然更受益于底层资产质量。 在上海从事资产管理业务最大的机遇 平均 42%的外资资管机构反馈认为在上海从事资管业务最大的挑战是来自本土资管机构的竞争,其中公募基金尤甚,占比高达 58%。合规风险给资管业务带来的挑战不低,在信托业,接近 40%的反馈认为最大的风险来自合规。除此之外,劳动力成本、投资者教育不足、政策的不确定性、资产荒等也被视为较大的挑战。 45%32%37%53%48%68%33%75%47%66%46%26%48%32%56%25%0%10%20%30%40%50%60%70%80%平均银行理财券商资管公募基金私募基金期货资管保险资管信托中国经济转型(含母公司在华经营战略)中国金融改革与开放(含人民币国际化)2022 全球资管中心评价指数•在沪资管机构主观感受调研报告 3 在上海从事资产管理业务最大的挑战 今年您所在的资管行业最大的挑战是 42%38%49%58%38%36%44%25%0%10%20%30%40%50%60%70%平均银行理财券商资管公募基金私募基金期货资管保险资管信托来自本土机构的竞争合规风险34%43%31%21%38%24%56%25%28%19%34%37%34%24%44%13%0%10%20%30%40%50%60%平均银行理财券商资管公募基金私募基金期货资管保险资管信托多地疫情管控中国经济下行压力增大全球通胀加剧”资管新规“约束下转型困难 就今年的具体情况而言,平均 34%的反馈认为最大的挑战来自于中国经济的下行压力增大,其次是多地疫情管控,占比 28%,全球通胀加剧和“资管新规”约束占比分别为 19%和 16%。超过半数的保险资管对经济下行压力有担忧;超过 30%的公募基金和期货对全球通胀问题更关切。2022 全球资管中心评价指数•在沪资管机构主观感受调研报告 4 对于在沪外资(含中外合资)资管机构可能面临的最大挑战,超过 2/3 的反馈是水土不服。一方面,尽管其在沪高管多为华人,员工也基本实现本土化,但金融体系和法律体系等方面的中外差异还是让其难以与母公司对接。另一方面也说明近年来我国资本市场在准入限制(包括在股东类型、经营年限、持股比例以及经营范围等)已经有了显著改善,不再是限制外资经营活动的主要障碍。 上海外资资管机构面临的最大挑战 市场准入程度的高低往往与监管程度的松紧密切相关。从全球实践看,风险较高的时期往往更需要谨慎监管而非进一步开放。近年来,我国经济下行压力增大,金融市场风险累积。调研结果显示,平均有 40%的反馈认为今年以来上海的金融监管有所收紧,但也有接近 50%的反馈认为监管没有明显变化,尤其在信托和基金两个行业。因此可以认为,上海金融市场准入的门槛仍遵循原有的顶层设计,正在稳步推进。外资资管机构市场准入限制和负面清单的收缩,与我国资本账户开放的进程密切相关,而资本账户开放又需要与人民币汇率自由化、利率市场化协调推进,不能一蹴而就。当然,短期内完善母子公司跨境往来的规则(包括资金流和数据流)、优化外资参与境内金融市场的方式和制度,这些外资资管机构的诉求依然是监管需要努力的方向。 67%70%71%58%72%48%67%88%0%10%20%30%40%50%60%70%80%90%100%平均银行理财券商资管公募基金私募基金期货资管保险资管信托一样大水土不服市场准入2022 全球资管中心评价指数•在沪资管机构主观感受调研报告 5 资管新规的约束 资管新规自 2020 年 8 月推出,至今年初落地实施,大部分资管机构经历了一年多的过渡,完成了不同程度的调整。但前述调研结果显示,仍有约 15%的资管机构认为在“资管新规”的约束下转型困难是今年最大的挑战。具体而言,平均仅有不到 1/3 的反馈认为资管新规使其增强了竞争力,主要是基金公司,公募基金中持有这一观点的比例高达 68%。平均 57%认为仍面临转型困难,主要是保险资管、银行理
[CEIBS]:2022 全球资管中心评价指数-在沪资管机构主观感受调研报告,点击即可下载。报告格式为PDF,大小3.78M,页数21页,欢迎下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