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海推进复工复产过程中舆论反馈典型问题分析专报
上海推进复工复产过程中舆论反馈典型问题分析专报2022.05.24目录一、舆情综述.................................................................................3二、传播情况.................................................................................3三、焦点问题.................................................................................5(一)政策执行进度不统一,复工流程繁琐、“证证难求”问题突出............................................................................................. 5(二)中小微企业抗风险能力差损失严重,政策红利辐射效应未显现............................................................................................. 6(三)汽车等制造业复工较早,物流问题待解、员工长期闭环管理需持续关注.............................................................................8(四)“离沪潮”引发舆论争议,需警惕降薪、裁员等言论唱衰上海发展前景.............................................................................9(五)正面引导失焦加剧舆论场不满,“造词”宣传再度引发争议...............................................................................................11一、舆情综述5 月 16 日,上海市疫情防控工作新闻发布会通报全市16 个区已有 15 个区实现社会面清零,疫情得到有效控制,防控取得阶段性成效。接下来上海将分阶段安排复工复产、复商复市和复学。16 日起,先集中恢复产业链供应链,再逐步扩大复工复产的范围;非生产性的企业,继续倡导居家办公。历经一周多时间,梳理期间舆论场声音发现,围绕上海复工复产工作,舆论反馈一些突出问题,需相关部门进一步调适政策、补齐缺口,帮助企业恢复元气,提振市场主体信心:一是政策执行进度不统一,复工流程繁琐、“证证难求”问题突出;二是中小微企业抗风险能力差损失严重,政策红利辐射效应未显现;三是汽车等制造业复工较早,物流问题待解、员工长期闭环管理需持续关注;四是“离沪潮”引发舆论争议,需警惕降薪、裁员等言论唱衰上海发展前景;五是正面引导失焦加剧舆论场不满,“造词”宣传再度引发争议。二、传播情况据人民网舆情数据中心监测显示,5 月 16 日至 5 月 23日,上海复工复产相关报道中,网媒报道 97129 篇,占比37.63%,客户端文章 78336 篇,占比 30.37%,微博 37816条,占比 14.65%,微信文章 34629 篇,占比 13.42%,论坛文章 8336 篇,占比 3.23%,纸媒文章 1638 篇,占比 0.64%,博客文章 160 篇,占比 0.06%。图:涉上海复工复产信息渠道分布情况从舆情走势来看,上海复工复产话题受到舆论高度关注,连续多日处于高位运行,并呈现周期性波动,主要与政策信息发布有关。5 月 16 日,上海市疫情防控工作新闻发布会通报上海将分阶段安排复工复产、复商复市和复学,相关话题迅速走热。此后上海相继发布《上海市重大工程建筑工地复工复产“白名单”》、《上海市检察机关关于服务保障本市复工复产的意见》、上海海关支持企业扩大复工复产相关举措等政策信息,使上海复工复产话题连续多日处于高位运行。因周末(5 月 21 日、5 月 22 日)影响,公众关注度有所转移,舆情总量小幅下降。5 月 23 日,上海发布《上海市农业生产单位复工复产疫情防控要点(第二版)》,相关话题再获舆论关注,信息总量出现上升。图:各媒介信息量走势图三、焦点问题(一)政策执行进度不统一,复工流程繁琐、“证证难求”问题突出一是政策落地效果问题,基层落实情况与市级政策规定存在偏差,导致企业无法正常复工,或使在沪企业面临效益和口碑双难处境。第一财经发文称,绿地全球商品贸易港集团相关负责人表示,上海市级的政策发布和各区、各街道的执行落地,还是存在一定的时间差以及细则上的差异。不少网民也表示,发布会宣布上海复工复产,但小区仍未解封,企业未能正式复工。如“需要用快递无法下单的截图证明没有复工,没办法这关乎到是否认定合同违约”“我怎么跟外国客户解释?客户要方案,我说还不能出小区,你说他们信新闻还是信我?”“供应商都来找我付钱,因为听说上海复工复产了”。有网民建议“有很多居委会的文件,建议足不出户。在网上找几份,给客户发过去。告诉对方就这么个情况”。上下不同步的复工复产政策让上海本地企业经营效益持续受损,而官方通报“复工”与实际情况不符,更让不少在沪企业对合作方的解释口径难被采信,导致企业口碑受损、外部压力增加。期间在沪企业、商户与市民在线上现身说法驳斥上海复工复产进展,也进一步挫伤官方公信力。二是企业申请复工复产流程繁琐,“证证难求”问题突出,舆论质疑官方流入形式主义。凤凰网发文称,一位大型零售企业内部人员表示,返岗要完成比较复杂的手续,如提供上海市商务委的相关文件、保供单位的相关文件、复工申请书、48 小时核酸检测获取证明、自己做一次抗原检测并拍照保留结果、与所在小区和街道签订一份承诺书,保证由单位提供之后的吃住并在本轮疫情结束之前不再返回小区。中间任何一个环节出现问题就难以返岗。还有网民表示“小微企业申请复工有做不完的文档,复工审核了一个月,上海复工存在形式主义”“出门证、通行证、复工证、核酸证、抗原证、证证难求”。复杂繁琐的复工流程、多证并行下的复工复产要求,引发舆论质疑上海推进复工复产工作的决心与态度。(二)中小微企业抗风险能力差损失严重,政策红利辐射效应未显现一是中小微企业抗风险能力差,受疫情影响严重,损失较大,“复工即破产”观点暴露企业主对未来信心不足。《中国小微经营者 2022 年一季度报告暨二季度中国小微经营者信心指数报告》称,一季度小微经营整体表现有所下滑。近四成小微经营者的现金流仅能维持不到一个月。具体到上海,自本轮疫情反弹以来,上海多区域静态管理近 2 个月,且中小微企业多处在复工复产的第二、三阶段,企业复工仍需等待,中小企业的现金流难以抵御长时间的停摆。有网民表示,对于中小微企业及从业人员来说,复工即会面临破产和失业,“今天看到 6 月开始复工了,几个创业的朋友都说已经没路可走,店面房东都催着要支付房租,基本上开工就直接宣布公司破产解散,复工即失业”“同为创业者,复工后要面临的是铺天盖地的烂摊子”“中小企业如果有银行贷款、客户欠款,基本就死。房
[人民网]:上海推进复工复产过程中舆论反馈典型问题分析专报,点击即可下载。报告格式为PDF,大小0.54M,页数13页,欢迎下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