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国经济崛起与双循环:国际经验
大国经济崛起与双循环:国际经验汤 铎 铎(中国社会科学院 经济研究所,北京 100836)摘 要:经济现代化是一种全球化现象,没有国家能够脱离全球经济而封闭、独立地实现经济现代化。 然而,全球化并不是经济现代化的充分条件,对任何国家而言,实现经济现代化都绝非易事,这是由国际经济大循环的周期叠加特征所决定的。 实现经济现代化的关键是要在开放的同时保持自主性,采取正确的应对策略。 通过财政现代化和发展制造业构建坚强的国内经济循环,在制造业取得优势后,贸易政策从“以外促内”转向“以内促外”,协调双循环。 政府在此过程中一直扮演着非常关键的角色。 就经济现代化而言,成功的国家总是相似的,而失败的国家则各有各的失败。 在国内外经济力量对比发生明显变化之际,新发展格局是中国的必然战略选择。关键词:新发展格局 ;经济现代化; 全球化中图分类号:F124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002-462X(2022)02-0083-12基金项目:中国社会科学院国有经济研究智库重点课题“国有企业在构建新发展格局中的作用研究”作者简介:汤铎铎,中国社会科学院经济研究所研究员、宏观室主任,经济学博士。 新发展格局自提出以来引起很大反响,“ 双循环”很快就成为舆论热词。 在社会各界学习、研究和阐发的过程中,新发展格局的理论内涵、现实意义和历史纵深越来越明确地呈现出来。 作为一种理论和战略,新发展格局具有很强的概括性和包容性,现代化和全球化的基本经济理论问题都可以在其框架下讨论;作为一种理论和战略,新发展格局具有很强的现实性、针对性和可操作性,除了对中国经济发展阶段作出准确判断,对中国经济主要挑战作出深刻分析,新发展格局也明确指出了中国经济下一步的行动方略;作为一种理论和战略,新发展格局以开阔的国际视野和深厚的历史背景为支撑,回顾大国经济崛起的历程,可以看到成功经济体如何构建内循环、协调双循环,从而实现经济现代化。 一、经济现代化是一种全球化现象新发展格局是一种经济现代化理论和战略。经济现代化要通过现代经济增长来实现。 现代经济增长是人均产出的持续增长,伴随着工业化、城市 化 等 巨 大 的 经 济 结 构 变 化 ( 库 兹 涅 茨,1989) [1] 。 现代经济增长肇始于 18 世纪的英国,此后开始逐步向全球扩散。 迄今为止,能够取得高增长、顺利实现经济现代化的仍然只有少数国家。 如表 1 所示,2019 年全球人口超过 500 万、人均 GDP 超过 2 万美元的国家只有 24 个,总人口 10.5 亿,是全球人口的 1 / 7。在这 24 个国家中,除了传统工业强国外,还有新兴工业化国家、石油输出国和前社会主义国家。 在经济全球化的大背景下,这些国家的共同特点是:它们在全球分工体系中各居其位,没有一个国家能够离开全球经济而封闭、独立地实现经济现代化。 这就引出了有意思的问题:全球化到底是实现经济现代化的充分条件还是必要条件?具体而言,第一个问题是,加入全球化进程是否必然进入增长通道,从而实现经济现代化? 第二个问题是,不加入全球化进程是否必然不能触发增长进程,从而也不能实现经济现代化? 考诸历史和现实,第一个问题的答案显然是否定的,即全球化不是经济现代化的充分条件,拥抱全球化并不能保证必然实现经济现代化。 第二个问题的答案很大程度上则是肯定的,即全球化是实现经济现·83·代化的必要条件,想要实现经济现代化就必须加入全球化进程。 表 1人均 GDP 超过 2 万美元的主要国家(2019 年)排 名国 家人口数人均 GDP(美元)排 名国 家人口数人均 GDP(美元)1瑞 士85748328199413加拿大37589262461952挪 威53478967542014以色列9053300435923美 国3282395236529815阿联酋9770529431034新加坡57035696523316英 国66834405423305丹 麦58185536017017法 国67059887404946澳大利亚253643075506018日 本126264931402477荷 兰173328505233119意大利60297396332288瑞 典102854535161520韩 国51709098318469奥地利88770675013821西班牙470767812960010芬 兰55203144878322捷 克106697092349511德 国831327994644523葡萄牙102694172325212比利时114840554642124沙 特3426852823140 数据来源:World Bank,作者计算 第二个问题可以从两方面论证。 从现实逻辑看,表 1 提供了很好的例子。 从历史逻辑和理论逻辑看,经济现代化本身就是一个全球现象,孕育和发展于国际经济大循环之中。 它发端自欧洲的均势体系,通过不断将周边地区吸附裹挟其中而增长壮大,直至全球经济都进入其漩涡之中。 任何世界帝国的武力扩张,均无法企及全球经济目前的疆域。 经济因素跨越边界,通过世界范围的劳动分工,以更巧妙的方式将更多国家和地区紧密联系在一起(沃勒斯坦,2013) [2] 。 在这种整体视角下,工业化和经济现代化首先是一种全球化现象。 离开全球经济和世界市场去谈一个国家的“工业革命”或“增长奇迹”,即不符合历史事实,也没有意义。 即使是工业革命的发源地英国,其经济现代化进程也是深嵌于世界经济之中。 正如雷诺兹(2021) [3] 所言,“从 1700 年到 1900 年,欧洲扩张的大浪塑造了整个世界,而英国就是这次大浪中的弄潮儿。” 离开了国际经济大循环的大浪,任何国家都不能立于经济现代化的潮头。我国的经济发展经验同样支持这一结论。 习近平总书记明确指出,“改革开放特别是加入世贸组织后,我国加入国际大循环,形成了市场和资源(如矿产资源) ‘ 两头在外’、形成‘ 世界工厂’的发展模式,对我国抓住经济全球化机遇、快速提升经济实力、改善人民生活发挥了重要作用”。①有很多研究都指出,改革开放后的前 30 年,我国外循环的地位持续提升,在促进增长、结构调整和技术进步等方面发挥了重要作用(江小涓、孟丽君,2021) [4] 。 可以说,如果不加入世界分工体系和全球价值链,我国就不可能取得当前的经济成就。 二、加入全球经济的自主性和策略性再回到第一个问题,即全球化不是经济现代化的充分条件,加入全球分工并不意味着必然实现经济现代化。 其实,对任何国家而言,实现经济现代化都绝非易事。 成功案例往往被冠以增长奇迹,可见寥寥无几。 那么,这些全球化进程中的幸84··①《国家中长期经济社会发 展 战 略 若 干 重 大 问题》,习近平 2020 年 4 月 10 日在中央财经委员会第七次会议上的讲话。运儿何以成功? 其他国家又何以失败呢? 如果去掉全球化这个限定条件,这一问题就变成更一般化的国富国穷问题。 为什么有些国家能够实现经济现代化,成为高收入富国,而有些国家却一直止步不前,迟迟不能摆脱贫穷? 这是经济学研究最重要也最引人入胜的问题。 自工业革命爆发,英国成功实现工业
[社科院]:大国经济崛起与双循环:国际经验,点击即可下载。报告格式为PDF,大小2.27M,页数12页,欢迎下载。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