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工业百强县(市)、百强区发展报告
中国工业百强县(市)、 中国信息通信研究院 2021年12月 No.202118 百强区发展报告 版权声明本白皮书版权属于中国信息通信研究院,并受法律保护。转载、摘编或利用其它方式使用本白皮书文字或者观点的,应注明“来源:中国信息通信研究院”。违反上述声明者,本院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前 言 “十四五”时期是 “两个一百年”奋斗目标的历史交汇期,也是全面开启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建设新征程的重要机遇期。制造业是实体经济的基础,深入贯彻落实“三新一高”要求的重要落脚点在于持续推进制造业高质量发展。对于我国制造业高质量发展而言,基础在县域,薄弱在县域,希望也在县域,这更加需要县域工业在加快新旧动能转换、促进产业基础高级化和产业链现代化、推动绿色低碳发展等方面展现更大作为。 县(市)和市辖区两类县级行政单位覆盖了我国绝大部分县域1,是国家治理的基本单元。其中,县(市)是“新四化”建设的交汇落脚点和城乡融合发展的重要空间载体,其经济正在成为支撑高质量发展的新增长极;市辖区则更多代表了城市经济的发展情况,在工业布局、配套产业、管理模式和制约因素等方面与县(市)都有所不同。本报告针对两类主体,立足新发展阶段、贯彻新发展理念、顺应新发展格局,结合各自特点,分别进行了工业竞争力评价分析,旨在挖掘工业百强县(市)、百强区工业发展的典型经验示范,形成带动引领效应。此外,为更好地把握最新动向和热点问题,本报告在综合评价基础上新增专题篇,聚焦创新主体的培育与发展。创新作为引领发展的第一动力,在推动县域工业高质量发展中的作用愈加凸显。为此,本年度专题篇以县(市)样本为切入点,首先开展创新竞争力评价,继而深入剖析创新主体的发展态势,发掘典型经验模式,为县域创新1 根据民政部《2020 年民政事业发展统计公报》,全国共有 2844 个县级行政单位,包括市辖区、县级市、县、自治县、旗、自治旗、林区、特区。本报告中的县(市)包括县级市、县、自治县、旗、自治旗。 力量发展提供参考借鉴。 本报告分三篇,第一篇是 2021 年中国工业百强县(市)发展报告,系统梳理面临的五大新契机,展示评价理念及结果,描摹工业百强县(市)的发展图景,总结掣肘问题,提出促进县域工业高质量发展的对策建议。报告显示:百强县(市)是我国县域经济的重要增长极,工业强支撑作用显著,东部省份的数量和梯队位阶保持双领先,城市群引领带动加速,苏浙数量领跑各省份,合计占据半数,南方省份的数量有所增长;百强县(市)创新动能加快蓄积,投资结构持续优化,内外开放迈向高水平,共同富裕程度居于全国前列,内需潜力加速释放,区域战略地位凸显;但也存在区域分化态势未有显著性扭转、创新生态的培育基础薄弱等问题。 第二篇是 2021 年中国工业百强区发展报告,分析市辖区工业发展新征程,展示工业百强区评价理念及结果,总结工业百强区的发展新亮点,并提出对策建议。报告显示:苏粤继续保持数量领先优势,浙闽亦保持在两位数高位;工业百强区正在成为工业经济发展的“先锋军”,工业质效提升的“加速器”,激活创新的“策源地”,城乡融合发展的“强动力”。 专题篇是创新力量年度洞察。在创新竞争力综合评价基础上,基于专精特新“小巨人”企业以及创新型上市企业的数据,分析县域创新主体的区域分布、行业类型、培育模式等发展态势,最后针对关键问题提出对策建议。 目 录第一篇 2021 年中国工业百强县(市)发展报告 .................................................... 1 一、“十四五”县(市)工业发展新契机................................................................ 1 (一)支撑乡村全面振兴,担当新时代更大使命............................................ 1 (二)融入城市群新格局,培塑协同发展强动能............................................ 1 (三)锚定创新驱动战略,构筑产业生态新高地............................................ 2 (四)抢抓数字转型红利,破局高质量发展瓶颈............................................ 3 (五)坚定绿色低碳发展,“双碳”压力中育新机........................................ 4 二、我国县(市)工业竞争力评价............................................................................ 5 三、2021 年中国工业百强县(市)图景................................................................... 9(一)县域增长极筑牢,工业强支撑作用凸显................................................ 9 (二)东部保持双领先,城市群引领带动加速.............................................. 10 (三)苏浙占据近半数,南方省份数量快增长.............................................. 14 (四)创新蓄积厚动能,培植转型升级新标杆.............................................. 17 (五)投资结构更优化,内外开放迈向高水平.............................................. 18 (六)共同富裕居前列,释放扩内需巨大空间.............................................. 20 四、我国县(市)工业高质量发展存在的问题...................................................... 22 (一)区域分化态势未有显著性扭转.............................................................. 22 (二)创新生态的培育基础较为薄弱.............................................................. 22 (三)产业转型升级的压力有所放大.............................................................. 23 (四)产业综合治理的水平有待提升.............................................................. 23 五、促进县(市)工业高质量发展的对策建议...................................................... 24 (一)加快新旧动能转换步伐...
中国工业百强县(市)、百强区发展报告,点击即可下载。报告格式为PDF,大小3.09M,页数67页,欢迎下载。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