区域性银行数字新生态建设研究手册

区域性银行数字新生态 建设研究阿里云研究院、埃森哲、中原银行联合研究小组2021.10 致辞 阿里巴巴集团副总裁 阿里云新金融&互联网事业部总经理 刘伟光当前,区域性银行面临着多重挑战:既要遵从监管政策的调整,也要面对大型银行市场下沉带来的压力,在外部,要顺应企业和个人客户数字化提速的趋势,融入场景提供金融服务;在内部,要针对经营利润增速下滑,资产质量承压等问题,区域性银行的高质量发展的命题已经迫在眉睫。为破解内外部困局,部分区域性银行将全方位数字化转型作为支撑组织战略,推动业务转型的抓手,引入新理念,运用新技术开展了卓有成效的实践。然而,数字化转型往往受到区域经济发展水平、公司治理能力等因素束缚,存在转型的体系化不足、同质化严重,难以冲破惯性思维等问题。为助力和加速区域性银行找准转型发展的突破口,我们深入学习领先银行的实践,结合自身服务金融机构的经验,提出构建区域性银行数字新生态,整合内外部资源,助力银行服务民生,加速支撑产业发展。相对于传统的相对分散生态合作模式,数字新生态是以统筹规划为指引,以服务客户多元化需求和深入解决产业痛点为目标的新体系。它融合了数字化经营的理念,引入一系列新的金融科技作为支撑,充分提炼数据价值实现数据资产化,以多方共赢、价值共生为宗旨。实践中,我们看到很多领先的银行已开始将生态合作打造成应对激烈竞争的护城河,在多方竞合的大格局下,与政府、同业、异业机构协同,围绕个人和企业客户的发展诉求,提供多层次的服务和支撑,在服务中增进互信,并催生出更多创新形态,开拓出更大的市场空间。数字新生态是个复杂体系,如同自然界的生态体系,通过交换能量维护生态的动态稳定和演进。各个参与方基于数字化技术实现数据和服务的交互打破以往边界,整合线上和线下复杂而低效的流程,不断为用户创造价值,同时要创造各方共赢的激励机制,也需要有专业的面向互联网的数字化运营管理体系,更需要安全、易用、稳定、高效的技术底座和丰富的生态支撑。在数字新生态中,无论是作为整合资源的统筹者,还是作为服务的供应者,区域性银行都可以立足自身禀赋,找准生态位,借助各方资源形成差异化的竞争优势。数字经济中万物紧密相连,单枪匹马的打拼难以快速制胜和持续领跑,更需要依托生态打造竞争力,因此,联合多方构建奔驰于数字高速路的“动车组”是区域性银行面向未来的最优选择。我们也期待与银行机构一道前行,共同探索中国银行业产业金融发展变革,一起拥抱生态银行时代的到来。阿里巴巴集团副总裁,阿里云新金融 & 互联网事业部总经理,带领阿里云新金融团队服务金融监管机构、金融机构、互联网金融等各类金融从业机构千余家。加入阿里云之前,在蚂蚁金服负责金融科技的商业推广、生态建设,以及蚂蚁区块链的商业拓展工作。刘伟光先生在企业软件市场深耕多年,曾经创建 Pivotal 软件大中华区分公司,开创了企业级大数据以及企业级云计算PaaS 平台的市场先河。在创建 Pivotal 中国软件公司之前,曾经担任 EMC 公司大中国区数据计算事业部总经理,并在Oracle 公司工作多年,曾经创建了 Exadata 大中国区的产品事业部并担任事业部总监。进入“十四五”的新发展阶段,中国金融行业正在以推动高质量发展为主题,全面加快数字化转型的步伐。数字化转型并非一场技术升级的竞赛,而将对现有银行业务模式、产品和服务产生深远的影响,其中,组织战略的重构和转型进程中的变革管理也将是转型旅程中的关键因素。在过去的几年里,领先银行凭借人才和资源等优势,已取得数字化转型的初步成果,并持续推进。而作为深耕本地市场的区域性银行,面对大型商业银行的业务下沉和民营银行金融科技赋能的双重竞争,如何在数字化转型大潮中,发挥地缘优势,实现高价值的突破,是摆在众多区域性银行面前的重要课题。在众多数字化举措中,我们认为银行的生态建设,未来将成为转型中重要且有效的制胜利器。在本次调研中,我们发现部分区域性银行秉持开放的态度,与政府、同业金融机构、企业、科技公司等进行合作,实现协同发展、快速创新和推广;在此过程中,通过内部敏捷运作,快速响应市场需求,并凭借自身在区域经济的影响力,进一步深化了服务民生和实力经济的发展策略,已形成创新的业务、创新的产品、创新的组织机制,成为区域性银行未来生态建设的优秀典范。 在案例分析的基础上,针对区域性银行存在的诸多困惑,报告对生态构建模式、合作方式 、产品与服务进行了整体性分析。我们认为成功的生态构建需要: ·全局视野统筹生态规划 ·业务战略为导向 ·用户体验为目标 ·数字化运营为引擎根据埃森哲“2021 中国企业数字转型指数报告”,中国企业的数字化转型已经进入快车道,并且即将形成领先企业与跟随企业的“分水岭”。藉由此报告,我们希望能为各区域性银行在数字化转型的“建章立制”提供参考,更是为“筹谋未来”提供启示。 致辞 埃森哲大中华区金融服务事业部董事总经理 腾涛腾涛,埃森哲大中华区金融服务事业部董事总经理。拥有近20 年咨询经验并专注金融行业,目前主要负责大中华区资本市场和财富管理业务。腾涛先生长期致力提升金融机构业务和数字化转型,曾为国内、外多家领先投资银行、资产管理公司、交易所、商业银行提供战略规划、运营模型设计、金融科技和 IT 战略规划、大型系统实施等服务,其中重点涵盖了财富管理、资产管理、投资管理、对公银行业务、个人金融业务等业务领域。当前,中小区域性银行面临着经营环境复杂多变,金融科技快速发展,同业竞争同质化加剧,互联网金融异军突起等诸多挑战,加快推进数字化转型已经成为区域性中小银行生存与发展的共识。数字经济时代,金融科技渐成银行核心驱动力,我们深刻感受到了金融科技发展的浪潮正以前所未有的势头颠覆着客户对于“金融服务”的定义。与此同时,这一波金融科技发展的浪潮,对于金融机构在大数据应用,数据治理,金融风控,以及数字化运营等领域提出了新一轮的挑战。以人工智能,区块链,云计算,移动互联、物联网等为主的关键核心技术的创新突破毫无疑问已成为金融科技发展模式的创新以及深化数字化转型的核心驱动力,“师夷长技以制夷”,银行只有积极拥抱金融科技才能有竞争胜出的机会。在数字化转型的进程中,“金融创新”是我们绕不开的话题。 “互联网 + 金融科技”打破了传统金融行业的格局,其次,ABCDE 等新一代技术的应用也给银行创新服务形式,促成行业改革提供了重要技术支撑。关于创新,哈佛商学院教授 Clayton Christensen 在《创新者的窘境》和《困境与出路》书中提到创新有两种类型:一是维持性创新,即向市场提供更高品质的东西;二是破坏性创新,即利用技术进步效应,从产业的薄弱环节进入,颠覆市场结构,进而不断升级自身的产品和服务,爬到产业链的顶端。而实现破坏性创新必须具备三个条件:新技术的发展、客户的接纳、市场竞争格局的调整。对于未来银行业的发展趋势,我们认为无论是从技术、客户还是市场格局的角度,开放合作的理念符合“破坏性创新”的本质特征,将为银行业带来重大的创新变革。基于开放理念的新型协同模式将是未来商业银行数字化转型的必经之路,可以预见到 “开放协同”将会给商业银行发展带来以下变化:一 . 银行业务方向趋向底层化:“开放协同”模式通过开放 API, 客户与银行不直接交

立即下载
金融
2021-11-08
36页
5.21M
收藏
分享

区域性银行数字新生态建设研究手册,点击即可下载。报告格式为PDF,大小5.21M,页数36页,欢迎下载。

本报告共36页,只提供前10页预览,清晰完整版报告请下载后查看,喜欢就下载吧!
立即下载
本报告共36页,只提供前10页预览,清晰完整版报告请下载后查看,喜欢就下载吧!
立即下载
水滴研报所有报告均是客户上传分享,仅供网友学习交流,未经上传用户书面授权,请勿作商用。
相关图表
中信证券多个风控指标接近预警线(2021H1)
金融
2021-11-08
来源:证券行业深度研究:详解第三轮扩表和场外衍生品业务-新竹高于旧竹枝
查看原文
中美场外权益类衍生品规模和机构化程度对比(2020年)
金融
2021-11-08
来源:证券行业深度研究:详解第三轮扩表和场外衍生品业务-新竹高于旧竹枝
查看原文
2019-2020年各家券商场外期权业务收入(亿元)
金融
2021-11-08
来源:证券行业深度研究:详解第三轮扩表和场外衍生品业务-新竹高于旧竹枝
查看原文
2019年以来SAC体系场外衍生品市场规模大幅增长(亿元)
金融
2021-11-08
来源:证券行业深度研究:详解第三轮扩表和场外衍生品业务-新竹高于旧竹枝
查看原文
2020年场外衍生品业务存续规模(亿元)
金融
2021-11-08
来源:证券行业深度研究:详解第三轮扩表和场外衍生品业务-新竹高于旧竹枝
查看原文
2018-2021H交易性金融资产增幅图:2021H交易性金融资产配置分布(亿元)
金融
2021-11-08
来源:证券行业深度研究:详解第三轮扩表和场外衍生品业务-新竹高于旧竹枝
查看原文
回顶部
报告群
公众号
小程序
在线客服
收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