宏观观察:2021年第49期(总第372期),我国产业转移新特点、动力因素与政策建议
Ω 中银研究产品系列 ● 《经济金融展望季报》 ● 《中银调研》 ● 《宏观观察》 ● 《银行业观察》 ● 《人民币国际化观察》 ● 《国别/地区观察》 作 者:周景彤 王梅婷 研究院 电 话:010 – 6659 1591 签发人:陈卫东 审 稿:周景彤 联系人:王梅婷 电 话:010 – 6659 1591 * 对外公开 ** 全辖传阅 *** 内参材料 2021 年 8 月 30 日 2021 年第 49 期(总第 372 期) 我国产业转移新特点、动力因素 与政策建议* 近年来,我国东南沿海地区产业向外、向西的转移呈现出新特点。中美经贸摩擦叠加国内要素成本上升,一些跨国公司和中资企业将部分产业转移到东南亚国家和国内中西部地区;新冠疫情暴发进一步冲击全球产业链供应链的稳定与安全,部分国家呼吁减少对中国制造的依赖,市场对此带来的产业向外转移的担忧进一步增大。“十四五”规划提出,要促进产业在国内有序转移。在此背景下,探究产业转移背后的动力因素,对比不同地区的资源禀赋和比较优势,有助于更好地服务产业在国内的有序转移、推动区域协调发展和构建新发展格局。 研究院 宏观观察 2021 年第 49 期(总第 372 期) 1 我国产业转移新特点、动力因素与政策建议 近年来,我国东南沿海地区产业向外、向西的转移呈现出新特点。中美经贸摩擦叠加国内要素成本上升,一些跨国公司和中资企业将部分产业转移到东南亚国家和国内中西部地区;新冠疫情暴发进一步冲击全球产业链供应链的稳定与安全,部分国家呼吁减少对中国制造的依赖,市场对此带来的产业向外转移的担忧进一步增大。“十四五”规划提出,要促进产业在国内有序转移。在此背景下,探究产业转移背后的动力因素,对比不同地区的资源禀赋和比较优势,有助于更好地服务产业在国内的有序转移、推动区域协调发展和构建新发展格局。 一、新时期我国产业转移的现状与特点 第一,中美贸易摩擦冲击叠加生产要素成本上升,部分产业向海外转移的现象有所增加。部分外资企业向东南亚转移产业链或加快海外布局。比如三星将在华手机业务全部转移到越南,现代汽车将组装业务逐步转移到菲律宾,索尼等电子企业逐步将在华工厂迁移到海外,苹果公司计划将硬件产能从中国移出 15%-30%,同时不少美国企业将在华供应链转移到墨西哥。据《上海美国商会 2021 年中国商业报告》调查,虽然多数美国企业表示将继续扎根中国市场,但 2020 年已有 2%的企业将部分供应链迁至美国,12%的企业已将产业链迁至其他地区。同时,部分中资企业为降低生产成本和规避风险,也向外转移部分产业链和增加海外投资。比如波司登等纺织服装产能不断向东南亚转移。截至 2019 年,中国在越南投资的纺纱产能占越南纺纱总产能的 32%。 表 1:部分外企产业转移情况 2019 年 5 月 日本办公设备商理光宣布,将把影印机生产线从中国全面转移至泰国。 2019 年 9 月 美国时尚背包零售商 Fred Perrotta 在美国宣布对中国进口产品征收关税后,开始进行海外供应链布局。 2018 年 10 月 日本 YOKOWO 公司在华生产的七成产品对外出口,受美国启动对华制裁影响,将把向越南转移生产的计划提前。 2018 年 11 月 苹果组装大厂和硕计划将大陆生产线撤回台湾或转移到东南亚进行生产,以规避中美贸易战影响。 资料来源:Wind pOoRmNrNmMvNoNxOpRzRqM6MdNbRoMpPsQmNkPqQwOiNoNpP8OrQqPxNoOvMuOqNqN 2 2021 年第 49 期(总第 372 期) 第二,沿海地区部分产业向中西部地区转移。2008 年国际金融危机和大规模政策刺激后,我国东部地区企业面临土地、劳动力等生产要素成本上升,一些劳动密集型产业向要素成本较低的中西部地区转移步伐加快。比如,河南省依托劳动力、交通和政策等优势,2010 年吸引了富士康在豫落户,到了 2018 年,河南已成为全球最大的iPhone 生产基地。重庆市通过集群招商将笔记本电脑制造业的上游产业链和代工厂全部整合到重庆,推动重庆成为全球最大的笔记本电脑制造基地。近年来,东部向中西部地区转移产业的结构也不断升级,从小规模走向完整产业链转移,迁移行业也从劳动密集型为主转向机械制造、电子信息、生物医药等资本、技术密集型行业。比如,2013-2018 年医药行业向东北地区转移,带动东北地区医药产值占全行业比重提高1.84 个百分点;电子信息产业转移推升中部地区、西部地区的电子行业产值分别提高5.12、3.77 个百分点。 二、东南沿海地区产业向海外转移的驱动因素分析 产业转移是由于资源供给或产品需求条件发生变化后,某些产业从某一个地区或国家转移到另一地区或国家的过程。对于产业转移的动力因素,成本上升理论认为,发达国家人口自然增长率下降和非熟练劳动力不足会造成劳动密集型产业比较优势逐步丧失,推动发达国家向发展中国家转移劳动密集型产业;梯度转移理论认为,区域之间的经济技术水平和创新能力存在差异,经济发展水平高、创新能力强的区域属于高梯度地区,随着时间发展,高梯度地区的主要产业结构或要素条件发生变化,部分产业从高梯度地区转移到要素条件更适合的低梯度地区。概括起来,区域间不同的要素禀赋、营商环境等,形成了产业转移的主要的推力和拉力。因此,对比分析不同地区在土地成本、人力资本等要素的差异,有助于明晰东南沿海地区产业向东南亚国家转移的原因。 第一,较好的区位和贸易环境是产业向东南亚国家转移的主要因素。一是海运交通条件便利。东南亚是太平洋与印度洋之间的“十字路口”,越南、印尼等国都拥有较多港口,并且靠近新加坡、便于进行转口贸易,也缩短了货物经马六甲海峡运往欧洲的里程。二是优惠政策较多。东盟较少受到发达国家的贸易打压,同时对外签订了宏观观察 2021 年第 49 期(总第 372 期) 3 大量自由贸易协议,数千种进出口商品的关税都降为 0(表 2)。其中,中国-东盟自贸区协定降低了双边贸易成本,便利企业向东南亚转移制造业和从中国进口原材料等。 表 2:越南签订的贸易协定 文件 越南关税情况 欧盟-越南自由贸易协定 欧盟和越南之间将实现 99%的关税减让,减少贸易技术障碍,越南法律的制定和实施将会变得更加透明,越南将鼓励外国投资和商业存在。 越南-韩国自贸区协定 2018 年对纺织原辅料、鞋类、家用电器、机械设
[中银研究]:宏观观察:2021年第49期(总第372期),我国产业转移新特点、动力因素与政策建议,点击即可下载。报告格式为PDF,大小1.11M,页数19页,欢迎下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