欧洲对华政策报告2020
1 欧洲对华政策报告 (2020 年) 复旦大学中欧关系研究中心 上海欧洲学会 申明 (1)本报告由复旦大学国际问题研究院中欧关系研究中心和上海欧洲学会共同发布。(2)本报告内容只代表作者观点,不代表上述机构观点。(3)作者和上述机构拥有本报告全部知识产权,未经同意,请勿转载和发表。 联系方式:jianjunbo@aliyun.com,peteryang@sies-cn.org 2 3 目 录 前言…………………………………………………………………… 01 2020 年欧盟对华政策…………………………………………戴轶尘 04 2020 年欧洲议会对华政策……………………………………严少华 09 2020 年德国对华政策……………………………………………陈弢 13 2020 年法国对华政策……………………………………薛晟、张骥 17 2020 年意大利对华政策…………………………………………吉磊 22 2020 年英国对华政策……………………………………………陈琦 27 2020 年希腊对华政策…………………………………胡晶晶、刘凡 30 2020 年西班牙对华政策………………………………………杨海峰 35 2020 年瑞典对华政策…………………………………………沈贇璐 39 2020 年丹麦对华政策…………………………………………严骁骁 43 2020 年维谢格拉德集团四国对华政策…………………………龙静 46 2020 年罗马尼亚对华政策……………………………………宋黎磊 50 2020 年西巴尔干国家对华政策………………………………简军波 54 2020 年塞尔维亚对华政策……………………………………费正健 58 2020 年波罗的海三国对华政策………………………………孙贝芸 62 后记…………………………………………………………………… 66 1 前 言 2020 年是中国和欧盟(欧共体)建交 45 周年,双方克服新冠肺炎疫情的致命影响,在经贸等领域取得重要合作成果。这一年中国首次跃居为欧盟第一大货物贸易伙伴,双方还签署了《地理标志保护与合作协定》,完成“中欧全面投资协定”谈判。围绕防疫抗疫,双方在物资援助和疫苗研发等领域开展了务实有效合作。考虑到这一年疫情全球大流行和国际关系错综复杂的背景,这些成果的取得来之不易。 尽管 2020 年中欧在上述领域合作取得较大进展,但欧洲对华政策也发生了深刻变化,主要反映在如下三方面: 首先,欧盟及部分成员国严格区分对华经贸合作和对华人权干预,将两者视作各自独立的对华政策领域,有些国家甚至故意在政治上挑衅中国政府。因此,一方面,欧洲十分强调对华经贸务实合作,重视中国市场,通过中国抓住整个欣欣向荣的亚洲市场的意愿也十分强烈。另一方面,在人权等政治领域,对华干涉力度加大。这体现为两方面:第一,疫情期间,欧盟机构和民间舆论从不同角度严厉指责中国国内防疫抗疫举措及对外抗疫物资援助行为。比如 2020 年 6 月,欧盟委员会指责中国“在网络上散布新冠病毒虚假信息”,宣传对欧洲国家援助并借此强化地缘政治争夺。第二,欧盟插手干预香港、新疆、台湾等中国内部事务。例如,2020 年 8 月,欧盟外交与安全政策高级代表博雷利就香港特区政府因疫情推迟立法会选举发表指责中国的声明。捷克议长甚至不顾损害中捷关系执意访台,等等。 其次,在战略自主基础上,欧盟试图在特殊领域与中国“脱钩”。欧盟主张不随美共舞,不沦为中美竞争的棋子,力图在中美博弈中寻求自主,谋取最大利益。在此情势下,欧盟在两方面试图减弱和中国的关系:(1)防范中国在特殊领域对欧投资,降低对华产业依赖。欧盟委员会在 2020 年 3 月发布了保护欧洲重要资产和技术的指导纲要,将健康、医学研究、生物技术等战略性产业纳入外资审查范围。6 月,欧委员会发布防范不公平竞争政策白皮书,就加强监管欧盟外第三国政府补贴企业行为公开征求意见,进一步提高中国企业对欧投资门槛。9月,欧盟委员会启动了欧洲原材料联盟(ERMA),以增强稀土等 30 多种关键原材料的自给能力,完善欧洲产业供应链,减轻对中国产品依赖。(2)欧盟重要成员法国和德国等都开始启动或执行所谓“印太战略”,欧盟也发声主张实施印太政策,以加强与中国周边国家政治、经济、军事等联系,向中国施压,实现对亚洲政策的多元化,减轻对华依赖。 2 第三,欧洲内部各国对华政策立场分歧有加大趋势。2020 年,主要西欧大国如德国、法国等基本愿意维持、发展与中国务实合作关系,尽管中欧双方在人权等领域存在较大分歧,但基本没影响双方完成“投资协定”谈判,双边经贸往来也保持快速增长势头。英国在 2020 年完成脱欧后,基于香港等因素影响,其对华政策立场追随美国、不惜恶化中英关系的意图明显。另外,一些中东欧国家对华立场发生较大变化,波罗的海国家、捷克、罗马尼亚等国亲美势头加剧,对华敌意上升。 欧盟和欧洲国家上述对华政策的深刻变化反映了它们在如何处理对华关系上的策略变化,即通过持续的“接触”(engagement)将中国约束在由西方制定的以规则为基础的国际体系中,并改变中国体制的策略,改为通过强硬方式来规范中国崛起,并在中国崛起中获取最大经济利益的策略,换言之,欧洲将中国框在其规范体系中的战略目标没有变化,但手段从柔性方式变为软硬兼施,并偏向硬的方面。 欧盟和欧洲国家的上述对华政策变化发生在如下背景中:第一,欧美合流。拜登上台后,欧美“对华合流”态势明显,欧盟和美国有强烈愿望共同应对中国,尽管在有些立场上欧美存在差异,比如德国目前并不赞成建立统一的欧美遏华联盟。第二,欧洲战略自主。欧盟及其重要成员国如德、法等国家均对建立一个战略自主的欧洲的愿望十分强烈,但由于在许多领域建立自主战略并不能达成共识,但在体现欧洲价值观等问题上欧盟成员基本上不会有异议,因此在对外体现其所谓价值观“优势”上容易形成统一声音,对外关系包括对华关系中对华人权等意识形态色彩开始突出。这是其自主战略建设的一环。第三,中美博弈加剧。拜登政府上台后并没有消除特朗普政府的荒谬对华立场,有些领域甚至变本加厉,在此背景下,欧盟作为一个离岸平衡手(offshore balancer)的作用凸显出来。为了不被中美双方过度拉拢而成为大国竞争的棋子,它就会在中美双方保持一定的独立性,不会事事随美起舞,更不会随中起舞,更多时候通过强硬对华立场来表现其独立性和平衡手作用,发挥其国际影响力。第四,美国对欧“分而治之”效果明显加强。目前美国利用乌克兰、俄罗斯等问题,吸引波罗的海国家、波兰、捷克、罗马尼亚等一些中东欧国家加紧靠拢美国,分化欧盟内部在“北溪”二号项目上的政策立场,离间欧盟内部团结,并使内部对华立场差异化加大。 在可预见的将来,欧洲对华政策大体会继续遵循 2019 年发布的《欧盟-中国战略展望》对华政策文件指导原则,将中国视作“谈判和治理领域合作伙伴、经济竞争者和制度性对手”,在人权和中国内部事务上强化干预力度,积极涉足有关中国与周边国家的领土和主权纠纷,在防范西方高科技向中国转移的同时,在经济和全球治理等领域继续强调对华务实交往,尤其在气候变化、互联互通等领3 域开展深度合作
[复旦大学]:欧洲对华政策报告2020,点击即可下载。报告格式为PDF,大小0.91M,页数71页,欢迎下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