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1婚房消费调查报告
婚房消费调查报告2021年目录contents01 数据说明总结与讨论03 婚恋居住消费行为分析02 婚恋居住态度分析01数据说明0102问卷调研数据:采用线上随机抽样方式,回采有效问卷样本量3020份。在95%置信度的情况下,我们有理由相信误差可控制在5%以内。采集时间范围:2021年1月1日-2021年1月10日1、年龄情况:约85.4%的受访者年龄集中在21-40岁之间,也就是说以80后、90后为主;2、性别情况:受访者按性别比例划分,占比约为男:女 = 41% :59%,女性受访者高出男性约18个百分点;3、籍贯情况:按照城市级别划分(以新一线城市研究院2020年城市划分为标准),一线、新一线及二线城市受访者占比约为81.5%,其中,北京、天津、广州、上海、成都、杭州、深圳、南京、武汉及重庆等城市受访者较多;4、婚姻情况:受访者中,未婚与已婚的百分对比约为47.5% : 52.5%;其中,未婚受访者,约有24.3%为单身状态,22%为恋爱状态。对于未婚受访者,约93.6%表示会在35岁之前结婚成家,也就是说,35岁成为婚姻与否的”分界年龄“;5、收入情况:受访者中,92.8%的税后月收入在2万元以下,其中,44.1%占比在5千-1万元之间。研究目的当下,结婚是大多数适龄青年都要面临的任务,而婚房已经成为青年成家的必需品。房子不仅作为家庭的安身之所,也为家庭成员提供了情感归属。本研报的目的是从婚恋居住态度及婚恋消费行为两个维度入手,通过问卷调研的方式,量化分析当下婚恋居住的情况,试图回答婚房消费的趋势是否发生转变、婚房消费表现出怎样的特征、纳彩是否合理等问题。调研人群基本特征0304婚恋居住态度分析02房子不仅作为家庭的安身立命之所,也为家庭成员提供了情感归属不接受42.03%61.29%052.1 租赁篇2.1.1 租房结婚:过半受访者表示拒绝调研数据显示,不能接受租房结婚的百分占比约为54.1%,明显高于能接受比例。针对同一问题,根据《2020年婚房消费调查报告》显示,两者占比几乎持平。由于调研样本存在差别,从数据看,并不表示拒绝租房结婚的比例在上升,但可以说明的是,多数人是拒绝租房结婚的。同时,从性别看,男女生对租房结婚的接受情况差异明显,57.97%的男性受访者表示能够接受租房结婚,而女性受访者中,仅约38.71%表示能够接受租房结婚。“有家先有房”这一传统观念,对女生的影响较大,有房也成了时下女生公认的最重要择偶标准之一。当然,在房价相对高企的一线及部分新一线城市,能有一套属于自己的房子,也是男生展示自身经济实力的第一标志。越年轻越难接受租房结婚:对于租房结婚这件事不同年龄段人群的态度如何?对受访者进行年龄切分,发现从80后到95后,不能接受的百分占比依次增加,也就是说越是年轻群体,越是不愿接受租房结婚。这也说明,婚房消费的趋势并没有因为代际转换而发生逆转,反而得到了进一步的彰显。此外,根据贝壳研究院2020年的调查显示,90后独居青年当中,53%的人不能接受租房结婚,缺乏安全感是首要原因;47%的90后独居青年接受租房结婚,但其中65.96%的人认为“可暂时性租房,未来需要有自己的房子”。房子仍是结婚成家的必需品,不同的是从“买房结婚”到“结婚买房”的些许转变。020406080100不能接受 54.1%能接受 45.9%你是否接受租房结婚?分性别看,是否接受租房结婚?男性接受女性57.97%38.71%90后独居青年对租房结婚态度如何?不接受53%接受47%不接受理由1、没有安全感2、不想寄人篱下 3、不能装修房子4、不利于孩子入学能接受理由1、暂时租房,未来买房2、搬家灵活方便 3、经济压力小4、爱情和房子无关02040608010031-35岁(85后) 能接受 59.18%26-30岁(90后) 能接受 50.34%21-25岁(95后) 能接受 39.97%36-40岁(80后) 能接受 65.0%你是否接受租房结婚︖毕业后,他们的期望薪资是多少?062.1 租赁篇2.1.2 有房才有安全感为什么不接受租房结婚?,75%的受访者表示,买房才有归属感和安全感。作为一个具体的存在空间,当有着情感纽带的人住在其中,注入感情,房子就从容器变成了家,人也就有了归属感。从这个逻辑出发,有房才能有家。相对于租房而言,买来的房子,主人愿意花费更多的精力与财力进行装修及维护,因为“产权是自己的”。租来的房子,毕竟不是自己的。同时,也有受访者表示,“房子和教育分不开”。由于教育资源分布不均的现象依旧明显,房子也被赋予了教育、交通及医疗等属性。特别是教育属性,关系到下一代的成长发展。虽然租售同权在稳步推进中,但有属性“加成”的房子依旧是稀缺资源。020406080100买房才有归属感、安全感 74.84%买房有利于提高生活品质 53.62%买房才有产权 29.78%可以按照自己需求进行装修 26.61%房子和教育分不开 21.61%买房才能落户 21.08%房子是一笔风险储备 14.36%买房能够增值 7.77%金融贷款、公积金政策有利于买房 4.35%其他 1.05%为什么不接受租房结婚?对于新青年(90及95后)而言,自身虽然并没有多少财富积累,但作为典型4-2-1家庭出来的孩子,他们的父母多是70或者75后(这群人是房价快速增长的最大受益人群,占据着社会最核心的资源),有一定的财富积累。因此生活条件相对优越的新青年在住房问题上,表现得更加“任性”。同时,80后典型的以小换大、从外向内的换房路径也正在被新青年,尤其是95后新青年打破。依靠家庭资源,他们可以实现一步到位。随着代际交替,等到00后甚至是10后正式入场时,房子将不再是稀缺资源,“租房结婚”也许会成为一个“伪话题”,“我有房,为什么还要租房结婚”……072.2 婚恋篇2.2.1 结婚需要彩礼吗?男方下聘、女方纳彩是我国自古就有的习俗。所谓的彩礼,代表的意义是什么?它代表的是男方对女方诚心求娶的态度,也代表着对于岳父岳母辛苦养育女儿的尊敬。且不论彩礼多少,对于结婚是否需要彩礼,公众是如何看待的?调研数据发现,近六成受访者表示,结婚是需要彩礼的。当然,也有21.8%的受访者持有无所谓态度。020406080100需要 58.2%无所谓 21.8%不需要 20.0%结婚需要彩礼吗?分性别看,男女生是如何看待彩礼问题的?调研数据发现,61%的女性受访者和54%的男性受访者表示,结婚是需要彩礼的,说明多数人是接受彩礼的,并未因为性别差异而出现明显区别。尽管持否定态度的人群占比中,男性是高于女性的。至于彩礼多少的问题,由于受到地方风俗、攀比心理及其他因素综合影响,天价彩礼现象屡见不鲜,让彩礼过分物质化,失去了其本来的意义。2.2.2 为什么需要彩礼?关于这个问题,贝壳研究院邀请受访者进行了开放式回答,并进行文本挖掘以探知后背的原因。我们对回采的信息进行分词处理,发现词频较高的词汇为“风俗”、“尊重”、“礼节”、“传统”、“保障”、“诚意”、“养育之恩”、“态度”、“心意”、“安全感”等。从这些高频词汇中,我们可以总结,对于为什么需要彩礼的回答,可以归纳为以下4种原因:1、遵守传统风俗,按照我国传统,彩礼是风俗但不是陋习;2、
[贝壳研究院]:2021婚房消费调查报告,点击即可下载。报告格式为PDF,大小2.96M,页数19页,欢迎下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