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制造强国发展指数2020
2020 中国制造强国 发展指数报告 中国工程院战略咨询中心 机械科学研究总院集团有限公司 国家工业信息安全发展研究中心 南京航空航天大学 二〇二〇年十二月 目 录 前言 ....................................... 1 一、2019 年制造强国发展指数测评结果 ........ 3 二、2012—2019 年制造强国发展进程分析 ...... 12 三、中国制造强国发展进程分析与思考 ........ 25 结语 ...................................... 32 1 前言 党的十九届五中全会提出,要坚持把发展经济着力点放在实体经济上,坚定不移建设制造强国。制造业是立国之本、强国之基,是实现我国经济稳中求进、长期向好的重要支撑,是适应国内大循环、国内国际双循环新发展格局的重要抓手。当前,世界正处于百年未有之大变局,更需保持战略定力、危中寻机,把制造业高质量发展放在更加突出的位置。为系统反映制造强国发展进程,中国工程院通过“制造强国战略研究”系列课题持续开展了主要国家制造强国发展指数跟踪测评工作。《2020 中国制造强国发展指数报告》基于制造强国评价指标体系(表 1),结合世界银行、世界贸易组织等权威机构的最新统计数据,分别测算了美国、德国、日本、英国、法国、韩国、印度、巴西和中国等九国 2019 年度1制造强国发展指数。其中,详细评估了美国、德国、日本、英国、法国、韩国和中国等七国制造强国进程趋势与发展特征,印度和巴西两国则 1 为确保评价权威性,制造强国评价指标体系每年近四百个基础数据均采集于世界银行、世界贸易组织及各国统计局等权威机构,受制于数据公布滞后性(近一年)及官方个别数据更新,各年度测评结果相应滞后,并存在对前期指数修正的可能。 2 作 为 参 照 对 比 而 不 再 深 度 评 价 , 同 时 着 重 对 我 国2012—2019 年制造强国发展进程进行了分析,并对当前新形势下制造业未来发展提出思考建议。 表 1 制造强国评价指标体系 一级指标 二级指标 指标 权重 权重排名 具体指标 权重 权重排名 规模发展 0.1951 4 制造业增加值 0.1287 1 制造业出口占全球出口总额比重 0.0664 9 质量效益 0.2931 1 质量指数 0.0431 11 一国制造业拥有世界知名品牌数 0.0993 2 制造业增加值率 0.0356 13 制造业全员劳动生产率 0.0899 3 销售利润率 0.0252 14 结构优化 0.2805 2 高技术产品贸易竞争优势指数 0.0689 7 基础产业增加值占全球比重 0.0835 4 全球500强中本国制造业企业营业收入占比 0.0686 8 装备制造业增加值占制造业增加值比重 0.0510 10 标志性产业的产业集中度 0.0085 18 持续发展 0.2313 3 单位制造业增加值的全球发明专利授权量 0.0821 5 制造业研发投入强度 0.0397 12 制造业研发人员占从业人员比重 0.0132 15 单位制造业增加值能耗 0.0748 6 3 一级指标 二级指标 工业固体废物综合利用率 0.0116 16 信息化发展指数(IDI 指数) 0.0099 17 一、2019 年制造强国发展指数测评结果 (一)制造强国发展指数 2019 年,各国制造强国发展指数排名及所处阵列均未发 生 变 化 , 制 造 强 国 发 展 指 数 从 高 到 低 依 次 为 美 国(168.71)、德国(125.65)、日本(117.16)、中国(110.84)、韩国(73.95)、法国(70.07)、英国(63.03)、印度(43.50)、巴西(28.69)(表 2、图 1),较 2018 年指数值增减分别为 2.65、-1.50、0.87、0.90、-0.50、-1.71、-4.96、2.29、-1.72个点。幅度变化最大的分别为美国(增加 2.65 个点)和英国(降低 4.96 个点),均主要受品牌指标震荡变化影响2,德国因制造业规模及出口数据影响出现了自 2015年以来的首次指数下降。 2 2019 年,英国“一国制造业拥有世界知名品牌数”指数值相较 2018 年下降 2.98 个点;美国“一国制造业拥有世界知名品牌数”指数值相较 2018 年提升 1.86 个点。 4 表 2 2019 年各国制造强国发展指数 阵列 第一阵列 第二阵列 第三阵列 其他 国家 美国 德国 日本 中国 韩国 法国 英国 印度 巴西 指数值 168.71 125.65 117.16 110.84 73.95 70.07 63.03 43.50 28.69 图 1 2019 年各国制造强国发展指数 (二)分项数值 制造强国发展指数由规模发展、质量效益、结构优化、持续发展共四个分项数值构成,综合反映一国制造业发展的强弱水平。 需要说明的是,为确保数据统计口径的一致性,各国制造强国发展进程评估中所采用的反映规模总量的指标(如制造业增加值),均统一使用“现价美元”口径。参5 照世界银行数据库指标换算方式,将当年各国本币单位现价原始指标数据,通过本币兑美元年平均汇率换算,得到当年各国现价美元测算指标数据。2019 年,国家统计局发布的现价本币口径下的中国制造业增加值为 26.9 万亿元,增速为 5.17%,全年人民币平均汇率为 1 美元兑 6.8985 元人民币,比上年(6.6174)贬值 4.1%;换算后,2019 年世界银行发布的现价美元口径下的中国制造业增加值增速为0.72%,数据口径变化导致中国制造业增加值现价美元口径增速低于现价本币口径 4.45 个百分点。2012 年至 2019 年的八年间,中国制造业增加值增速指标现价美元口径低于现价本币口径的年份为 2015 年(1.38 个百分点)、2016年(6.59 个百分点)、2017 年(1.89 个百分点)和 2019年(4.45 个百分点),现价美元口径高于现价本币口径的年份为 2012 年(2.57 个百分点)、2013 年(2.01 个百分点)、2014 年(0.92 个百分点)和 2018 年(2.36 个百分点)。 1、规模发展分项数值 2019 年,除美国小幅增长外,各国相较上一年首次呈现整体负增长,德国降幅最大(27.10,-2.50)且为自 20156 年以来的首次数值降低。其中,因受以现价美元口径计算的制造业增加值指数值增幅不足以抵消制造业出口占比指数值降幅影响,中国(54.86,-0.30)虽仍处于领先但出现了自 2016 年以来的首次下降,值得重视。反观美国(36.42,+0.30),凭借其 2019 年制造业总量增速优势,实现了连续三年稳增长。第三至九名分别为德国(27.10,-2.50)、日本(22.18,-0.58)、韩国(16.03,-1.26)、
[中国工程院]:中国制造强国发展指数2020,点击即可下载。报告格式为PDF,大小0.67M,页数35页,欢迎下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