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球大数据支撑可持续发展目标报告(2020)
30102序前言执行摘要地球大数据支撑可持续发展目标案例汇总表绪论12 SDGs 落实面临的挑战12 地球大数据13 地球大数据支撑 SDGs 落实SDG 2 零饥饿16 背景介绍17 主要贡献18 案例分析2.2 中国 5 岁以下儿童生长迟缓变化 \ 182.4 中国耕地可持续集约化利用潜力评估 \ 212.4 中国粮食生产可持续性提升潜力评估 \ 2427 本章小结SDG 6 清洁饮水和卫生设施30 背景介绍31 主要贡献32 案例分析6.3 中国湖泊水体透明度时空分布格局 \ 326.4 中国西北干旱区疏勒河流域用水紧张程度评估 \ 356.6 中国沼泽湿地时空分布 \ 386.6 国际重要湿地水体动态变化 \ 4244 本章小结SDG 11 可持续城市和社区48 背景介绍49 主要贡献50 案例分析11.1 中国城市主城区棚户区人口占比估算\ 5011.2 中国可便利使用公共交通的人口比例\ 5311.3 中国城镇化进程监测与评估 \ 5611.5 中国减少灾害损失及促进脆弱区可持续发展状况监测 \ 5911.5 深圳市风暴潮灾害淹没影响评估 \ 6211.7 中国城市开放公共空间面积比例 \ 6511.2 11.3 11.5 11.6 11.7 中国省域尺度 SDG11多指标综合评价 \ 6769 本章小结0406070912144628目录03SDG 13 气候行动72 背景介绍73 主要贡献74 案例分析13.1 中国极端高温热浪灾害的强度和频率\ 7413.2 气候变化对中国主要作物物候影响预测\ 7779 本章小结SDG 14 水下生物82 背景介绍83 主要贡献84 案例分析14.1 中国近海海洋垃圾与微塑料分布变化分析 \ 8414.2 中国近海典型海湾生态系统健康评估 \ 8714.2 中国近海筏式养殖变化监测 \ 9093 本章小结SDG 15 陆地生物96 背景介绍97 主要贡献98 案例分析15.1 全球 / 区域森林覆盖现状(2019 年)\ 9815.1 中国长江流域森林类型时空分布 \ 10215.1 中国生物多样性保护和可持续利用分区 \ 10415.3 中国土地退化零增长跟踪评估及其全球贡献\ 10715.3 黄土高原大规模绿化与水土保持及黄河泥沙关系 \ 11115.3 中国北方半干旱区及周边沙漠化时空动态及治理成效评估 \ 11315.5 中国植物多样性致危因素与保护对策 \ 116118 本章小结总结与展望缩略词主要参考文献报告编写组80120122124127709404地球大数据支撑可持续发展目标报告(2020)2015 年 9 月,联合国 193 个成员国通过了《变革我们的世界:2030 年可持续发展议程》,提出可持续发展目标(SDGs),旨在以人类发展史上迄今最为全面和综合的方式解决人类社会面临的社会、经济和环境三个维度的发展问题,全面走向可持续发展道路。中国致力于落实 2030 年可持续发展议程,全面推进国内落实,取得积极进展,在多个可持续发展目标上实现“早期收获”,并将于今年实现消除绝对贫困的可持续发展目标。同时,中国积极参与落实 2030年议程国际合作,与各国加强知识共享和经验分享,为其他发展中国家落实议程提供力所能及帮助。科学技术在推动实现 SDGs 上的重要作用已成为国际共识。《2019 年全球可持续发展报告》进一步强调了科学技术是推动可持续性转型和全球发展变革的重要力量。作为全球科技界的一员,中国科学院对此充分认同并组织研究力量积极行动,加强科学 – 政策 –社会的衔接互动,提供解决方案和科学支撑,助力中国政府推动 2030 年议程国内落实和国际合作,与国际社会共同面对可持续发展这个人类共同的宏大使命所面临的新需求和新挑战。SDGs 本身是一个复杂、多样、动态和相互关联的庞大体系。对各目标的有效度量和监测是保障SDGs 落实的基础环节,但如何度量这些目标仍然面临很多困难。2017 年,联合国通过可持续发展目标全球指标框架,作为会员国自愿采用的非约束性评估指标,指标框架本身有待完善。2020 年距全面实现SDGs 仅剩十年,形势并不乐观。而 COVID-19 全球大流行,更为落实2030年议程带来了前所未有的挑战。自 2018 年开始,中国科学院“地球大数据科学工程”(CASEarth)科研团队围绕零饥饿、清洁饮水和卫生设施、可持续城市和社区、气候行动、水下生物、陆地生物等 6 个目标开展了一系列研究工作,特别针对在数据和方法中存在不足的指标进行深入研究。CASEarth 每年发布的《地球大数据支撑可持续发展目标报告》已成为中国科学院科技支撑 SDGs 的代表性工作。《地球大数据支撑可持续发展目标报告(2020)》围绕上述 6 个目标,开展了数据集成、指标建设和可持续发展状态评估,总结形成了 26 个典型研究案例。这些案例从背景和现状、所用数据、研究方法、结果分析、展望 5 个方面,分别在数据产品、方法模型和决策支持上对相关 SDGs 及其指标进行了深入分析总结,揭示了地球大数据技术和方法对监测评估 SDGs的应用价值和前景。联合国秘书长安东尼奥·古特雷斯在《2019 年可持续发展目标报告》中指出,需要更深入、更快速和更雄心勃勃的响应,以推动实现可持续发展目标所需的社会和经济转型。特别强调更好地利用数据,在利用科学技术和创新时更加注重数字转型。同时强调,采取全球行动时,要体现对 SDGs 实现更加智能化的序05前言解决方案。由此可见,在实现 SDGs 的过程中科学技术特别是数据将扮演更加重要的角色。SDGs 技术促进机制和中国提出的创新驱动理念高度契合,都是用科技促进发展。中国和众多发展中国家,尤其是数据获取和处理、发展指标监测和评估技术能力相对薄弱的国家,在落实 2030 年议程方面面临较大挑战和能力建设的紧迫需求。地球大数据可为此作出特有的贡献。2020 年时值联合国成立 75 周年,联合国开启可持续发展行动十年。中国将继续与各国一道,积极推动落实 2030年议程,为如期实现可持续发展目标作出贡献。中国科学家谨以此报告为 2030 年议程贡献中国力量,并将继续积极参与全球科学合作和知识共享,推动 SDGs 落实。值此报告出版之际,谨向郭华东院士领导的 CASEarth 团队以科技创新积极服务 SDGs 落实所付出的努力表示敬意和谢忱。中国科学院院长地球大数据科学工程专项领导小组组长序06地球大数据支撑可持续发展目标报告(2020)联合国《变革我们的世界:2030 年可持续发展议程》已通过近 5 年。指标数据的不足仍是当前科学评估全球落实进展的重要瓶颈。2020 年初突发的新冠肺炎疫情在全球蔓延对人类社会经济发展的影响,更加剧了各国实现 SDGs 面临的挑战。为支撑 SDGs 实现,联合国提出了 SDGs 技术促进机制,其内涵包括可持续发展目标技术促进机制跨机构任务组和 10 人组、技术促进可持续发展目标多利益攸关方协作论坛以及网上平台三部分,旨在通过科技创新推动 2030 年议程的全球落实。当前,对 SDGs监测进行数据和方法上的突破,已成为最紧迫、最重要的任务之一。作为科技创新的重要方面,地球大数据在支撑可持续发展目
[中国科学院]:地球大数据支撑可持续发展目标报告(2020),点击即可下载。报告格式为PDF,大小43.93M,页数130页,欢迎下载。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