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外宏观专题报告:逐步解封后的全球增长展望
请仔细阅读在本报告尾部的重要法律声明 逐步“解封”后的全球增长展望 近期欧美疫情“高位筑顶”,全球正从“大封锁”转向“大复工”。这一背景下,我们对全球增长前景进行更新。基准情形下,我们预计欧美疫情将逐步得到控制,5 月开始逐步解封复工,经济迈过压力最大的时点而逐步修复。但复工节奏上,欧美可能远慢于中国此前速度,从而经历较“长尾”的过程,今年末可能难以回到潜在增长水平。我们预计,较慢的复工节奏下,封锁将导致 2020 年全球 GDP 损失 7.5%;即使有政策对冲,全球 2020 年实际 GDP 增速也将降低至-3%。 1. 全球 3 月进入“大封锁”,居民活动显著下降。从第一波疫情的中国经验看,在缺乏疫苗以及特效药的情况下,封锁人群流动,控制病毒在人群中传播速度,无疑是应对疫情的最有效方式。3 月先后宣布全面封锁后,欧美进入“大封锁”状态。第三波疫情发酵以来,新兴经济体也加强封锁。全球在 4 月处于“大封锁”状态。谷歌全球经济活动指数在 4 月相比“正常”时期下降约 46%。 2. 封锁抗疫效果初现:欧美疫情新增确诊逐步回落。在普遍经历 3 月以来 6~8 周左右的漫长封锁后,近期欧美为代表的全球“第二波”疫情迎来阶段性转折。虽然确诊人数继续在增加,但新增确诊人数多数见顶,部分经济体如意大利、西班牙、德国等新增确诊人数进入下降趋势,新增确诊呈现所谓的“弯曲曲线”。根据我们对疫情的“四阶段划分”,第二波欧美疫情中主要国家相继迈入“缓和期”。 3. 但封锁也对全球经济造成较大下行压力。谷歌统计了安卓系统用户的外出及在各类场合停留时间长度相对无封锁的“正常时期”状况的数据,涵盖消费场所、公共交通、工作场所等地点。数据显示,封锁期间,多数国家居民消费、出行和工作活动相比正常时期下滑40~80%不等,依封锁严格程度不同而略有差别。我们估算,4 月“大封锁”期间,全球 GDP 相比没有封锁的基准状况下降了 18%。 4. 基准情形下,我们预计欧美 5 月逐步复工但节奏偏慢;今年 4 季度增长可能依然低于潜在增长率。我们预计欧美主要经济体 5 月逐步解封复工,经济也迈过压力最大时点而逐步修复。但其新增确诊依然相对偏高,尤其是和此前中国复工时期相比;而且回落速度偏慢,尤其是是英美。这意味着,欧美复工节奏也将慢于中国此前速度,经历较“长尾”过程。另外,新兴市场第三波疫情依然在演绎,全球商品及服务贸易可能受到影响。 5. 较慢复工节奏下,我们预计全球 2020 年实际 GDP 增速降低至-3%。这一预测综合考虑了封锁造成全球 GDP 损失 7.5%;封锁造成居民收入减少、企业盈利下滑,造成居民消费需求进一步下降、企业资本开支下滑等第二波效应;以及主要国家和地区的财政救助、以及货币政策宽松,提供的政策对冲。 6. 我们的预测考虑了全球经济可能面临的上行风险和下行风险。上行风险包括,疫情进展可能好于预期,或欧洲达成更大规模经济刺激。下行风险包括,复工过早可能造成疫情反复,令经济复苏进度大幅推后;美国大选白热化阶段,中美贸易摩擦重新加剧等。 分析员 张梦云 SAC 执证编号:S0080518040004 SFC CE Ref:BIB964 mengyun.zhang@cicc.com.cn 分析员 易峘 SAC 执证编号:S0080515050001 SFC CE Ref:AMH263 eva.yi@cicc.com.cn 相关研究报告 • 宏观经济 | 海外四月经济数据大幅下行,欧美从“封锁”向“复工”过渡 (2020.05.10) • 宏观经济 | 4 月非农:就业下滑 2050 万人,失业率升至 14.7% (2020.05.08) • 宏观经济 | 欧美尝试复工;市场预期美国 4 月失业率跳升至 16% (2020.05.05) • 宏观经济 | 美联储 4 月议息:平静度过,立场鸽派 (2020.04.30) • 宏观经济 | 美国1季度实际GDP环比萎缩4.8%(年化) (2020.04.29) • 宏观经济 | 美联储平淡度过,欧央行有望加码资产购买 (2020.04.29) 宏观经济研究 2020 年 5 月 13 日 海外宏观专题报告 中金公司研究部: 2020 年 5 月 13 日 请仔细阅读在本报告尾部的重要法律声明 2 “大封锁”转向“大复工”后的全球经济前景 I. 全球 3 月进入“大封锁”,居民活动显著下降 3 月以来全球政府宣布严格的封锁措施。3 月开始,全球疫情发酵至以欧美为中心的第二波、及以新兴市场为中心的第三波。在没有特效药及疫苗背景下,全球政府被迫采取严格措施限制人员流动,全球进入“大封锁”。内部看,欧美进入封锁较晚,美国的一些州甚至一直未实施封锁;新兴经济体在疫情发酵后实施了严格的封锁,尤其是印度。 1. 3 月开始,海外疫情发酵,演变成为第二波、乃至第三波疫情。 全球第二波疫情:2 月 20 日开始,在中国疫情逐步得到控制背景下,海外则迅速发酵。2 月下旬,韩国大邱市等地疫情集中爆发1;随后,3 月初意大利北部经济中心伦巴第等地区疫情爆发;由于欧盟内部人口自由流动,疫情很快传播至整个欧洲。3月中旬,美国疫情也进入快速增长的爆发期。欧美第二波疫情的发酵,引发全球市场大规模调整。 全球第三波疫情:3 月下旬及 4 月初开始,在欧美疫情逐步缓和背景下,以土耳其、印度、俄罗斯、巴西等为代表的大型新兴经济体相继进入爆发期,并很快扩散至附近其它新兴经济体,演变成为全球第三波疫情2。 2. 欧洲封锁:偏晚(意大利除外)、但较为严格。从第一波疫情中国经验看,在缺乏疫苗以及特效药情况下,封锁人群流动,控制病毒在人群中的传播速度,成为应对疫情的有效方式。但鉴于封锁对人身自由、居民生活以及经济生产造成的巨大限制,第二波疫情中欧美国家,除意大利外,多数封锁相对较晚。意大利封锁较早,3 月 9日即宣布全面封锁。一方面因意大利疫情爆发更早,2 月下旬其经济中心伦巴第地区即出现大规模确诊;另一方面因意大利政府行动更为果断。法国在 3 月 17 日封锁,德国 3 月 22 日、英国 3 月 23 日宣布封锁。 牛津大学布拉瓦尼克政府学院根据各国政府的封锁措施严格程度编制了政府封锁指数,该指数涵盖的政策涉及关闭学校、关闭工作场所、禁止公众活动、禁止集会、公众交通限制、居家要求、国内人员流动限制、国际人员流动限制等方面。指数数值越大,限制越严格。最低为零,即完全不限制;最高为 100,即上述各方面限制均为最高级别。整体看,虽然封锁较晚,但在采取行动后,多数欧洲国家政府封锁指数数值在 80 以上,意大利更是高达 94.6。作为对比,中国在 1 月末封锁最严格时期,该指数为 66.4。 3. 美国封锁:较晚、且偏松。美国总统特朗普 3 月 13 日宣布全国进入紧急状态。但封锁和解封等政策的决定权在各州而非联邦政府手中。3 月 19 日,加利福尼亚州率先宣布居家令限制人员流动,随后多数州在 3 月下旬及 4 月初宣布封锁。整体看,宣布封锁后,美国封锁严厉程度不及欧洲,其封锁指数最高时期仅为 71.6。
[中金公司]:海外宏观专题报告:逐步解封后的全球增长展望,点击即可下载。报告格式为PDF,大小1.4M,页数14页,欢迎下载。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