深度解析:美国新关税政策如何冲击中国新能源产业报告

深度解析:美国新关税政策如何冲击中国新能源产业本末电碳 · Deep Research 4th2025年4⽉⽬录背景:新关税政策与中美贸易战升级中国新能源重点领域受冲击概览供应链转移与全球产能布局调整中国⽅⾯的政策及应对措施国际竞争⼒对⽐:中美新能源企业优劣势分析代表性企业案例分析:⻛险敞⼝与策略调整宁德时代(CATL)⽐亚迪(BYD)隆基绿能国内市场的连锁反应:挑战与机遇并存短期冲击与中⻓期趋势展望背景:新关税政策与中美贸易战升级2025年4⽉初,美国政府推出新⼀轮全⾯关税举措,将对所有贸易伙伴征收"对等关税"。这⼀政策核⼼是在原有关税基础上普遍加征⾄少10%,并对被视为"贸易违规严重"的国家课以更⾼关税。中国作为主要⽬标之⼀,对美出⼝商品综合关税提⾼⾄34%,创下中美贸易战以来新⾼。下表列出了美国针对主要贸易伙伴的对等关税税率,可⻅中国、⾼度依赖对美顺差的越南等都在⾼关税之列。美国此举被视为中美贸易战的新升级,不仅针对中国,也波及欧盟、⽇本、韩国、越南等。在该政策下,美国对所有进⼝商品⾄少加征10%,对列⼊"⾼违规"名单的国家加征20%〜40%不等附加税(如中国34%,越南46%,欧盟20%等)。美国总统特朗普声称这是为实现贸易对等、保护本⼟制造,但各界担忧此举将重创全球⾃由贸易体系,引发供应链重组和全球贸易萎缩。中国政府对此迅速采取反制措施,于4⽉4⽇宣布对原产美国的进⼝商品同等加征34%关税。新⼀轮关税对垒使中美经贸关系骤然紧张,也将对新能源等重点⾏业带来深远影响。中国新能源重点领域受冲击概览电动汽⻋出⼝关税提升⾄34%以上,基本封堵对美出⼝通路储能电池出⼝综合关税将攀升⾄约82.4%,利润率从约8%暴跌为负值光伏产品出⼝34%关税覆盖设备及原材料,直接输美更加困难电动汽⻋(EV)、储能电池和光伏(太阳能光伏)作为中国新能源产业三⼤⽀柱,⾸当其冲地感受到此次关税升级的冲击。⾸先,在出⼝层⾯,美国市场对中国新能源产品的进⼝成本将显著上升,直接削弱中国企业的价格优势。⾼关税基本封堵了中国电动⻋整⻋对美出⼝通路——哪怕技术领先如⽐亚迪等品牌,也难以通过直接出⼝进⼊美国市场。特朗普政府甚⾄警告防范中国⻋企借道墨西哥等国进⼊美国,并扬⾔以新关税阻断这种途径。短期看,中国电动⻋对美出⼝⼏乎停滞,相关出⼝收益⾯临"清零"⻛险。新关税实施后,中国电池及储能产品对美综合关税将叠加⾄近50%(2025年)并在2026年攀升⾄约82.4%。这意味着每出⼝1GWh的储能系统,中企需额外承担约2.5亿元⼈⺠币税费,直接导致利润率从约8%暴跌为负值。综上,新关税政策使中国新能源产品在美国市场⾯临需求下滑和订单减少的局⾯。以电池储能为例,美国市场原本⾼度依赖进⼝——2024年美国本⼟电动⻋电池渗透率不⾜10%,⽽储能⽤电池约90%依赖进⼝。⾼关税将迫使美国买家放缓从中国采购,转向其他国家或本⼟供应,但短期内很难找到规模和成本相当的替代来源。这种出⼝受阻⽆疑成为对中国新能源产业的直接冲击。供应链转移与全球产能布局调整制造环节外移中国企业加快在东南亚、北美、欧洲等地设⼚或合资建⼚光伏⻰头在东南亚建成⼀体化⽣产基地宁德时代与福特合作在美国密歇根州建⼚亿纬锂能在⻢来西亚投产⾸个海外电池基地原材料及零部件供应调整企业增加从第三国采购关键材料动⼒电池所需锂、镍、钴等从南美、⾮洲等地获取美欧⼚商寻求在境内或友好国家开采、加⼯关键矿产贸易流向变化部分对美出⼝订单转移到关税较低的国家东南亚、印度、拉美等国可能承接部分新能源产能转移全球新能源产业链呈现"中国研发+第三国⽣产+销往欧美"新格局美国本⼟供应链建设美国试图强化⾃⾝供应链以减少对中国依赖《降低通胀法案(IRA)》提供补贴吸引新能源制造回流《与敌对国家电池脱钩法》限制中国企业技术输出启动"本⼟电池替代计划"扶持本⼟及盟友企业美国的关税⼤棒将迫使全球新能源供应链出现转移和重构迹象:⼀⽅⾯,中国企业为保住国际市场,正加快产能转移和本地化⽣产;另⼀⽅⾯,美国及其他国家也在尝试发展本⼟或盟友供应链,以降低对中国的依赖。当然,本次美国连部分东南亚国家也列⼊⾼关税名单(如越南被征46%),这些过去承接中美贸易转移的国家也将受到冲击,显⽰出供应链重构的复杂性和多⽅向性。中国⽅⾯的政策及应对措施政府层⾯迅速宣布对美所有进⼝商品加征34%报复性关税通过世贸组织(WTO)争端解决机制对美提起申诉加快稳外贸、扩内需的政策出台打通"出⼝转内销"的政策堵点加⼤对新能源产业的科研和投资⽀持⼒度企业层⾯调整市场战略,降低对美国订单的依赖度加速海外投资与合作提升产品⼒和差异化成本控制与供应链应变中国企业纷纷调整市场战略,降低对美国订单的依赖度,转⽽深耕欧洲、东南亚、中东、拉美等增⻓市场。对于少数仍以美国为主要市场的企业,正考虑暂缓出货、观望政策变化或者通过⾹港等第三地中转降低损失。⾯对美国的关税重压,中国政府和企业正积极采取"组合拳"式的应对措施,以降低冲击、化解⻛险。正如⼀位评论所⾔:"关税只能封锁市场,却封锁不了创新。"中国拥有庞⼤内需和完整产业链,这为其缓冲外部冲击提供了底⽓和空间。国际竞争⼒对⽐:中美新能源企业优劣势分析成本与规模中国企业在制造成本上明显占优。以动⼒电池为例,中国电芯制造成本约为美国的1/2.7(美国同等产能成本⾼出约170%)。⼤规模⽣产带来的规模经济效应,使中国光伏组件、锂电池、电动⻋整⻋在全球市场上具有极强的价格竞争⼒。中国在这些领域拥有庞⼤的产能:光伏组件产量占全球近80%,动⼒电池产量占全球70%以上,新能源⻋销量占全球超过50%。反观美国,虽然通过IRA吸引了⼀些本⼟项⽬,但短期内产能不⾜且成本⾼企,在价格上很难与"中国制造"匹敌。技术创新中国新能源产业的技术进步有⽬共睹。从电池看,中国企业在磷酸铁锂电池(LFP)、⾼镍三元电池、快充技术等⽅⾯已居于全球领先地位,储能相关专利申请超过1.2万项,占全球63%。宁德时代、⽐亚迪等正研发全固态电池,预计2027年前实现量产。美国企业则在部分前沿技术上具备实⼒,例如特斯拉在整⻋集成和⾃动驾驶软件⽅⾯全球领先,QuantumScape等公司在固态电池研发上深耕多年、北美科研机构在新材料和氢能技术上有独到之处。但总体⽽⾔,中国企业的技术迭代速度和产业化能⼒更胜⼀筹。市场与品牌中国新能源企业正迅速提升全球市场地位。以电动⻋为例,2024年⽐亚迪销量达到427万辆,⾸次超过⼤众汽⻋,成为全球销量第⼆的汽⻋品牌(仅次于丰⽥),并蝉联全球新能源⻋销量冠军。⽐亚迪、上汽等中国⻋企在东南亚、南美、欧洲等地销量猛增,品牌影响⼒⼤幅攀升。相⽐之下,美国新能源企业在全球市场的存在感相对有限。特斯拉虽是电动⻋领域标杆,但其2024年全球交付178.9万辆不⾜⽐亚迪的⼀半,且增速放缓。美国传统⻋企(通⽤、福特等)在新能源汽⻋转型中进展迟缓,在中国等最⼤新能源汽⻋市场份额下滑明显。政策环境美国政府通过⾼关税和⽴法限制,为本⼟企业提供了⼀定保护伞,但也削弱了其紧迫感和成本控制动⼒。更有甚者,特朗普政府扬⾔要取消对新能源有利的IRA法案,这令美国新能源产业政策前景不确定,企业难以规划⻓远投资。相反,中国政府对新能源产业的⽀持相对稳定且⼒度持续,包括研发补贴

立即下载
金融
2025-04-14
本末电碳
22页
37.72M
收藏
分享

[本末电碳]:深度解析:美国新关税政策如何冲击中国新能源产业报告,点击即可下载。报告格式为PDF,大小37.72M,页数22页,欢迎下载。

本报告共22页,只提供前10页预览,清晰完整版报告请下载后查看,喜欢就下载吧!
立即下载
本报告共22页,只提供前10页预览,清晰完整版报告请下载后查看,喜欢就下载吧!
立即下载
水滴研报所有报告均是客户上传分享,仅供网友学习交流,未经上传用户书面授权,请勿作商用。
相关图表
长端利率走势(%) 图表14:红利风格指数表现
金融
2025-04-14
来源:非银行金融行业研究:多家上市券商拟回购股份,进一步推动中长期资金入市
查看原文
上市券商 2025Q1 业绩快报梳理(亿元)
金融
2025-04-14
来源:非银行金融行业研究:多家上市券商拟回购股份,进一步推动中长期资金入市
查看原文
各月股权融资规模(亿元)及增速 图表9:各月债承规模(亿元)及增速
金融
2025-04-14
来源:非银行金融行业研究:多家上市券商拟回购股份,进一步推动中长期资金入市
查看原文
融资融券余额走势(亿元) 图表7:各月权益公募新发份额(亿份)
金融
2025-04-14
来源:非银行金融行业研究:多家上市券商拟回购股份,进一步推动中长期资金入市
查看原文
周度日均 A 股成交额(亿元) 图表5:月度日均股基成交额(亿元)及增速
金融
2025-04-14
来源:非银行金融行业研究:多家上市券商拟回购股份,进一步推动中长期资金入市
查看原文
券商股周涨跌幅
金融
2025-04-14
来源:非银行金融行业研究:多家上市券商拟回购股份,进一步推动中长期资金入市
查看原文
回顶部
报告群
公众号
小程序
在线客服
收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