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湾区专题报告:【大湾区研究(一)】总市值GDP_超全国平均,758家上市公司领衔湾区产业升级
证券研究报告 大湾区专题报告 【大湾区研究(一)】总市值/GDP 超全国平均, 758 家上市公司领衔湾区产业升级 2019 年 8 月 16 日 赵巧敏(分析师) 李嘉文(研究助理) 电话: 020-88836110 邮箱: zhaoqm@gzgzhs.com.cn li.jiawen1@gzgzhs.com.cn 执业编号: A1310514080001 A1310118080007 按照《粤港澳大湾区发展规划纲要》的部署,大湾区将建成国际创新中心并构建现代产业体系。而国际金融枢纽的建设则是实现上述目标的重要保障。广证恒生将推出粤港澳大湾区资本市场发展情况系列研究,以期为机构、企业的投融资以及政策制定者提供参考。首篇报告将聚焦于大湾区内上市、挂牌企业的发展情况,以及他们对实体经济的贡献作用。 ⚫体系完善:大湾区累计培育境内外上市公司 758 家,证券化率达 184%高于全国平均水平 截止 2019 年 8 月 14 日,大湾区九市累计培育境内外上市公司 758 家,其中主板、中小板、创业板上市企业数分别为 152 家、207 家,169 家,港股累计上市企业达 197家,美股累计上市企业 30 家。 截止 2018 年 12 月 31 日,九座城市境内外上市企业总市值达 15.44 万亿,占GDP184%,高于全国 89.89%水平。 总体来说,粤港澳大湾区企业的证券化水平高,上市路径呈现多元化国际化特点,截至 8 月 14 日,在审 A 股上市企业 101 家,后备上市资源充足。 ⚫产融结合:A 股 56%上市企业来自新兴领域,近五年信息技术企业证券化表现亮眼,整体符合地区产业规划方向 总体来说,大湾区九座城市资本市场还表现出上市企业产业新兴化的特点,累计A 股上市企业中制造的上市企业最多,共计 342 家,占比 64.53%。九座城市目前共有297 家 A 股上市企业属于战略新兴领域,占比约 56.04%,高于全国 49.35%水平,包括计算机、通信和其他电子设备制造业等领域。近五年,信息化产业等新型领域上市企业占比增加,各个城市上市企业产业新兴化的比例业逐渐提升,63.68%的新增上市企业来自战略新兴领域。 目前 A 股新增上市企业一部分来自各地传统优势行业,更多的来自高新技术产业,包括计算机、通信和其他电子设备制造业等,与各地产业定位相符。但目前新增上市企业数量有所放缓,想要推动战略新兴产业加速发展,还需引导这些领域的企业走上证券化的路径。 ⚫引领实体经济发展:2018 年 A 股上市企业总收入达 10.81 万亿,经济增加值占GDP19.41% 随着上市公司经营改善,上市企业增多,各地上市企业的总营业收入也随之增加。九座城市的共计营业收入从 2016 的 7.68 万亿快速增长到 2018 年的 10.81 万亿,2018年总平均增速为 17.04%。利润方面,三年来九座城市稳步上升,2018 年营业利润总和达 1.84 万亿,总体资产收益率平均值为 4.22%。 资本市场的发展是市场经济体系的重要建设内容,上市公司作为资本市场发展的基石,是实体经济重要贡献力量,直接影响当地税收收入与财政收入。2018 年各市 A股上市公司增加值总计1.57万亿元,占GDP19.41%,对GDP增长额动态贡献达26.81%,对 GDP 增长率动态贡献达 182.05%。A 股上市企业营业税金总和对当地税收贡献达5.14%,占财政收入总和的 13.61%,综合绩效可观。 风险提示:政策推进不及预期风险 相关报告 1.大湾区规划强调“创新”、“互联”,1481 家新三板企业迎发展新机遇 2.区域发展新篇章,大湾区建设大踏步 广证恒生 做中国新三板研究极客 22062784/36139/20190816 17:17 敬请参阅最后一页重要声明 证券研究报告 第 2 页 共 12 页 大湾区专题报告 引言: 2019 年 2 月 18 日,中共中央、国务院印发《粤港澳大湾区发展规划纲要》,要求将粤港澳大湾区建设成为富有活力和国际竞争力的一流湾区和世界级城市群,打造高质量发展的典范。《纲要》提出大湾区将建成国际创新中心并构建具有国际竞争力的现代产业体系,两大工作的背后均离不开金融的支持。 《纲要》在加快发展现代服务业的论述中,强调了大湾区建设国际金融枢纽的工作,巩固和提升香港国际金融中心地位,支持广州完善现代金融服务体系,支持深圳依规发展以深圳证券交易所为核心的资本市场,对大湾区资本市场赋予建设投融资平台,推动金融开放创新的期望。资本市场不仅仅解决企业融资问题,更重要的意义在于促进产业升级转型,为实体经济改革创新、稳步增长强力后盾。 为研究大湾区多层次资本市场对实体经济、技术创新的扶持作用,盘点大湾区多层次资本市场的发展情况,给政策制定者以参考及企业以投资指引,广证恒生将对出粤港澳大湾区资本市场系列专题研究。本文作为系列报告的第一篇,将探讨目前大湾区内除香港、澳门以外的九座城市的企业证券化及利用多层次资本市场发展情况,为后续资本市场发展安排及相关政策制定提供参考。 一、体系完善:大湾区累计培育境内外上市公司 758家,总市值占 GDP 达 184% 截止 2019 年 8 月 14 日,大湾区除香港、澳门外的九座城市累计培育境内外上市公司 758 家,多层次资本市场体系完善,亦具有显著的国际化特征。758 家企业中,主板、中小板、创业板上市企业数分别为152 家、207 家,169 家,港股累计上市企业达 197 家,美股累计上市企业 30 家。按 2018 年 12 月 31 日的数据统计,九座城市境内外上市企业总市值达 15.44 万亿,占 GDP 之比 184.18%。股转系统方面,九座城市累计培育新三板挂牌企业 2011 家,正在挂牌 1323 家。城市间表现出较为明显的差异,大湾区核心城市深圳、广州两大城市利用资本市场的力度最大。 1.1 上市路径多元化国际化,近五年证券化进程加快 1.1.1 累计上市企业 758 家,30%的企业进行境外融资凸显国际化特征 总体来看,大湾区九座城市充分利用了国内多层次资本市场,上市公司融资渠道呈现出国际化的特点。截至 2019 年 8 月 14 日,粤港澳大湾区九座城市(除香港、澳门)累计培育境内外上市公司 758 家,各主板、中小板、创业板上市企业数分别为 152 家、207 家,169 家;7 月 25 日开板的科创板也有三家来自这些城市。此外相比国内其他城市,这九个城市资本市场还表现出融资渠道国际化的特点,港股累计上市企业达 197 家,美股累计上市企业 30 家,约 30%的企业选择境外融资,高于全国 25%的水平。 纵向比较,城市之间由于经济实力的差距在上市企业总数上表现出一定差异。深圳市遥遥领先,累计上市 404 家,占总数约 53%。广州上市企业数达 164 家,排名第二。结构方面,深圳相比广州,有更多中小企业、创业公司在中小板、创业板进行融资。佛山、东莞、珠海、中山上市企业数超过 28 家,最
[广证恒生]:大湾区专题报告:【大湾区研究(一)】总市值GDP_超全国平均,758家上市公司领衔湾区产业升级,点击即可下载。报告格式为PDF,大小0.91M,页数12页,欢迎下载。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