十八届三中全会之后的中国经济变革(二),牛市的宏观条件:十年资本市场复盘
本报告由中信建投证券股份有限公司在中华人民共和国(仅为本报告目的,不包括香港、澳门、台湾)提供。在遵守适用的法律法规情况下,本报告亦可能由中信建投(国际)证券有限公司在香港提供。同时请务必阅读正文之后的免责条款和声明。 证券研究报告·宏观深度 牛市的宏观条件:十年资本市场复盘 ——十八届三中全会之后的中国经济变革(二) 核心观点 股债牛熊转化错综复杂。跳过细节,从宏观维度把握股债牛熊,我们得到如下结论: 债市走牛的逻辑比较清晰,增长动能偏弱叠加货币宽松。 2013 年极紧货币之后,债市总体经历利率中枢下移。除了 2013 年、2016-2017 年,债市走出典型熊市,其余时间债市或经历典型牛市(例如 2014-2015 年),或震荡中走牛(例如 2019 年)。 回顾过往十年,上证和创业板两大指数全面走牛的时段包括 2014-2015 年、2019 年、2020 年、2021 年。两大指数全面走熊的时段包括2018 年、2022 年、2023 年;2013、2016-2017 年两者分化。 股市牛熊逻辑更复杂,但从过去十年股市表现来看,股市走牛往往伴随着三个宏观条件,一是经济悲观预期见底;二是金融条件转向宽松;三是增量资金入市。 一、2013 年十八届三中全会至今,极简复盘过往十年资本市场表现 2013 年,科技股独占鳌头,两度钱荒之下债券熊市。 2014 年,改革牛杠杆牛共振,宽货币驱动债牛。 2015 年,中小市值占优,债券牛市续接。 2016 至 2017 年,白马蓝筹崛起,债券典型熊市。 2018 年,贸易摩擦叠加去杠杆,股熊而债牛。 2019 年,股市估值明显修复,债市震荡偏多。 2020 年,全球宽松助力股牛,债市利率 V 型。 2021 年,新老能源主线占优,债市震荡走牛。 2022 年,避险之年煤炭独秀,债市低位震荡。 2023 年,股票哑铃策略占优,债市延续牛市。 周君芝 zhoujunzhi@csc.com.cn SAC 编号:S1440524020001 王泽选 wangzexuan@csc.com.cn 010-86451441 SAC 编号:S1440520070003 发布日期: 2024 年 05 月 14 日 相关研究报告 2024.04.12 金融改革:历史脉络和市场映射 ——十八届三中全会之后的中国经济变革(一) 宏观经济 宏观经济研究 宏观深度报告 请务必阅读正文之后的免责条款和声明。 二,回顾历次牛熊转换,股市走牛往往伴随着三个宏观条件 回顾过往十年,上证和创业板两大指数全面走牛的时段包括 2014-2015 年、2019 年、2020 年、2021 年。 两大指数全面走熊的时段包括 2018 年、2022 年、2023 年,而 2013、2016-2017 年则是分化。 牛熊的背后有着特定的投资环境,我们尝试从宏观主线的角度,发现股市走牛需要三个宏观条件。 一是经济悲观预期见底。 2014-2015 年,政策全面转松,经济悲观预期见底。 2019 年去杠杆进程结束,社融增速企稳回升,中美高级别磋商取得积极进展,2018 年熊市的核心约束因素消融。 2020 年新冠疫情冲击后快速复产复工,疫情冲击的恐惧情绪消退。2021 年中国疫情控制领先,出口高增且地产反弹。 2018 年贸易战加去杠杆,2022 年疫情冲击加地产衰退,2023 年地产继续下行,经济预期始终偏弱,市场自然难有好的表现。 至于 2013、2016-2017 年,经济预期则是分化,2013 年传统经济步入三期叠加,政府强调把工作重心放到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和调整经济结构上,恰逢移动互联网爆发,因此创业板大涨而上证下跌。2016-17 年则是经历供给侧改革后传统产业集中度提升,因此上证大涨。 二是金融条件转向宽松。 2014-2015 年起货币政策转向宽松,结束了 2013 年以来收紧取向,2014-2015 年市场总体走牛。 2019 年去杠杆结束,金融条件结束了 2016 年下半年至 2018 年以来偏紧取向,2019-2021 年市场总体走牛。 2013 年的警示性收紧,以及 2016 年下半年至 2018 年去杠杆金融条件转向收紧,股指表现则是分化和普跌。因此金融条件由紧向松、由松向紧,这种基调明显转换后,市场往往会有相应体现。 三是增量资金放大股市涨幅。 2014-2015 年有沪港通开通、融资融券、场外融资、泛资管业务快速发展;2019 年外资加速流入国内市场,带来增量资金;2020 年公募基金大量发行,2021 年海外流动性外溢,对市场走牛均带来助力。 三、债市走牛的宏观条件:经济现实较差,货币政策宽松。 相比股市而言,债市与经济预期的关系相对较小,与经济现实的关系则更大,因为经济现实走弱时,货币政策往往持续采取宽松举措,降息降准,而货币政策直接影响固定收益资产的价格。 2014 年、2015 年、2018 年、2019 年部分时期、2020 年一季度、2021 年、2022 年大部分时期、2023 年均由于经济现实运行乏力,货币政策取向宽松,债市走牛。 2016-2017 年经济企稳,金融条件收缩;2020 年二季度后复产复工后经济 V 型回升,货币回笼,债市明显调整。 2019 年初去杠杆结束信用增速和 PMI 阶段性回升,2022 年防疫政策优化后经济向常态化运行回归,市场对货币政策持续宽松的信心下降,债市也出现调整但幅度不大,且随着经济运行再度转弱,以及货币政策并未转向, 宏观经济研究 宏观深度报告 请务必阅读正文之后的免责条款和声明。 债市重新走牛。 还有经济现实偏弱但货币政策收紧的情况,如 2013 年,央行为警示金融机构投资非标的不当创新、忽视流动性风险控制和资产负债管理问题,开始收紧货币政策,在经济弱现实的情况之下也导致了债熊。因此货币政策取向更为重要,但绝大多数时期货币政策是实体经济的映射。 风险提示:政策理解不透彻,经济走势不确定,海外宏观政策紧缩和地缘政治冲突超预期。 宏观经济研究 宏观深度报告 请务必阅读正文之后的免责条款和声明。 目录 一、 2013:科技股独占鳌头,两度钱荒之下债券熊市 ........................................................................................... 1 二、 2014:改革牛杠杆牛共振,宽货币驱动债牛 ................................................................................................... 2 三、 2015:中小市值占优,债券牛市续接 ............................................................................................................... 3 四、 2016-17:白马蓝筹崛起,债券典型熊市 ...............
[中信建投]:十八届三中全会之后的中国经济变革(二),牛市的宏观条件:十年资本市场复盘,点击即可下载。报告格式为PDF,大小16.11M,页数25页,欢迎下载。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