十大“双实企业”标杆数据报告:数实融合 焕新动能
1十大“双实企业”标杆数实融合 焕新动能百年未有之大变局的另一面,是百年未有之大机遇。[1] 习近平总书记说,“面向未来,我们要站在统筹中华民族伟大复兴战略全局和世界百年未有之大变局的高度,统筹国内国际两个大局、发展安全两件大事,充分发挥海量数据和丰富应用场景优势,促进数字技术和实体经济深度融合,赋能传统产业转型升级,催生新产业新业态新模式,不断做强做优做大我国数字经济。”我们相信,当下这一轮以 AI 人工智能、数智化为代表的新技术变革,必定在未来迸发出巨大的生产力,而数智一体赋能实体、数实融合提质增效不仅是企业转型发展的必由之路,也是经济高质量发展的底座之一。基于这样的研判,经济日报社旗下《中国企业家》邀请工程院院士邬贺铨、中国上市公司协会会长宋志平、知名经济学家贾康、任泽平、管清友、薛云奎以及知名财经作者吴伯凡、吴晓波等行业专家组成评审组,于 2023 年 3 月发起国内首次“数实融合新动能,寻找‘双实企业’标杆”系列调研,历时 275 天在全国范围内寻找“双实企业”标杆并最终形成这份数据报告,以飨读者。前 言1[1] 习近平总书记 2021 年 10 月 18 日主持中共十九届中央政治局第三十四次集体学习时的讲话 2目 录 CONTENTS060110数实融合新范式推动产业变革前 言双实企业穿透“数实融合”核心价值数实融合 焕新动能3 143638实践典范十大“双实企业”标杆长期主义成就智慧未来参考资料十大“双实企业”标杆 4数实融合 焕新动能钟云华《中国企业家》杂志社社长吴晓波财经作家、890 新商学创始人管清友经济学家、如是金融研究院院长薛云奎长江商学院教授“双实企业”标杆调研专家组成员宋志平中国上市公司协会会长贾 康华夏新供给经济学院研究院创始院长吴伯凡新物种研究院院长任泽平经济学家、泽平宏观创始人邬贺铨中国工程院院士 “双实企业”评价指标我们将市值在 100 亿人民币以上或估值达到独角兽级别的 1000 多家实体企业以及进入国家智能制造试点的企业,作为重点筛选对象。邀请 9 位行业专家组成评审组,设定出四大评价指标进行全面评定。 数智化水平: 企业在技术研发、生产制造、企业管理等环节的数字化和智能化程度; 数实融合度: 企业的传统业务板块与新的数智化业务板块高效协同、同频共振程度; 产业带动力: 企业凭借自身数智化优势,助推上下游产业链实现提质增效的水平; 实体赋能值: 企业赋能其他实体经济,帮助其实现数字化、智能化转型升级的水平。十大“双实企业”标杆5 6数实融合 焕新动能数实融合新范式推动产业变革信息技术发展进入数实融合新赛道,中国迎来信息化浪潮,现在处于最好的历史机遇期。[1] 中国工程院院士邬贺铨焕新动能:数字化到数智化,一字之差的聚变我国的数字化发展历程,以 1984 年《中共中央关于经济体制改革的决定》发布为标志,先是开启信息化发展的序幕,开始加速推进经济社会的信息化建设,并在此基础上逐步向数字化转型。在信息化阶段,数据是零散、静止和孤立的,到了数字化阶段,伴随着互联网技术的普及,数据向整合、动态和互联过渡。到 2002 年,国家提出“两化融合”,即信息化和工业化的融合,希望以信息化带动工业化、以工业化促进信息化。再到 2016年《“十三五”国家信息化规划》的发布,正式将“数字中国建设卓有成效”作为“十三五”期间信息化工作的总体目标。此后,我国的数字化建设进入全面加速期,一方面是我国数字领域的基础设施建设日渐完备,从信息网络到数据中心再到硬件设备,综合水平和发展速度都处于世界领先水平,2019 年 5G 应用正式迈入商用阶段;另一方面,在顶层设计上,我国数智化发展的路径和架构也在不断完善。《国民经济[1] 在“数实融合的第三次浪潮”——2023 新经济智库大会上的发言7 十大“双实企业”标杆和社会发展第十四个五年规划和 2035 远景目标》中,将“加快数字化发展,建设数字中国”单独成篇。2020 年后关于数字化、数字中国的相关政策更是密集出台,比较有代表性的有国务院发布的《“十四五”数字经济发展规划》、工业和信息化部发布的《“十四五”智能制造发展规划》和《“十四五”信息化和工业化深度融合发展规划》等。可以看到,我国的数字化改革一直与工业和制造业深度绑定,经过这些年的整体发展已驶入深水区。所谓深水区,代表数字化改革不再停留在企业自身某个环节、流程或某个行业的数字化转型,而是面向整个产业链,充分发挥出了数字化、智能化的要素价值。也就是说,当前的数字化已经迭代到了数智化阶段。相较于数字化,一字之变的数智化,其“智”体现在以人工智能技术为抓手,从简单的机器自动化变为万物可联可通的智能化;体现在通过智能化驱动创新业务模式,将传统产品数字化或数字化产品和服务,使之转型成的新增长引擎;体现在数字化技术能与不同业务场景深度融合,打造数字化原生场景。 8数实融合 焕新动能以实赋实:实体企业如何“智”变2022 年党的二十大报告中强调,要把发展经济的着力点放在实体经济上,同时指出要“加快发展数字经济,促进数字经济和实体经济深度融合,打造具有国际竞争力的数字产业集群”。《“十四五”数字经济发展规划》中也提到,数字经济发展要“以数据为关键要素,以数字技术与实体经济深度融合为主线,协同推进数字产业化和产业数字化,赋能传统产业转型升级,培育新产业新业态新模式。”根据工信部发布的数据显示,在数字技术与制造业的渗透融合上,我国工业互联网产业规模在 2023 年一季度突破了 1.2 万亿元;截至 2023 年 6 月全国工业企业的关键工序数控化率已达到 60.1%,数字化研发设计工具普及率达到了 78.3%,这代表“数字化”已普遍走入制造业。但“数实融合”并非简单的数字化呈现,更多的是将数字生产要素通过智能化手段使其发挥出最大能效。这在制造业领域更为凸显,因为智能制造不能靠单个企业9 十大“双实企业”标杆的转型就能做到,它需要上下游的支持,只有合作伙伴实现了数智化,整个产业链才能更加高效。因此,在数智化转型上,企业要做的一方面是通过数智化转型为自身带来效益,此外还要实现对其他实体经济的价值溢出。这是一场已在进行中的深刻变革,它隐藏在企业的车间、生产线、实验室及研究院里。从时间轴来看,我国企业最早进行全面数字化转型大都始于本世纪第一个十年前后,差不多同一时间,美国和德国提出了工业互联网和工业 4.0 的概念,从转型升级的成果看,我国整体上较欧美国家还存在一定差距,但从头部企业看,其数智化水平在全球范围内已处于领先地位。工信部发布的数据显示,在数字技术与制造业的渗透融合上 ·我国工业互联网产业规模在 2023 年一季度突破了 1.2 万亿元 ·截至 2023 年 6 月全国工业企业的关键工序数控化率已达到 60.1% ·数字化研发设计工具普及率达到了 78.3% 10数实融合 焕新动能[1] 《人工智能,赋能智慧城市的主战场》,黄奇帆,瞭望新闻周刊,2023 年 25 期[2] 市值 100 亿人民币是指在 A 股和港股上市,截至 2023 年 11 月 30 日市值在 100 亿以上的制造业企业双实企业穿透“数实融合”核心价值国内首次:275
[中国企业家]:十大“双实企业”标杆数据报告:数实融合 焕新动能,点击即可下载。报告格式为PDF,大小6.02M,页数42页,欢迎下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