普华永道发布《转型金融白皮书》:根植绿色基因,探寻转型金融最优解
转型金融白皮书— 中国金融机构绿色低碳可持续发展之路3尽管碳中和会使得全国经济在中长期受益,我们也应该高度关注在特定产业、地区所面临的转型阵痛,更多地利用市场化手段来推动“有序”转型,采用“公平”转型的模式来减少失业等转型的副作用。建议从以下方面推动构建转型金融的框架:明确转型技术路径,制定转型金融标准,包括转型技术路径和准入门槛;建立转型认证和信息披露的体系;创新转型金融产品,满足不同类型的转型企业和路径的融资需求;设置适当的激励机制,加强转型金融领域的国际合作等。——《当代金融家》杂志专访中国金融学会绿色金融专业委员会主任马骏习近平总书记强调,碳达峰碳中和工作要“坚持降碳、减污、扩绿、增长协同推进”,“要立足我国能源资源禀赋,坚持先立后破、通盘谋划”。今年2月,二十国集团(G20)财长与央行行长会议提出,各方应“发展转型金融以支持有序绿色转型”。转型金融是“双碳”目标下,金融行业贯彻“创新、协调、绿色、开放、共享”新发展理念、服务国家“双碳”目标的重要抓手,也是金融机构有序推动业务低碳转型的重要举措。金融业应密切关注转型金融政策导向与业务趋势,加强转型路径的前瞻性研究与业务模式的交流,创新金融产品和服务,支持经济社会实现低碳绿色转型。——中国工商银行现代金融研究院副院长殷红转型金融不仅是有序推进“双碳”工作,实现产业升级和经济平稳运行的重要手段,也是各类金融机构落实自身碳中和行动方案的重要任务之一。金融支持实体经济在转型金融的话题上得以充分体现。深入研究实体经济的低碳转型方向和节奏是发展转型金融的关键,要分行业明确客户的转型挑战,在此基础上确立转型标准和产品体系。此外,机构应加强管理机制建设,从流程优化、风险控制等方面做好准备;加强资源整合,提升数据在支持客户以及机构自身低碳转型中的价值。——普华永道中国区域经济及金融业主管合伙人张立钧引言4本文主要作者包括普华永道转型金融工作组成员:倪清、王建平、吴倩、李楠、金秀芳、王婉珏。由衷感谢专家团队给予的帮助,包括:殷红(工商银行)、康立(工商银行)、刘嘉龙(北京绿金院)、陈晖(寰宇普惠)、朱宇(普华永道)、叶少宽(普华永道)、张挺(普华永道)、李波(普华永道)、郝帅(普华永道)。致谢目录摘要6第1章转型金融的发展背景与内涵71.1 低碳转型成为全球经济发展趋势81.2 服务和引领低碳转型是中国金融高质量发展的重要任务101.3 转型金融的概念和特征11第2章金融机构面临的机遇与挑战142.1 金融机构面临广阔低碳投融资机遇152.2 产业客户低碳转型给金融机构带来的挑战18第3章转型金融实施路径193.1 设定转型金融战略目标213.2 设计转型金融战略举措223.3 落实转型金融支撑保障23第4章客户与产品服务244.1 参考行业通用标准,逐步建立机构转型金融框架264.2 围绕低碳转型业务场景,提供转型金融服务284.3 构建转型金融客户画像,加强客户信息收集294.4 加强模式创新,多方协同提供转型金融服务30第5章风险管理315.1 识别重点行业转型风险影响,制定行业政策指引325.2 精细化、标准化的气候风险管理工具建设与嵌入345.3 建立长期性的风险管理思路,推动风险管理流程优化37第6章碳排放管理386.1 加强碳盘查与减排管理,促进机构运营低碳转型396.2 强化投融资碳核算,量化转型金融环境效益406.3 科学设置机构净零目标,明确行动方案与职责分工41第7章数据与系统管理437.1 夯实数据基础,强化数据积累和数据资源整合447.2 完善数据质量管控,提升数据价值457.3 实现功能传送,建设系统平台45第8章信息披露与报告478.1 监管要求提升488.2 资本市场关注498.3 提升机构转型金融信息披露50展望52附件:国内外金融机构绿色及低碳转型实践536虽然中国正面临复杂多变的宏观形势,饱受疫情的严峻考验,解决气候变化带来的负面影响仍然是我们持续关注且不能有丝毫懈怠的一项长期重要工作。极端灾害频频发生、动植物遭受迫害、地球生态承载力已近极限,资源能源利用模式的转变是全球经济发展的必然趋势。短短一年时间里,中国宣布碳达峰碳中和(即“双碳”目标),初步搭建了“1+N”的政策体系,不仅明确了短中长期目标,而且提出更加详细的《2030年前碳达峰行动方案》。碳达峰碳中和成为中国中长期发展的重要框架。服务和引导低碳转型企业行为和经济活动是金融机构落实“双碳”目标的重点任务。实现碳达峰碳中和离不开金融的支持,相关投融资需求的大幅增长将为金融机构带来新的业务机会, 同时也伴随着新型的风险暴露和不断变化的市场挑战。金融支持碳达峰、碳中和需要充分认识能源转型、产业结构调整的艰巨性、复杂性,需要处理好发展和减排的关系、解决短期问题与实现中长期愿景的关系。转型金融是有序推进“双碳”工作,实现产业升级和经济平稳运行的重要手段。转型金融的支持对象既包括具有低碳、减碳效应的项目或活动,也包括建立了明确减碳目标(例如,与《巴黎协定》目标一致)和实施路径的主体。本白皮书将从金融机构的视角出发,在阐述“转型金融”内涵与发展背景的基础上,围绕“转型金融发展框架”提出金融机构发展转型金融的行动建议,包括:•规划层面:搭建金融机构发展转型金融的规划或策略框架,明确重点举措和配套保障措施,促进战略协同、提升机构的统筹和落地能力。•客户与产品服务层面:通过参考行业通用标准逐步制定机构转型金融框架、深入分析转型业务场景、明确转型金融客户画像以及开展业务模式创新,提升金融机构服务客户与创新产品的能力。•风险管理层面:制定行业政策指引,加强转型风险动态评估与分类,积极开展情景分析与气候风险压力测试,优化管理流程,建立长期、全面的气候风险管理体系。•碳排放管理层面:在加强机构碳核算与运营减排的同时,强化投融资资产的碳核算与管理,推进金融机构整体的净零排放。•数据与系统层面:夯实数据基础,强化数据积累和数据资源整合、完善数据质量管控,提升数据价值、通过构建转型金融服务平台系统赋能业务的发展。•信息披露层面:加强利益相关方沟通,完善机构的气候相关数据收集、管理与环境效益测算,加强行业交流,多渠道透传机构发展转型金融的目标、策略与成效。国内外诸多机构在竞相发展绿色金融的同时,开始研究和积极探索低碳转型的路径。本白皮书选取了七个案例展示金融机构如何开展低碳转型实践,供参考借鉴。摘要转型金融的发展背景与内涵第一章8为应对全球气候变化、控制温室气体排放,必须实现深度碳减排。2015年,《巴黎协定》明确了气温控制的“硬指标”,即将全球平均气温升幅控制在低于2℃之内,并努力限制在1.5℃之内1。多个研究显示距离这一目标,全球的减排努力还远远不够。联合国环境规划署《2021年排放差距报告》指出:为了在本世纪末将全球温升控制在1.5℃以下,世界需要在未来8年将每年的温室气体排放量减半2。普华永道“2021净零排放经济发展指数”指出3,为实现1.5℃的目标,碳强度平均每年需要下降12.9%,大约是2020年(2.5%)的五倍(图表1)。近期政府间气候变化专门委员会(IPCC)发布的系列报告也对全球和地区层面气候影响做出了最新的科学性分析4。1.1 低碳转型成为全球经济发展趋势现行政策
普华永道发布《转型金融白皮书》:根植绿色基因,探寻转型金融最优解,点击即可下载。报告格式为PDF,大小17.19M,页数61页,欢迎下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