深度盘点2017年信用违约与负面事件:穿越雷区
请务必阅读正文之后的免责条款部分 [Table_MainInfo] [Table_Title] 2018.04.02 穿越雷区 ——深度盘点 2017 年信用违约与负面事件 [Table_Author] 覃汉(分析师) 高国华(分析师) 010-59312713 021-38676055 qinhan@gtjas.com gaoguohua@gtjas.com 证书编号 S0880514060011 S0880515080005 本报告导读: 2018 年是信用风险大年。我们对 2014 年来中国信用债市场违约事件进行梳理,并对2017 年新增 10 例违约案例和信用负面事件进行回顾分析,通过总结历史经验教训,为投资者做好 18 年信用风险筛查提供参考。 摘要: [Table_Summary] 2014 年以来信用债违约概览。自 2014 年债券市场“零违约”神话打破后,个券违约事件已逐步进入常态化趋势。截止 18年 3 月初,信用债市场共有 164 只个券发生违约事件,涉及67 个违约主体,涉及违约金额 992 亿。17 年随着经济形势好转,违约主体和债券数量均大幅下降,新增违约发行人 10家,违约债券共 49 只 393 亿元。 回顾和盘点 2017 年 6 家新增违约主体:华盛江泉、弘昌燃气、五洋建设、丹东港、保千里、亿利集团(技术违约);以及 4 家信用负面事件主体:西王、魏桥、万达和乐视。 17 年违约特征与经验总结: 1)新增违约主体(剔除私募债、ABS 和技术性违约外)均为回售违约。18 年需关注城投、房地产、公司债等回售风险。 2)新增违约和负面发行人均为民企或中外合资企业。 3)前期投资激进、高溢价收购、过度负债的企业值得警惕。除传统负债率指标外,还需特别关注如关联方资金占用与担保、受限资产、债市融资头寸占比等指标。 4)民企公司治理和控制人风险需更加重视。应关注财报质量、大股东股票质押比、关联交易、重大重组收购,失信执行、未决诉讼、负面新闻,以及股价和债券价格异动等。 5)关注对外担保引发的或有债务风险。18 年中小企业破产和债务违约概率上升。担保代偿加剧自身信用风险。 6)担保和增信作为第二还款来源有局限性,以农林牧渔作抵押物,集中变现存在困难。投资者对担保、抵质押等增信要持有谨慎态度。 债券研究团队 覃 汉(分析师) 电话:010-59312713 邮箱:Qinhan@gtjas.com 证书编号:S0880514060011 刘 毅(分析师) 电话:021-38676207 邮箱:Liuyi013898@gtjas.com 证书编号:S0880514080001 高国华(分析师) 电话:021-38676055 邮箱:Gaoguohua@gtjas.com 证书编号:S0880515080005 肖成哲(分析师) 电话:010-59312783 邮箱:xiaochengzhe@gtjas.com 证书编号:S0880517080001 王佳雯(研究助理) 电话:021-38676715 邮箱:wangjiawen@gtjas.com 证书编号:S0880117080024 [Table_Report] 相关报告 《可转债快速入门小手册》 2018.02.05 《金融严监管下的 2017 年理财年报总结》 2018.02.05 《油价对不同化工行业盈利的影响机制探讨》 2018.01.29 《揭开“债券做空”的神秘面纱》 2018.01.22 《行业浴火重生,龙头剩者为王》 2018.01.15 专题研究 债券研究 债券研究 证券研究报告 专题研究 请务必阅读正文之后的免责条款部分 2 of 35 2018 年是信用风险大年。年初以来已有亿阳集团、富贵鸟、神雾环保、华信等多起负面信用事件冲击。在严监管和打破刚兑大趋势下,新增违约主体数量或将进一步上升,我们对 2014 年以来中国信用债市场违约事件进行梳理,并对 2017 年新增 10 例违约案例和信用负面事件进行回顾分析,通过总结历史经验教训,为投资者做好 18 年信用风险筛查提供参考。 1. 2014 年以来信用债违约事件概览 1.1. 2014 年至今债券违约事件概览统计 自 2014 年债券市场“零违约”神话打破后,个券违约事件已逐步进入常态化趋势。截止 18 年 3 月初,根据 wind 统计,信用债市场共有 164只个券发生违约事件,涉及 67 个违约主体,涉及违约金额 992 亿。 从时间分布看,2014 年仅有非国有的民企发生违约,新增违约主体 5家,违约债券数量 6 只,涉及规模 13 亿。2015 年以保定天威、中钢集团为代表的央企和央企子公司也打破刚兑,全年新增违约主体 20 家,存续和新增违约债券 23 只,涉及规模 126 亿。2016 年,以广西有色、东特钢、川煤为代表的地方国企也发生违约,全年新增违约主体 31 家,违约债券 78 只,涉及违约规模达 393 亿。2017 年,随着经济形势好转,违约主体和债券数量均大幅下降,新增违约发行人 10 家,违约债券共计 49 只 393 亿元。截止目前,仅剩城投平台尚未发生过债券违约。 图 1:2014 年以来每月违约债券规模分布 图 2: 2014 年至今新增违约主体和违约债券规模合计 0204060801001202014/32014/52014/72014/82015/12015/22015/32015/42015/52015/72015/82015/92015/102015/112015/122016/12016/22016/32016/42016/52016/62016/72016/82016/92016/102016/112016/122017/12017/22017/32017/42017/52017/62017/72017/82017/92017/102017/112017/122018/12018/22018/3银行间市场违约规模交易所市场违约规模其它交易场所违约规模 520311016237849801002003004005000204060801002014年2015年2016年2017年2018年新增违约主体数量违约债券数量(只)违约债券规模(亿,右) 资料来源:Wind,国泰君安证券研究 资料来源:Wind,国泰君安证券研究 从企业性质看,在 62 家违约主体中,中央国企有 4 家,地方国企有 7家,国有性质企业合计占到 17.7%;民营企业有 41 家,占比达 66.1%;此外,还有中外合资企业 3 家,集体企业和外资企业各 1 家。 但是,从各类企业违约金额占比的分布看,4 家中央国企违约金额 96亿,占比 9.7%;7 家地方国企债券违约总额 215.9 亿,占比 21.8%,国 专题研究 请务必阅读正文之后的免责条款部分
[国泰君安]:深度盘点2017年信用违约与负面事件:穿越雷区,点击即可下载。报告格式为PDF,大小2.03M,页数35页,欢迎下载。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