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时代培育新动能:2021年“专精特新”发展蓝皮书
前 瞻 产 业 研 究 院 出 品新时代培育新动能:2021年”专精特新”发展蓝皮书“专精特新”发展概述01“专精特新”发展现状02“专精特新”区域发展现状03CONTENTS目录“专精特新”发展前瞻0401“专精特新”发展概述1.1 “专精特新”概念解读1.2 “专精特新”发展地位1.3 “专精特新”发展背景1.1 概念解读:专业化、精细化、特色化、新颖化资料来源:工信部;李望民《专精特新之路》 前瞻产业研究院整理专精特新新专精特专精特新主要特征:产品用途的专门性、生产工艺的专业性和技术的专有性专业化主要特征:工艺技术的精深性、精巧性,产品的精致性、精细性、精确性和精美性精细化主要特征:产品的独特性、独有性、独家生产经营性,具有区别于其它同类产品的独立属性特色化主要特征:产品(技术)的创新性、先进性和功能的新颖性,比传统产品具有更高的技术含量、更大的附加值、更好经济效益和更加显著的社会效益新颖化专精特新,即“专业化、精细化、特色化和新颖化”,“专精特新”企业,是指具有“专业化、精细化、特色化、新颖化”特征的中小工业企业。“专精特新”的灵魂是创新,底蕴是科技实力。“专精特新”概念于2011年7月由工信部首次提出,随后在《“十二五”中小企业规划》中也提出将“专精特新”作为中小企业转型升级的重要途径;2018年末,工信部开展了首批“专精特新”小巨人企业培育工作;2021年7月末,中央政治局会议首提发展“专精特新” 中小企业;2021年9月,北京交易所宣布设立,其核心是为“专精特新”中小企业服务。1.2 发展地位:已逐步上升为国家级战略20112018201320212021“专精特新”概念首次提出《中国产业发展和产业政策报告(2011)》《“十二五”中小企业规划》中小企业“专精特新”首次部署《关于促进中小企业“专精特新”发展的指导意见》首批“专精特新”小巨人工作开展《关于开展专精特新“小巨人”企业培育工作的通知》中央政治局会议首提“专精特新”7月,政治局会议首提发展“专精特新” 中小企业设立北交所:服务“专精特新”中小企业9月,国家主席习近平在全球服务贸易峰会上发言:继续支持中小企业创新发展,宣布设立北京交易所资料来源:工信部 前瞻产业研究院整理中小企业是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的生力军。目前,我国中小企业数量超过4000万家,占企业总数的99%,是市场主体中数量最大、最具活力的企业群体。2018年末,中小企业、个体工商户贡献了全国50%以上的税收,60%以上的GDP,70%以上的技术创新成果和80%以上的劳动力就业。1.3.1 发展背景-内因:我国中小企业规模庞大、贡献突出税收贡献GDP贡献技术创新成果贡献就业贡献2018年末中国中小企业、个体工商户对经济社会发展的贡献资料来源:工信部 前瞻产业研究院整理注:截至2021年10月,官方暂未公布最新数据中小企业是我国经济发展的重要主体,但往往处于产业链弱势地位。面对宏观经济下行、去杠杆、去产能等因素的影响,中小企业经营压力加大。2020年以来,中小企业发展指数总体下行,截至2021年第三季度,发展指数仍未恢复至2020年以前的水平。1.3.1 发展背景-内因:我国中小企业经营压力加大92.892.792.993.193.293.1939393.192.892.892.78285.586.88787.587.286.72017Q1 2017Q2 2017Q3 2017Q4 2018Q1 2018Q2 2018Q3 2018Q4 2019Q1 2019Q2 2019Q3 2019Q4 2020Q1 2020Q2 2020Q3 2020Q4 2021Q1 2021Q2 2021Q32017-2021年中国中小企业发展指数运行图资料来源:中国中小企业协会 前瞻产业研究院整理我国制造业“大而不强”,自“制造强国战略”实施以来,制造业正由“三低一弱”走向“三高一强”,其中,技术创新是发展关键。中小企业作为制造业产业链中的重要参与者,对市场需求反应灵敏,适应需求进行创新的愿望强烈,是创新的主力军和重要源泉,据工信部数据显示,占全国企业总数99%的中小企业提供了大约65%的发明专利,75%的企业创新和80%以上的新产品开发。1.3.1 发展背景-内因:制造业短板突出、“制造强国”亟待建设资料来源:工信部 前瞻产业研究院整理65%发明专利75%企业创新80%新产品开发低附加值低技术含量低质量弱品牌高附加值高技术含量高质量强品牌2019年中国中小企业的创新贡献注:截至2021年10月,官方暂未公布最新数据构建“国内国际双循环”发展格局,根本要求是提升供给体系的创新力和关联性,解决各类“卡脖子”和瓶颈问题,畅通国民经济循环。通过扶持专精特新中小企业、提升科技创新能力,是服务“双循环”格局的重要举措。1.3.1 发展背景-内因:服务“国内国际双循环”发展格局分配流通生产消费• 现代流通体系(要素、新技术主体等)• 初次分配(提高就业、劳动报酬)• 再分配(个税改革、转移支付)• 科技创新(产业链补短板、锻长板)• 全面促进消费(绿色消费、新型消费等)• 拓展投资空间(短板投资、新兴产业投资等)进出口协同发展提高国际双向投资水平• 推进同线同标同质;• 促进进口来源多元化• 创新发展服务贸易等• 更大力度吸引和利用外资• 全面优化外商投资服务• 加快金融、咨询、法律等生产性服务业国际化发展国内大循环国际大循环实行高水平对外开放吸引全球资源要素资料来源:前瞻产业研究院整理当前,全球产业竞争格局正在发生重大调整,受全球经济下行、疫情冲击等因素的影响,国际贸易保护主义抬头、全球贸易摩擦加剧。例如,近年来美国加紧了对我国在高科技领域的制裁和打压,为使中国高科技发展与美国“脱钩”,其对华高技术出口管制、供应链连环打击方面在范围、影响、剧烈程度上都达到空前新高。1.3.2 发展背景-外因:全球贸易摩擦加剧、外部环境动荡中兴事件:因指控中兴通讯违规向伊朗出售美国禁运设备,美国对中兴通讯开出了史上对企业最严格的处罚012018年6月“实体名单”事件:限制美国的企业购买对国家安全构成风险的企业所提供的信息与通讯技术和服务;并将华为及其70家附属公司列入出口管制“实体名单”022019年5月芯片“断供”事件:美国商务部公布新规,试图“切断”对华为的芯片供应,要求使用美国软件和技术的半导体供应商在向华为出售产品之前,必须获得美国政府发放的许可证032020年5月资料来源:前瞻产业研究院整理美国在高科技领域制裁中国的典型事件“中兴事件”爆发后, 2018年4月19日,《科技日报》以“是什么卡了我们的脖子”为题,推出了一组由35篇报道组成的专栏,系统性地向公众介绍了我国在哪些核心、关键领域还受制于人。1.3.2 发展背景-外因:高新科技发展遭遇“卡脖子”(一)序号卡脖子技术“卡”点1光刻机加工精度十几纳米,同步运动工作台误差2纳米以下2光刻胶成分复杂,工艺技术难以掌握3芯片精度不够,高速光电芯片空白4真空蒸镀机误差精度在5微米以内5手机射频器件4G射频芯片空白,电路设计复杂,滤波器和晶体震荡器性能指标不足,材料性能不理想6高端电容电阻用于消费级、大批量生产的一致性不够。多层片式陶瓷电容层数不足,材料
[前瞻产业研究院]:新时代培育新动能:2021年“专精特新”发展蓝皮书,点击即可下载。报告格式为PDF,大小59.49M,页数54页,欢迎下载。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