亚洲产业链:现状、演变与发展趋势

《国际经济评论》亚洲产业链:现状、演变与发展趋势*李颖婷崔晓敏本文基于传统贸易和增加值贸易数据,讨论了亚洲产业链的现状、演变及发展趋势。过去二十多年间,亚洲产业链快速崛起,带动全球产业链从“亚太—欧非”两极模式逐步演变为“三足鼎立”的局面。亚洲产业链具备资源禀赋多样化、制造业层级梯度化、区域内贸易往来密切等特征。区域内劳动密集型产业及生产过程呈现国别“雁阵”的演变轨迹,但技术密集型产业仍主要由发达经济体掌控。2008 年后兴起的逆全球化浪潮,对亚洲产业链既有总量上的负面影响,又加速其内部结构调整。新冠肺炎疫情进一步强化了已有变化趋势。在内外因素的合力下,亚洲产业链将向多元化和区域化推进,区域内产业关系将更趋于互补,各国有望在高科技领域加强合作。关键词:亚洲产业链 逆全球化 多元化和区域化随着科技的进步和贸易成本的不断下降,以中间品贸易和跨国公司为载体的全球产业链快速发展。[1]从一个经济体单独制造到多个经济体协同以及生产要素在世界范围的再配置,全球产业链成为 20 世纪 70 年代以来世界经济最重要的发展之一。各经济体根据自身资源禀赋和技术水平,融入全球化生产分工。发达经李颖婷系中国社会科学院大学(研究生院)博士研究生,Email:yingtingli95@163.com;崔晓敏系中国社会科学院世界经济与政治研究所助理研究员。*本文系中国社会科学院青年科研启动项目“开放市场下的经济结构转型和出口份额”的阶段性成果。感谢匿名审稿人和编辑部提出的宝贵建议,当然文责自负。[1] 产业链、供应链和价值链是三个相互联系但未被清晰界定的概念。贺俊在“从效率到安全:疫情冲击下的全球供应链调整及应对”一文中提及:价值链是指研发、制造、销售等创造价值的活动;供应链强调企业间产品或服务的投入产出关系或上下游关系。狭义的产业链包括价值链和供应链两个方面,而广义的产业链除了狭义产业链外,还包括产业间的关系。因此,本文采用的产业链概念泛指亚洲主要经济体内部和之间的价值创造和投入产出关系。贺俊:“从效率到安全:疫情冲击下的全球供应链调整及应对”,《学习与探索》,2020 年第 5 期,第 79~89 页。145济体将一部分生产工序外包到发展中经济体,一方面充分利用当地的资源优势扩大生产,另一方面为服务不断成长的发展中经济体提前布局。发展中经济体通过承接外包工序,一方面促进就业并带动经济增长,另一方面学习并积累本国产业发展所需的资本和技术。随着全球产业链日益复杂化,产业链上的生产和供应商与最终消费者之间的关系,无法通过传统的进出口贸易指标进行解读。因此,有必要基于产业链分析方法,重新梳理各国和地区的资源禀赋与贸易结构的关系。在近五十年的发展中,全球产业链经历了从早期的快速发展,到 2008 年全球金融危机后逆全球化涌动的转变。1970 年以后,全球化生产开始兴起,贸易的目的不仅为了满足当地消费,以进口促出口、以各国优势资源服务全球市场的生产方式开始萌发。同时,全球化生产的重要性日益突出,并得到多国的普遍认同。然而,在快速发展之后,全球产业链的增加值占比出现回落。根据约翰逊和诺格拉的核算,1970-1980 年全球出口中的增加值占比从 80% 以上降至 75% 以下,1980-1990 年平缓回升,1990 年以后持续快速下降,从 1990 年的 77% 左右下降至 2008 年的 65% 左右。[1]2008 年全球金融危机使得欧美发达国家经济衰退、国际贸易往来下降。特别是 2011 年之后,七国峰会(G7)国家与主要新兴经济体在产业链中的参与度明显下降。尽管全球产业链在 2017 年回暖,但并未恢复到 2008 年全球金融危机前水平。[2]2018-2019 年中美贸易摩擦加剧,全球经济不确定性大幅上升,加速了全球产业链的调整进程。2020 年新冠肺炎疫情暴发,进一步引发各国对产业链稳定性和安全性的广泛担忧,加速了一些经济体对医疗、高科技等关键产业全球生产据点布局的调整。《2017 年全球价值链发展报告》将全球产业链按照地理分布划分为亚洲、欧洲、北美等几个部分,其中“亚洲工厂”是以东亚、东南亚和南亚为核心的区域产业链,“欧洲工厂”是以欧洲国家为主体的区域产业链,“北美工厂”是以美国、加拿大和墨西哥为核心的区域产业链。[3]欧洲和北美国家多为发达经济体,主要负责高技术产品和科研创新;亚洲有较多发展中经济体,其主要负责初级产[1] Johnson, R. C., and Noguera G., “Fragmentation and Trade in Value Added over Four Decades”, No.w18186, National Bureau of Economic Research, 2012.[2] World Trade Organization, “Global Value Chain Development Report 2019: Technological Innovation,Supply Chain Trade, and Workers in a Globalized World”, April 15, 2019. 2000-2017 年区域内增加值贸易数据均采用《2019 年全球价值链发展报告》的测算结果。[3] World Trade Organization, “Global Value Chain Development Report 2017: Measuring and Analyzing theImpact of GVCs on Economic Development”, 2017, https://openknowledge. worldbank. org/handle/10986/29593License: CC BY 3.0 IGO[2020-03-20].李颖婷崔晓敏146 International Economic Review品和低技术加工品生产,但中国、日本和韩国等少数亚洲经济体在部分高科技产品上也扮演了重要角色。过去二十年,全球产业链最大的变化来自亚洲,亚洲最大的变化则来自中国。一方面,区域内贸易的重要性不断增加,这一现象在亚洲最为明显。[1]2000-2017 年,亚洲产业链的区域内增加值贸易在总贸易中的占比从 40.3% 提高至 46%。[2]另一方面,北美、欧洲与亚洲产业链间的联系不断增强。2000-2017年,北美和欧洲总体的区域内增加值贸易占比下降,但是与亚洲产业链的贸易联系逐渐增强。中国逐步成长为亚洲产业链的枢纽,并与北美和欧洲产业链(分别以美国和德国为枢纽)保持密切的贸易往来关系。20 世纪 30 年代,日本经济学家赤松要(Akamatsu)在研究日本棉纺织业的产业形态时发现,出口刺激了对纺织机械和纺织器具的需求,使轻工业带动重工业,形成“产业雁阵”。[3]这一理论后来被用于描绘亚洲区域内产业链演变进程。具体而言,日本作为领头雁率先实现工业化,之后将劳动密集工业转移到其他亚洲经济体,并且在 20世纪 60-70年代带动“亚洲四小龙”(中国香港、中国台湾、新加坡和韩国)的经济发展,在 20 世纪 80-90 年代带动“亚洲四小虎”(泰

立即下载
互联网
2021-05-17
社科院
16页
0.72M
收藏
分享

[社科院]:亚洲产业链:现状、演变与发展趋势,点击即可下载。报告格式为PDF,大小0.72M,页数16页,欢迎下载。

本报告共16页,只提供前10页预览,清晰完整版报告请下载后查看,喜欢就下载吧!
立即下载
本报告共16页,只提供前10页预览,清晰完整版报告请下载后查看,喜欢就下载吧!
立即下载
水滴研报所有报告均是客户上传分享,仅供网友学习交流,未经上传用户书面授权,请勿作商用。
相关图表
图 2 中国香港服务能力下降对佣金的影响(亿美元)
互联网
2021-05-17
来源:中国香港对中国内地经济贡献评估
查看原文
表 9 中国香港对中国内地经济贡献及占比(亿美元,%)
互联网
2021-05-17
来源:中国香港对中国内地经济贡献评估
查看原文
表 8 中国香港向中国内地企业提供金融服务获得的佣金(亿美元)
互联网
2021-05-17
来源:中国香港对中国内地经济贡献评估
查看原文
表 7 中国内地企业募资数量及占总量比重
互联网
2021-05-17
来源:中国香港对中国内地经济贡献评估
查看原文
表 6 中国香港从服务中国内地直接投资中获得的利润(亿美元)
互联网
2021-05-17
来源:中国香港对中国内地经济贡献评估
查看原文
表 5 中国内地和中国香港之间的直接投资分类(亿美元)
互联网
2021-05-17
来源:中国香港对中国内地经济贡献评估
查看原文
回顶部
报告群
公众号
小程序
在线客服
收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