数字经济在抗击新冠肺炎疫情中的作用与问题
!"#$%&'()*+,-./0123!IDF Working Paper Series NO.IDFWP2021001456 78 9:!数字经济在抗击新冠肺炎疫情中的作用与问题:一个文献综述 !"!!!"#!"#$%&'()*+,-./0123456789:;<=>?@ABCDEFGH:IJKLMN@OAPQRSKTNU;<V5WXYZ34IJ[\]^_D`abc:deKfg5hi@Djklmnfg:opKNU;<Vqrst[\uvw34xYZ34IJ^_DHydez={|}:~•€•Xvw34:‚ƒ„…X†‡34:Nnˆ‰x5I34:Š‹Œ•lŽ•fg•‘5NU’“”•–—X˜3™š›œ•žXtŸ ¡¢£¤¥¦NU;<Vf§34¨©¥ª:«¬i@D-®K¯•ªD°±:5²³´lµ$%&#!#'(¶NU;<¶NU·¸¶LNnµ一、引 言 2019 年年底开始爆发的新型冠状病毒肺炎疫情,迅速蔓延至中国所有省份,到 2020 年7 月余底已致全国 8 万余人感染,病亡 4600 余人。这次新冠肺炎疫情,是新中国成立以来在中国发生的传播速度最快、感染范围最广、防控难度最大的一次重大突发公共卫生事件①。虽然到 2020 年 3 月底疫情在中国本土的传播已经被基本阻断,但在全球已经发展成一个大流行病(Pandemic),并且是 1918 年大流感以来的全球最大疫情(Correia et al.,2020;Barro et al.,2020)。疫情不仅严重危害民众身心健康,还在短时期内对全球各国的经济运行造成 *郭峰,上海财经大学公共经济与管理学院、北京大学数字金融研究中心,邮箱:guo.feng@mail.sufe.edu.cn。本文是上海市哲学社会科学规划课题“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冲击下的灵活就业:基于大数据方法的监测与分析”(批准号:2020BJB004)、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青年项目“新冠肺炎疫情对线下微型商户的短期冲击与中长期影响研究:来自金融科技公司大数据的证据”(批准号:72003214)的阶段性成果。本文得益于与王靖一、王雪等人的讨论,特此致谢,文责自负。本文即将发表于《产业经济评论》2021 年第 1 期。 ① 习近平总书记在 2020 年 2 月 23 日召开的《统筹推进新冠肺炎疫情防控和经济社会发展工作部署会议》会议上对本次疫情的定性,http://cpc.people.com.cn/n1/2020/0223/c64094-31600380.html。 NO.IDFWP2021001(总第 23 期) 2 严重冲击,目前所有国家的所有行业都在遭遇疫情的影响(Chen et al.,2020;Atkeson,2020)。而且,新冠肺炎疫情对经济运行的影响,不仅仅限于疫情本身,更重要的是为应对疫情而采取防控措施(封城、封街、断路、闭户等),对很多经济活动按下了暂停键。在这种新冠疫情式危机(陆岷峰,2020)中,尽管大多数行业在面临如此剧烈的疫情冲击的时候,只有招架之势,而无还手之力,但仍然有少部分业态可以逆势而上,为减缓疫情对经济社会的冲击发挥了一些非常独特的作用。在这些逆势而上的业态当中,数字经济(包括数字金融),就是其中的一个重要领域。 本次新冠肺炎疫情是数字经济时代的第一场大疫。根据 2016 年 G20 杭州峰会通过的《二十国集团数字经济发展与合作倡议》,所谓“数字经济”,是指以使用数字化的知识和信息作为关键生产要素、以现代信息网络作为重要载体、以信息通信技术的有效使用作为效率提升和经济结构优化的重要推动力的一系列经济活动。在数字经济时代,互联网、云计算、大数据、物联网、金融科技与其他新的数字技术应用于信息的采集、存储、分析和共享过程中,改变了社会互动方式,包括在面对疫情时的应对方式。例如,在 2003 年非典时期,国内外虽然不能说完全没有数字经济,但其体量与现在是不可同日而语的:淘宝平台 2003 年6 月才上线,微信和支付宝当时更是毫无踪迹,而到 2020 年,网购已经占中国全社会零售总额的 20%以上。如果说从 100 年前开始,石油成为现代社会最重要的大宗商品,那么 100年后,数据已经成为现在数字经济时代最重要的大宗商品和促进经济发展的关键生产要素之一。2019 年 11 月召开的中共十九届四中全会首次提出将数据作为生产要素参与收益分配。为控制疫情导致的传统生产生活方式的暂时停顿,对石油等传统产业造成了极大的影响,但数字经济在疫情期间却取得了难得的发展机遇。例如,2020 年一季度,受疫情影响,餐饮消费同比下降 46.8%,但同期网上消费中,吃类商品同比增长 32.7%;同样的,在第一季度全国 GDP 同比下降 6.8%的情况下,信息传输、软件和信息技术服务业增加值同比增长了 13.2%,同时电子商务服务投资也增长了 39.6%。实际上,根据吕本富(2020)的总结,抗疫催生了24 个数字经济新业态。而且,这些数字经济的发展,不仅本身对冲了疫情对经济的总体冲击,而且为其他行业,以及政府和居民对抗疫情,缓解疫情冲击,创造了条件。对此本文进行详细的综述。 过去一些年,数字经济以及数字金融的发展对国民经济发展产生了深远的影响(Goldfarb and Catherine,2019;黄益平和黄卓,2018)。随着数字经济和数字金融的深入发展,数字经济和数字金融服务已经广泛渗透到我们生产生活的方方面面(Chen,2016,黄卓 NO.IDFWP2021001(总第 23 期) 3 等,2018),在便利了我们的衣食住行之外,也为生产生活方式的转变、经济统计监测分析,以及公共卫生等突发事件的“灾情”评估,创造了可能。特别是在中国,由于经济规模、人口规模都很大,相关基础设施也比较发达,因此数字经济发展水平在全球也处于较为领先的水平。例如,根据中国人民银行金融消费权益保护局的调研数据,2018 年,全国使用电子支付的成年人比例为 82.39%;农村地区使用电子支付的成年人比例也达到 72.15%(中国人民银行金融消费权益保护局,2019)。目前,不仅很多业态都已经迁移到网络上,甚至很多传统线下业务也通过电子支付工具等渠道接入了互联网和数字技术(王靖一等,2020a)。数字经济和数字金融在促进区域经济平衡发展(王靖一等,2019)、促进创新创业(谢绚丽等,2019)、居民收入(张勋等,2019)和消费增长(易行健等,2018)的同时,也积累了宝贵的数据,使得相关研究分析也成为可能。例如,郭峰等(2016,2020)基于互联网支付、信贷、征信、保险等指标,先后构造度量各地区数字金融发展现状和普惠程度的“互联网金融发展指数”和“数字普惠金融指数”;王靖一等(2020a)则利用支付宝旗下的“码商”数据,估算了中国全国和各地区线下微型商户的总规模,以及对就业的贡献度等。当然,数字经济的发展也有不利于经济统计和分析的一面(许宪春,2016;Groshen et al.,2017)。对数字经济和数字金融的发展和影响进行全方位的综述超出了本文的立意,对此可参阅 Goldfarb and Catherine(2019)、黄益平和黄卓(2019)、续继和唐琦(2019)等综述性文章,以及裴长洪
[北大数字金融研究中心]:数字经济在抗击新冠肺炎疫情中的作用与问题,点击即可下载。报告格式为PDF,大小2.26M,页数18页,欢迎下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