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0年中国粮食供需安全研究报告
前瞻产业研究院出品2020年中国粮食供需安全研究报告01020304中国粮食安全问题历程中国粮食安全指数分析中国粮食市场现状分析中国粮食安全保障展望目 录CONTENT中国粮食安全问题概况1.1 粮食安全相关概念1.2 中国粮食安全变化011.1 粮食安全相关概念:国家安全、社会繁荣稳定的基础资料来源:百度百科按照联合国的定义,粮食安全是保证任何人在任何时候都能得到维持生存和健康所需要的足够食物。粮食安全是国家安全的基础,也是保障社会繁荣稳定的基础。有关粮食安全这一概念主要涉及粮食的供给保障问题,其经历了一个较长时间的演变过程。全球粮食安全定义历程联合国粮农组织对粮食安全提出定义:粮食安全从根本上讲指的是人类目前的一种基本生活权利,即“应该保证任何人在任何地方都能够得到未来生存和健康所需要的足够食品”,强调获取足够的粮食是人类目前的一种基本生活权利联合国粮农组织对粮食安全定义作出修改,提出粮食安全的目标为“确保所有的人在任何时候既能买得到又能买得起所需要的基本食品”,得到FAO、世界粮食理事会、联合国经济和社会理事会等国际组织和国际社会的广泛赞同和支持联合国粮农组织在第一次世界粮食首脑会议上向全球敲响警钟,首次提出了“食物安全”问题1974年 提出定义1.1 粮食安全相关概念:从数量保障转变为质量保障资料来源:百度百科综合我国国情,并参照联合国粮农组织在不同时期对粮食安全所作的不同定义,可对我国粮食安全设为三个阶段的框架,并依照框架提出三个阶段的衡量尺度(粮食的商品量比例及城镇人口与乡村人口比例),三个阶段粮食安全问题的重点。中国粮食安全重点转向历程• 粮食没有满足消费需求,初踏温饱时期• 粮食安全的重点是总量保障第一阶段国民经济发展水平较低时期• 粮食生产在总量上满足需求,进入小康时期• 粮食安全的重点转变为流通保证第二阶段国民经济发展水平中等时期• 粮食生产潜能得到充分发挥,消费趋于平稳• 粮食安全的重点转变为食品的营养和卫生保障以及随生活水平提高而产生的食物偏好第三阶段国民经济发展水平工业化时期1.2 中国粮食安全变化:历史角度进行考察,分为4大维度参考成升魁等学者《中国粮食安全百年变化历程 》一文研究显示,我国粮食安全变化可从历史角度进行考察,且分为4大维度:一是生产粮食的农民,封建小农经济形成的重农、重粮思想是华夏文明绵延不绝的基础,农民是粮食生产的绝对主体;二是生产粮食的土地,几千年朝代更替的主要原因是土地问题;三是影响土地生产力高低的科技水平;四是粮食政策制度和管理水平。资料来源:成升魁等《中国粮食安全百年变化历程 》中国粮食安全变化的社会因素中国粮食安全变化农民土地技术政策1.2.1 古代中国重农重粮,大部分时期粮食供求相对平稳古代中国重农重粮传统浓厚,除春秋战国和晚清时期出现粮食供应相对紧张以外,大部分时期粮食供求相对平稳。特别是在秦汉时期农业生产获得长足发展,人均粮食占有量达500kg;宋元时期,江南农业生产达到新高度,人均粮食占有量处于历史高位水平,应对灾荒能力提高;后因人口增幅快于粮食增长,人均粮食下滑。资料来源:滕静超,苏筠,方修琦《中国西汉—清代饥荒序列的重建及特征分析》指标春秋战国秦汉魏晋南北朝隋唐五代宋辽金元明清耕地面积(万h㎡)1533.33813.32566.74280.04800.07133.310666.7粮食单产(公斤/h㎡)712.582590011551811.318451845粮食总产(亿公斤)102.7295.7207.9444.9874.71192.91692.9口粮总量(亿公斤)111.4208.8174.0313.2417.6696.01600.8粮食需求(亿公斤)123.7232.0193.4348.0556.8859.31882.5人口(万人)3200600050009000120002000046000人均占粮(公斤)320.5492.9415.8494.4728.9596.5368中国历代粮食供求关系情况(单位:%,次)1.2.1 古代中国重农重粮,大部分时期粮食供求相对平稳资料来源:滕静超,苏筠,方修琦《中国西汉—清代饥荒序列的重建及特征分析》时期时间跨度饥荒发生年数饥荒发生次数年数占时长(%)次数年均次数两汉时期4264911.51220.29魏晋南北朝3618523.552470.68隋唐五代3799424.82570.68两宋时期33115245.926401.93元朝978183.518398.65明朝27614853.6212594.56清朝26821780.978223.07中国西汉—清代饥荒分布情况(单位:%,次)1.2.2 民国时期战乱灾患,粮食危机空前深重民国时期,我国社会处于急剧转型期,叠加战乱频繁灾患不断。1912-1937年全国水旱灾害达77次,每年都有数千万灾民沦为饥民,我国粮食危机空前深重。为应对粮食危机,1935年,国民政府实业部颁发《中国米麦自给计划》,成立全国稻麦改进所负责落实计划,为“以粮为纲”粮食安全观形成基础。资料来源:①.成升魁等《中国粮食安全百年变化历程 》;②.苍鹰:从人均粮食占有量看历代生活水平民国时期中国人均粮食占有量情况(单位:公斤)352.6352.7352.7352.8352.8352.9352.9353.0191019151920192519301935汉代盛唐北宋晚明清初盛世晚清民国中国历代人均粮食占有量趋势情况(单位:公斤)1.2.3 新中国成立政策推进粮食改革,人均粮食超出世界水平建国以来,我国粮食生产经历了从物资短缺到实现基本自给自足甚至供应充足的发展和转变,粮食政策也经历了从高度集中、行政主导向以市场为主、行政干预为辅的过渡。2019年,我国人均粮食占有量达到474公斤,比1949年新中国成立时的209公斤增长了126%,高于世界平均水平。资料来源:①.李邦熹《小麦最低收购价政策效应及福利效果研究》;②. 《中国粮食安全白皮书》新中国粮食政策发展历程2004年《关于进一步深化粮食流通体制改革的意见和管理条例》2007年《关于做好2007年农民农资综合补贴工作的纪要》2019年《关于坚持农业农村有限发展做好“三农工作的若干意见”》2017年《关于深入推进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加快培育农业农村发展新动能的若干意见》1952年第一次全国性粮食工作会议,确定粮食工作方针1953年实行粮食计划性收购及供应1983年《关于完成粮油统购任务后实行多渠道经营若干问题的实行规定》1979年议购议销政策,平抑粮食价格1998年《关于进一步深化粮食流通体制改革的决议》1995年《关于粮食部门深化改革实行两条线运行的通知》1984年国家宏观调控粮食购销,实行粮食“双轨制”1993年建议粮食收购保护价制度,结束粮食价格双轨制新中国人均粮食占有量趋势情况(单位:公斤)2094144741949年1996年2019年国际粮食安全标准线中国粮食市场现状分析2.1 中国粮食整体市场现状2.2 中国主要粮食品类—小麦市场现状2.3 中国主要粮食品类—玉米市场现状2.4 中国主要粮食品类—大米市场现状2.5 中国主要粮食品类—大豆市场现状022.1 中国粮食整体市场现状中国是全球人口第一大国,粮
[前瞻产业研究院]:2020年中国粮食供需安全研究报告,点击即可下载。报告格式为PDF,大小7.42M,页数70页,欢迎下载。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