供应链金融技术的标准定义
版权 2016 金融与贸易银行家协会(BAFT) 欧洲银行协会(EBA) 国际保理商联合会 (FCI) 国际商会(ICC)银行委员会 国际贸易和福费廷协会(ITFA) 所有版权皆被保留。 BAFT, EBA, FCI, ICC和ITFA保留所有版权和知识产权。 在承认来源的情况下,可用于非商业用途摘抄。 说 明 该文本版权归出品方所有。此中文译本由国际商会中国国家委员会(ICC China)组织翻译,仅用于学习交流使用,不作为商业用途。感谢委员会主席单位中国银行在前期准备工作中的大力支持,感谢来自中国工商银行、进出口银行、中国建设银行、交通银行、上海浦东发展银行、广发银行、威海市商业银行和盛京银行各位专家的辛勤劳动! 翻译:陈衎、洪韦、姜雪珠、李琦、李霞、秦浩东、孙晓莹、王启杰、王志刚、于淼、张静、周晋、张妍 译审:夏霖 排版和校对:张妍 序 由国际商会(ICC)等国际组织共同制定的《供应链金融技术的标准定义》,是全球范围内首次就供应链金融建立的标准定义和术语。该标准定义由国际商会(ICC)主导,全球银行家协会(BAFT)、欧洲银行协会(EBA)、国际保理商联合会(FCI)及国际贸易和福费廷协会(ITFA)共同参与,是众多国际组织机构集体努力的结晶,其专业性与权威性毋庸置疑。国际商会中国国家委员会(ICC China)组织翻译的《供应链金融技术的标准定义》中文版,引入国际通用的标准定义,澄清供应链金融的本质,为我国供应链金融市场参与者提供对话的通用术语,对规范并进一步推广我国供应链金融意义重大而深远。 我国目前各主要银行均开办了供应链金融业务。然而,供应链金融市场刚刚兴起,对业务的理解和操作良莠不齐,业内对供应链金融缺乏统一认识,对供应链金融产品的表述和理解含糊不清甚至自相矛盾,这不利于供应链金融的市场推广。此外,个别产品打着创新的旗号,做了一些违背供应链金融本质的所谓“创新”,这不利于供应链金融的有序发展。 2017年,中国银行已累计为万余家企业提供供应链金融服务。 作为中国唯一一家连续经营百年的商业银行,中国银行始终以推进贸易强国建设为己任。依托在文化传承、专业技术、人才队伍、产品体系、品牌影响力等多个方面的差异化竞争优势,中国银行不但取得了优异的市场表现,还有效满足了企业全方位的金融需求,为服务实体经济做出重要贡献。 《供应链金融技术的标准定义》中文版即将付梓,可以帮助广大企业届朋友、银行界同仁统一标准、建立共识,更好地学习并理解供应链金融。我们衷心希望大家切实掌握和应用标准术语,自觉规范业务,共同促进我国供应链金融业务的健康发展。 中国银行国际商会中国国家委员会 银行委员会主席单位序 近年来,由于潜力巨大,供应链金融在全球迅速发展。国际商会2017年全球贸易金融调查报告《重新思考贸易&融资》(以下简称“调查报告”)发现,鉴于目前大部分贸易采取赊销方式,供应链金融是跨境贸易金融的高增长领域。68%的银行认为,供应链金融和技术在贸易融资领域中增长潜力最大。供应链金融被认为是未来12个月最重要的发展领域和战略重点,其中,37.2%的银行高度重视供应链金融并预测将有显著增长,将供应链金融作为优先级战略重点业务。 供应链金融业务的迅速发展得益于市场和技术等多方推动。从技术平台搭建到供应链金融授信理念的创建、从产品结构的创新及调整到营销方式的转变等方面,国内外商业银行、保理商、电商、IT服务商等供应链金融服务商均创新不断,供应链金融得以在较短时间内形成较大规模。由于潜在的巨大市场和良好的风险控制效果,供应链金融吸引了众多银行、电商及大型企业加入。随着数字化技术的发展,供应链金融在线交易模式近年来开始推广,使得交易更为方便快捷。国际商会的《调查报告》结果显示,近50%的受访银行发现第三方供应链融资平台的客户使用量略有增加,对这些解决方案的兴趣和吸引力正在稳步提升。 但是,在上述背景下,市场上却缺乏权威性、标准化的供应链金融相关概念。因此,一方面,供应链金融在实务中体现在产品名称、交易结构的多样化,另一方面,供应链金融在各项制度建设上并未跟上其迅速发展的步伐,例如法律法规、会计制度、监管制度等。 针对这样的市场环境,为推动供应链金融的更快发展,消除供应链金融术语使用中因不确定性、模棱两可及不够明晰带来的系列问题,通过制定协调一致、广泛接受的供应链金融技术的定义,推动监管和会计准则的发展及在不同市场、不同管辖区域之间和不同法律传统下的统一应用,使之成为供应链金融业务各相关方的指南,全球供应链金融论坛编写了《供应链金融技术的标准定义》(以下简称“《定义》”),发布了全球公认的常见供应链金融市场相关的220个术语。 2016年3月15日,国际商会荷兰海牙第151次执委会通过该文件。全球供应链金融论坛成立于2014年1月,由国际金融服务贸易协会、欧洲银行协会、国际保理商联合会、国际贸易和福费廷协会、以及国际保理商组织(现已与国际保理商联合会合并)共同倡导发起,并由国际商会银行委员会促成建立。 国际商会希望从供应链金融术语的定义着手,帮助创建有关供应链金融统一的理解和共识,并通过后续宣传,推进标准定义的全球应用,实现国际标准化,为尝试未来的规则制定奠定基础。 自 2016 年初发布之后,《定义》就受到了广泛关注。但是,《定义》的推广及应用情况各有差异。根据国际金融服务贸易协会(BAFT)的调查,全球性银行及发达国家的银行更倾向于应用《供应链金融技术的标准定义》,其中,52.8%的受访银行部分应用,21.5%的银行普遍应用,而 25.7%的银行不熟悉。在全球布局贸易金融中心的银行更倾向于普遍应用《定义》,比例逾 45%。然而,超过四分之一的银行不熟悉该文件,而这在运营操作仅仅设在一个国家且拥有不超过 50名员工的银行中更为普遍。从地理位置而言,最不熟悉这些定义的银行主要是发展中亚洲地区的银行(30%)和中东及北非的银行(40%)。目前,尽管对供应链金融的许多技术均有应用,但是我们发现,中国供应链金融行业对《定义》这一文件普遍不甚了解。然而,由于这些术语反映了市场实务做法,市场表现出对了解标准化行业术语的强烈需求。 众所周知,由于地区差异和各个融资机构所处的层级不同,供应链金融理念演变的步伐有快慢、发展的方向有变化,但是大家普遍认可,供应链金融标准定义与术语的开发和推广,无论对金融产业、监管机构、还是客户和其他利益相关方,都将受益非浅。了解并推广应用《定义》具有非常的现实意义,主要体现在: 一是制度建设方面。无论在行业实务操作的规范、会计处理、监管的资本处理政策,还是法律应用方面,《定义》均极具参考价值;通过标准化制度建设,明晰会计制度、监管制度(包括资本处理、反洗钱及了解你的客户等政策要求)、以及司法层面的认可,供应链金融将成为服务于实体经济、解决供应链条上中小企业面临融资难问题的有效解决方案。 二是行业规范方面。《定义》对供应链金融的核心内容、主要业务模式结构及流程、风险及其缓释手段等内容均进行了简要总结。对参与供应链金融的融资提供方、买卖双方等均可作为参考,并在具体的业务中予以规范、并做好风险防范措施; 三是业务创新推广方面。对于供应链金融参与各方来说,《定义》较全面地介绍了全球通用的及创新的供应链
[BAFA+ICC]:供应链金融技术的标准定义,点击即可下载。报告格式为PDF,大小4.01M,页数103页,欢迎下载。